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斗争,建立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地方武装,扩大红军,征集资财,为打破敌军下一次“围剿”打下基础。
毛泽东在建宁的日日夜夜里,亲自深入群众作调查研究,在溪口花墩桥畔与贫苦农民、工人、商人等社会各阶层人士促膝谈心,了解民情,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在去下渠村途中,毛泽东调查研究,了解了当地游击队存在的问题,派出人员整顿游击队,使这支队伍提高了战斗力。
根据各部队的工作进展和敌情变化,6月28日毛泽东在建宁总部给周以栗、谭震林及闽赣边工委、红十二军军委发出指示信,对红十二军在宁化的工作作了部署,对红三军团、红四军、红三十五军、红三军在工作区和筹款区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同时精辟指出东方是好区域,有五个有利条件,我们应该在这个区域作长期的工作计划,如果敌军不来,我们就在这里工作下去。
6月30日,毛泽东又给十二军军委、闽赣边工委、红三十五军军委去信,指出敌已调动兵力,迅速向我进攻已毫无疑义,在此形势下,已不容我们此时期作准备工作,估计在7月份将要作战。因此,调整了红十二军的工作部署,要求在短期内做好宁化、石城、长汀三县的工作,同时对红三十五军的工作作了布置。
7月1日,毛泽东再次给红十二军军委去信,对红十二军做好宁化、石城工作进一步作了部署。
7月初,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开始向红一方面军和苏区进行第三次军事“围剿”。这时建、泰、将、宁、清、归及闽赣边新苏区的开辟,地方武装得到发展,红军和根据地人民有了两次反“围剿”的经验,加上红军采取打蒋而避开两广军阀以促其矛盾激化的正确策略,为第三次反“围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7月初,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前委在建宁召开了军事会议,各军团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作出了千里回师赣南,在根据地腹地打破敌“围剿”的决策,毛泽东发出了第三次反“围剿”的动员令。
7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从建宁出发回师赣南,各部队也从所在地出发赴赣南集结。
9月15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最后胜利,使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工农红军在闽西北浴血奋战,开辟了革命根据地,深入进行了土地革命,使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归化、将乐、沙县成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苏区儿女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