首页 >> 红色播报
行走在老区汝城的红色经典里(组图)
2021-06-10 17:36:48
作者:黄达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半床棉被

红军借条

红军借条

红军长征经过汝城示意图

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

汝城欢迎你

汝城延寿红军公园

    走进湖南汝城,仿佛就走进一部色彩斑斓的壮丽画卷:这里有清泉注三江(珠湘赣)之秀美,有聚南岭与罗霄山之灵气;良好的生态无限风光,无论温泉、竹海、森林、峡谷都美得令人心醉;走进湖南汝城,随处抓上一把泥土,都能挤出中华文明的文化汁液;随便“吱呀”推开一座祠堂的木门,厚重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就扑面而来;濂溪书院里数说世代贤良,让人肃然起敬;书院、祠堂、民居、牌坊透过历史的尘埃,梦里老家的古朴,千古流芳;汝城是一个去了多次,却依然还想去的地方。在这里你能享受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美的同时,还能读到当年浓墨重彩波澜壮阔大革命历程的恢弘篇章;穿越时空的隧道,掀开尘封的历史,当年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人在此进行革命活动和红军长征途经汝城时书写的英雄传奇,留下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历史传承中散发出耀眼光芒。这里的红色故事,历经风雨岁月,却永不褪色,永远激荡人心。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中央红军分三路,沿湖南汝城的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军宜章。红一方面军数万官兵过境延寿,国民党重兵在这里围追堵截,汝城延寿一带就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主战场;官巷青石寨,是一座高105米的山峰,雄踞于延寿河畔,扼守着延寿河的制高点。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红军长驱直入,在山坡山顶修筑了坚固的战壕工事,居高临下,以强大的火力封锁延寿河不让红军渡河,红军的鲜血染红了延寿河水。为了抢夺山头拿下青石寨,团长董振堂振臂一呼“同志们,跟我上!”他大无畏地一马当先杀向敌军,红军将士们就踊跃跟着冲锋陷阵,青石寨战略要地拉锯般几经易手,最后被英勇的红军攻下,保证了红军安全渡过了延寿河,胜利粉碎了蒋匪军的险恶意图。这一段荡气回肠的战斗往事,  铸成的红色史诗,激荡着革命志士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妈的,给老子冲!”两军对阵,如果像白匪军官那样歇斯底里吼,他却怕死躲在别人屁股后面,坐享其成,谁愿意给他当炮灰啊?就算真的冲锋,手下人也是“出工不出力”,这样的战能打得赢?那是天荒夜谈!

    与国民党军队争夺阵地,战斗呈白热化状态,红军首领身先士卒, “同志们,跟我上!”指挥员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战争才有打赢的希望。身先士卒的军队才能无往而不胜。

    青石寨阻击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里就留下了青石寨阻击战遗址、古凉亭伤员抢救点、红军烈士墓、留富岩红军宿营地、红五军团指挥所等等。这每一个地点都因为有了红军枪林弹雨的鏖战洗礼而光彩照人。

    英勇善战的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在延寿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延寿人民也留下了感人至深支援红军的动人故事。

    当年,红军长征先遣部队到达延寿官亨村时,当地瑶民们不明真相,不知道这些背枪的人是红军还是白军,不知即将到来的是福还是祸?吓得急忙赶着自家的鸡鸭牛猪,扛着仅有的粮食,逃向偏僻无人的山谷。

    红军纪律严明,不扰百姓,他们在村宗祠、学校旁的空地搭建简易帐篷,露天宿营。在突破敌人层层夹击后,红军将士们饥肠辘辘,可红军就是肚子再饿,农民菜园里有萝卜白菜,红军吃野草野果,也不进屋、进园子动老百姓任何东西。

    村民胡四德看到这般情景,百感交集:先前也有蒋匪军进村抢粮,他们和土匪一样穷凶恶极,烧杀抢淫,无恶不作,威逼百姓:拿不来粮食,就拿脑袋来见!蒋匪军发现了粮食,还丧尽天良不给百姓留下一颗,还把老百姓打伤。这样一对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几天来一直关注着红军动静的胡四德,得知红军已有几天几夜没米下肚时,心里难受。当晚便召集族人,一同商讨如何帮助红军。

    这样的仁义之师,老百姓自己不吃也要让红军吃饱;官巷村民一呼百应,积极为红军筹粮,帮红军就像帮自己的家人。一位姓杨的老大娘还在烟熏火燎中特意将自己仅有的一点高梁、玉米做成糍粑送给红军做干粮。在战斗中,瑶民们还做担架、抬伤兵、疗伤员,搬来柴火和木炭,帮红军取暖烤衣、烧茶煮饭。

    红军也相当感激,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暂时没有钱,红军给汝城延寿官巷村胡四德留下了的借据,是红军叶祖令写的。 据查实,写借据的叶祖令同志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于1934年12月在贵州省石阡县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

    官巷村民胡四德想到国民党军队残暴无比,偷偷地将这张借据藏起来,不向外人透露半点风声,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没有告知。随着时间推移,1996年胡四德的孙子胡运海重建新灶时在墙洞里发现这张红军借据,它已在墙洞里深藏62年之久!

    这张红军借据在被发现后,立即引起了上级党政军领导的高度重视,如数兑现红军立下的借据,按现价折款,由汝城县人民政府向胡四德的孙子胡运海归还1.5万元人民币。胡运海却将其中大部分的一万元捐献给村里小学。革命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见证。一张票据,凝聚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更凝聚着瑶族同胞对共产党的信赖。

    什么是鱼水之情?那让我们还看看发生在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的故事吧:红军路过沙洲村,天寒地冻,三位女红军战士借住瑶族老乡徐解秀家中,看到徐解秀他们家没有被子,孩子冷得直哭,女红军战士就把她们唯一的一条军被和他们家的烂棉絮盖在一起御寒,与老百姓共冷暖;女红军战士临走时把她们唯一的军被,剪下一半送给徐解秀,徐解秀不忍心,也不敢要。三位红军说:我们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中央红军长征在汝城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中国工农革命斗争史上的丰碑——汝城“新湖南”
·湘南起义在汝城策源经过
·试析汝城“新湖南”对湘南起义的策源作用
·毛泽东旧居(汝城土桥)惊现鲁涤平清乡报(组图)
·桂东游击队长刘雄1928年在汝城县就义牺牲
·湖南汝城县档案馆展示红军长征时期文物史料(图)
·湖南汝城发现国民党对红军的反面宣传单(组图)
·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汝城,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组图)
·毛泽东选择革命根据地:从汝城到井冈山
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