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最新播报>>正文
特稿:朱锦昌:继承和弘扬中央苏区反“围剿”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2008-11-09 22:56:51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作者:中国社科院原党组成员、秘书长 朱锦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一、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严重削弱了蒋介石政府的反动统治,歼灭了大量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发展壮大了中央红军。
中央苏区军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1930.11—1931.9)连续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歼灭了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严重动摇了国民党军心和蒋介石的反动独裁统治。据统计,红军在前三次反“围剿”战争中,歼灭国民党共10个师5个旅计7.5万人,其中俘虏国民党军4.6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6万条支,迫击炮七八十门,子弹五六百万发。被红军歼灭或遭受重创的国民党部队,长时间难以恢复战斗力。同时蒋介石置日益嚣张的日寇气焰于不顾,无心抗日,专事“剿共”,却连遭惨败,引起国人极大不满,致使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加上粤桂地方势力连连发难,敦促蒋介石辞职下野。迫于各种压力,蒋介石不得不于1931年11月15日通电下野,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之职。
    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黄陂、草台冈两役歼灭蒋介石嫡系部队三个精锐之师大部,俘敌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活捉2名敌师长,毙、伤敌16名师、旅、团长、消灭了敌人“围剿”苏区的有生力量,并缴获了300余挺新式机关枪,40门大炮,取得重大胜利。
    中央红军一至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经受了严峻的锻炼与考验,战斗力大为提高。红一方面军由开始时的近4万人发展到10余万人。尽管两军对峙中,红军总是以劣势兵力迎战大于自己几倍甚至10倍的敌军,但英勇的红军毫无惧色,沉着应战,不仅实现了由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到第四次反“围剿”时还成功地应用了大兵团伏击战,能一次性成建制地歼灭敌军1个师乃至更多的敌军。在反“围剿”战争中,红军利用缴获敌军的装备建立了自己的工兵、炮兵、无线通讯兵,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兵种,并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红军的领导指挥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使中央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红军的战斗能力。
    二、中央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创建、巩固和发展了中央苏区,捍卫了苏维埃中央政权。
    中央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与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战事的战局休戚相关。正是因为中央苏区红军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才迎来了根据地的迅速扩展和中央红色政权的诞生。至1931年9月,也就是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结束时,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已连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由于邓小平主政瑞金的出色工作和红军总部“居中指挥”的军事需要,苏区中央局研究决定奠都瑞金。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布成立,随即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领导人,正式确立了中央苏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在政权、武装、群团、法制、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红红火火的建设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而有效地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经济实力,巩固了红色政权,改善了民众生活。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很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精干、高效、廉洁的政府。1931年12月14日宁都起义爆发,国民党26路军17000余人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策动和中革军委的领导下,宣布起义加入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壮大和发展了红军的力量。1932年春,红军攻打赣州,久攻不克。随后根据毛泽东的建议,4月至8月,红军攻占漳州,恶战水口,连克乐安、宜黄、南丰、宁化四城,中央苏区得到巩固发展。尽管宁都会议在“左倾”思想指导下,错误地批判了毛泽东的战略方针,撤销了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但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周恩来、朱德的卓越指挥下,不断克服“左倾”路线的干扰,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于1933年2、3月间在宜黄南部的黄陂、草台冈战役中,歼敌三个精锐之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苏区,而且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1933年4月,苏区闽赣省成立。同年8月,苏区粤赣省成立。此时,中央红军辖有一、三、五、七军团,近10万人;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四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红军和中央苏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因此,可以说没有反“围剿”战争的胜红色苏维埃中央政权的利,就没有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更印证了这一点。
    三、大胆进行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伟大实践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艰难的创新过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红色政权”理论和赋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完整、系统而科学的内涵,是他创建农村根据地的第一次实践。朱毛在出击赣南闽西的过程中,确立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为创建中央苏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央苏区由此成为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阵地。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这一阵地在中央红军力经四次反“围剿”艰难斗争中形成了,这个阵地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一至四次反“围剿”的斗争过程,实质上也是践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在中央苏区这上舞台,演绎、历练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战略。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丰富和完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通过波浪式向前推进,一片一片发展壮大全国农村革命基本区域的形式,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伟大目标。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发源于井冈山,形成在中央苏区。
    四、历练了一支信念坚定、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红一方面是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是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主要力量,是创建、巩固、捍卫中央苏区的重要支柱。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领导下,红一方面军由最初的三千余人发展到拥有红一、三、五、七、八、九共6个军团10万余人,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红军武装部队。这支部队经过三湾改编、赣南三整和古田会议的洗礼,有着优良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在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摧毁了国民党近百万军队的疯狂“围剿”,歼灭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战功卓著,军威显赫,“朱毛红军”在中央苏区一度成为战无不胜的神话,“朱毛红军的经验”被推广到全国各地苏区,促进了全国各根据地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支部队依靠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发展、巩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人民发展共和国的雏形——红色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政权。红一方面军是中央苏区及其新生红色政权赖以生存和维系的坚强力量。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中,红一方面军这支人民军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人民解放军所锻造的听党指挥、信念坚定、英勇善战的精神品质与中央苏区红军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五、锤炼和造就了我军大批治军卓著的军事将才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自己探索武装革命的道路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赣粤边、闽西等地三年游击战争的结束,中央苏区的武装斗争前后经历了10年之久。中央苏区10年的历史,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就是一部反‘围剿’史”。因其时间长,跨度大,风云激荡,岁月峥嵘,对敌斗争惊心动魄以及军事斗争的极其艰苦卓绝,红军从处于劣势到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形成自己较坚强的武装部队。这个过程培养和造就了我们自己的军事家、军事将领。这些卓越的军事家不仅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一批政治领袖,而且,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帅中“十大元帅”中人9位(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林彪),“十大将”中有7位(粟裕、陈赓、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上将中有34位,中将中有114位,少将中有440位,都曾在中央苏区这块红地上纵横驰骋,屡建奇功。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场是这些军事家成长的沃土,在这里他们演绎了军事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经典,展示了勇敢与智谋的完美组合。通过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锤炼使一批红军将领不断走向成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听党指挥,信念坚定、英勇善战的将帅队伍,为以后我军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六、形成了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从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后来我们的作战原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应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这就是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形成的全过程。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刘丹在全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开幕式暨苏区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讲话
·下一篇:特稿:中国政治学会苏区精神研究专业委员会暨江西省苏区精神研究会章程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何家冲(图)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书法作品(组图)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永远的老兵
·特稿:《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齐齐哈尔站开展仪式新闻通稿(组
·特稿:上党战役回眸
·特稿:《周恩来风采》摄影展览开展暨刘少奇瓷盘像捐赠仪式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举行
·特稿:长沙市市委宣传部来馆举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