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
专题
>>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
>>
最新播报
>>
正文
特稿:朱锦昌:继承和弘扬中央苏区反“围剿”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2008-11-09 22:56:51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作者:中国社科院原党组成员、秘书长 朱锦昌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
打印
】
【
投稿
】
【
纠错
】
【
论坛
】
【收藏】
E-mail推荐:
1928年,毛泽东在领导坚持井冈山的斗争中,针对当时的敌我情况,总结了初期作战经验,制定了带有朴素性质的游击作战“十六字诀”的原则。从1930年夏季开始,红军在中央苏区得到较大发展,拥有约3万余人的正规部队,并建立了军团和方面军指挥机构,基本上形成了主力红军、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这个时期,主力红军的作战原则也适时地由游击战转向运动战,以运动战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是一个军事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表明红军的战略战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到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提出来了。红一方面军运用“诱敌深入”战略,粉碎了敌人第一、二、三次“围剿”,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使我军作战原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毛泽东同志对我军战略战术创建发展的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这时是军事原则的新发展阶段,内容大大丰富起来,形式也有了许多改变。”其主要内容有反“围剿”的准备、战略退却、战略反攻、反攻开始问题、集中兵力问题、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形成了毛泽东的以人民战争为基础的、积极防御的基本战略军事思想。
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是毛泽东从红军战争和根据地的实际出发,提出并坚持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根据地内予以歼灭的战略方针;坚持慎重初战,战则必胜,打好第一仗;坚持打运动战,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坚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速决战等一系列独具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作战原则,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构筑了框架雏形。
七、形成了人民战争的动员体制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红军充分利用根据地内有利的人民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战争中,共同打败敌人,夺取革命胜利,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民战争动员体制。
红军的战争动员之根本在于扩大武装力量,壮大红军队伍。因而,人民战争的动员体制以政治动员为基础,各级苏维埃政府采用召开紧急动员会,印发宣传动员材料等各种办法,将广大人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投入到反“围剿”斗争中,这一从源头上做好人民群众思想政治的工作,既起到了兵员动员的作用,又促进了全民支持战争。以赣南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中央苏区在扩红运动中,仅赣南13个县,当时人口246万余人,参加红军的人数就达33.1万次,赣南各县参加支前组织共有60多万人,占当年赣南苏区总人口的1/4左右,加之当时实行工农军事化,可以说是全民参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志愿兵役制》、《义务兵役制》、《关于组织抚恤委员会的训令》、《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等法令、条例,从各个方面保障了战争动员的顺利实施。还建立了红军补充团、师,来确保红军的军事素质和整体实力。除此,人民战争的动员体制还体现在对敌军的政治瓦解和优待俘虏中,成为扩大红军的又一重要途径。1931年12月16日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立的红五军团,是党利用政治宣传,瓦解敌军的光辉典范,国民党第26路军能够于宁都起义成功,就是该军地下党组织及时抓住了第26路军陷于宁都后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利用时机,宣传共产党、宣传红军,加上地方党政利用标语、宣传单进行外围宣传,终于成功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官兵全体起义参加红军的事件,使红军部队由3万余人一举猛增至5万余人。还有就是通过优待俘虏来动员参加红军。对于战场上的俘虏,红军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懂得红军是一支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谋利益的,是为穷人打天下谋解放的军队。对愿意留下当红军的俘虏,实行优待、平等、禁止打骂,而对一些有技术的俘虏更是给予特殊待遇,这样在1—4次反“围剿”中,有数万名俘虏参加了红军,其中有不少人成为红军的骨干力量。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所形的人民战争动员体制是红军充足兵源的有力保障,是红军取得战争胜利的有力举措。
(三)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历史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虽然硝烟已散尽,但留下了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团结御敌铸就的实事求是、坚定信念、敢于斗争、甘于奉献的反“围剿”斗争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反“围剿”理论研讨会,就是要继承发扬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发从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所取得的胜利得益于红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分析敌我双方态势,而制定出符合当时社会实际的“诱敌深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当时,只有四万兵力的红军全部作求心退却到根据地腹地,依靠根据地内有利的人民条件和地理条件,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了敌人十万大军的第一次“围剿”。这种实事求是原则,红军一以贯之,在以后的二、三、四次反“围剿”,从战场的选择到作战方针的形成,红军都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并且取得了辉煌胜利。然而到了第五次反“围剿”,“左”倾冒险主义领导却放弃实事求是原则,他们不从中国国情出发,机械地照搬外国经验,放弃符合中国国情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放弃适合弱小红军的“运动战”,硬要以弱小的红军同强大的敌人在固定阵地上拼消耗,堡垒对堡垒,其结果是红军不得不撤离为之艰苦打拼了六年之久的中央苏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才能夺取革命事业的胜利,这在我们党史、军史上是经过巨大代价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对于我们今天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要永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创建人民政权而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的一场正义之战。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陷入危难重重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革命道路,率领红四军下井冈山开创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续打败了敌人的三次大“围剿”,使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展为全国最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人民政府,在这个新型国家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建设得到空前繁荣。中央苏区的迅猛发展,加上“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激起了国民党内一些爱国将领的爱国主义之情,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派到江西宁都“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余官兵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走红军的道路才能抗日救国,毅然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倒戈反蒋,加入红军。毛泽东对宁都起义也有很高的评价,曾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央红军发展壮大的坚实根基。今天,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仍然是凝聚民心和鼓舞士气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排除一切阻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发生于中央红军艰难的初创时期,因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成为中央红军夺取革命胜利的宝贵思想武器。第一次反“围剿”,红军4万人对付敌人10万人;第二次反“围剿”,红军3万余人对付敌军20万人;第三反“围剿”红军3万余人对付敌军30万人;第四次反“围剿”,红军5万余人对付敌军50万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能够连续打败敌人的一次更比一次大规模的“围剿”,虽说主要是靠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但是广大红军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也是一条重要原因,如果不是红军以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作精神之柱是很难在那样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打败强大的敌人,也不可能打造出一方巩固的全国最大革命根据地,这种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深深扎扎根于红军的思想之中,即便在遭受严重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依然不言放弃,而是选择了更加艰险的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来保存革命的火种不被熄灭,因此,正是有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其领导下红军的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才有了中国革命所取得的最后胜利,这种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也正是反“围剿”精神的灵魂所在。我们要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始终不渝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决贯彻党的路线,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克服一切障碍,加快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韬略和胆识赢得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他们的英名已深深镌刻在共和国的奠基石上。他们中不仅有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红五军团副总指挥赵博生、红四军第11师政委张赤男、红五军团第13军第37师政委欧阳健、红1师师长侯中英等一大批红军将领,更有许许多多有名的、无名的红军战士。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红军将士的驰骋疆场,浴血奋战,也离不开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无私奉献。在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反“围剿”战争中,他们踊跃报名参军参战,使苏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扩红高潮,他们筹款筹粮保障红军军糈,有许多的苏区人民还把借谷劵无偿退还给苏维埃政府。苏区人民在反“围剿”战争中与红军将士共同奏响了一曲慷慨激昂的革命奉献之歌,他们为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最大的奉献与牺牲。如今,战火已熄灭,硝烟已散去,但在反“围剿”战争中所形成的革命奉献精神,却成为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作出新的贡献。
学习和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总结过去,启迪未来,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央苏区反“围剿”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科学发展,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特稿:刘丹在全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开幕式暨苏区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讲话
·下一篇:
特稿:中国政治学会苏区精神研究专业委员会暨江西省苏区精神研究会章程
loading...
评论加载中...
·
特稿:仰望中条(图)
·
特稿:仰望中条(图)
·
特稿: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何家冲(图)
·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书法作品(组图)
·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
特稿:永远的老兵
·
特稿:《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齐齐哈尔站开展仪式新闻通稿(组
·
特稿:上党战役回眸
·
特稿:《周恩来风采》摄影展览开展暨刘少奇瓷盘像捐赠仪式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举行
·
特稿:长沙市市委宣传部来馆举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本
站检索:
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来源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
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