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地灵人杰,是有名的将军县,出了27位开国将军。他们都有着非凡的革命经历和许多动人的革命故事。下面讲述三位中将的故事。
刘忠混入“红帮”喝血酒
刘忠,是个“从瓦匠到中将”的传奇人物。1906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出生于才溪刘屋角的一个贫苦农民家。8岁入私塾读书,12岁时,因家贫辍学当了3年泥匠学徒,又当了七八年的帮工。苦难的童年使他恨透了那个世道。
1927年,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了神州大地。才溪乡的农民群众在共产党员张楷、包究生的发动组织下,也成立了农民协会,并举行了第一次农民暴动。饱受风霜的刘忠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报名参加了农会。1928年春,中共闽西特委派了李天富、罗化成到才溪开展革命活动。苦大仇深的刘忠在他们的教育帮助下,觉悟提高很快。
这年年底,才溪的土匪头目林祖光、王邦达联合“红帮”头子曹来子,在庄背庙聚会准备秘密起义,打着“劫富救贫”的旗号想在年关前捞一把。中共才溪区委获悉后,决定派人混入其内部,与他们结拜兄弟,掌握他们行动,以便争取他们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作第二次暴动的准备。林祖光是刘忠母亲的四堂弟,算得上是亲戚关系。刘忠找到区委书记林应三,自告奋勇地说:“让我混进去,掌握他们的行动,也算党对我的考验吧!”
林应三同意后,刘忠经母舅介绍混进去参加了土匪们的聚会。那天,庄背庙四周警戒森严,气氛肃杀,到会的63人,一律用新名字登记造册,称为63兄弟。当时,刘忠的名字叫太平。为了表明对共产党忠心不二,便在姓名册上写了“刘忠”二字。从此,这名字就伴随了他的一生。结拜仪式开始,在神像前点燃了香烛,杀了七八只大公鸡,并把鸡血淋在酒碗里,端起酒碗宣誓。刘忠端着鸡血酒定心听令效法,仰起脖子一饮而尽。接着,又拿起杀鸡刀斩一下鸡公头,表示不违背誓言。会后,刘忠连夜到林应三那里向他如实汇报了情况。
第二天上午,才溪从村头到村尾都贴满了标语。曹来子公开宣布了起义,被称为才溪工农第二次起义。63兄弟到花厅下集合,要富农捐款、粮。国民党从上杭城搬来一营兵,猖狂镇压才溪劳动人民。这时,红帮头子和土匪慌慌张张逃进了深山老林,不少劳苦群众也被赶到外乡。虽然庄背庙留下的是起义失败的记录,但刘忠却经受了一次胆识的锻炼和考验。上杭县委和才溪区委从这次失败中总结了经验教训:干革命就必须把农民群众组织在党的旗帜下。为了更好地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才溪区委决定委派区委委员林鹏在上杭城内开一间杂货店作掩护,作为与县委秘密联系的固定接头点,刘忠奉命以卖茶叶为名当了这个点的交通联络员,每月来往二三次,把区委的请示报告和县委的指示文件藏在茶叶包内,巧妙地躲过匪兵的盘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刘忠的父亲对儿子参加地下革命活动总觉得不放心,可母亲坚决支持儿子说:“你认准了路,就大胆去走吧!”刘忠更认准一个原则:“共产党相信我,我就得拼命干!”这个信念一直激励着刘忠一生忠心耿耿跟党干革命,在风风雨雨的革命生涯中,演绎了无数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罗舜初的航天情结
1970年4月24日,是全中国人民难忘的日子,更是罗舜初将军一生中最兴奋最幸福的日子。因为,这天晚上9时3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就是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具体负责卫星工程组织领导工作的罗舜初中将,通过电话专线,第一个向周恩来总理报告的。
1964年底,罗舜初调任国务院国防工办副主任,兼任国防科委副主任。1965年4月,他受国防科委的委托,召集了张劲夫、张振寰、钱学森、赵九章、钱骥等专家,对人造卫星的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讨论。会上,罗舜初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认真听取了专家学者们关于人造卫星研制的规划、方案及其意见和建议,不但增长了许多有关卫星的知识,而且进一步了解了这些专家学者的政治热情、爱国情怀及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更增强了组织领导好卫星研制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会后,他和国防科委的领导、专家们根据讨论意见所形成的研制卫星工程报告,很快在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第12次会议上得到批准,国防科委被责成具体组织协调和实施。
1966年底,正当“文化大革命”局势越来越混乱时,中央专门委员会作出了把人造卫星工程改由国防科委直接领导的决定。国防科委又正式确定,由罗舜初将军具体负责卫星工程的组织领导。面对这个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使命,在中央专门委员会的支持和协调下,他克服重重困难,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使卫星研制工作从混乱转入了正常轨道。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打倒聂荣臻!”的大字报在北京前门贴了出来。“革命”的矛头对准聂帅,无疑对我国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带来极大的干扰和危害。聂荣臻找到叶剑英元帅等人商议,并通过与罗舜初的秘密联系,一个大胆而秘密的“零点会议”行动计划,终于开始了实施。
1967年1月22日深夜,北京京西宾馆的一个会议室里坐着20多名风尘仆仆、头发斑白的老军人,他们全是承担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各个基地的司令和政委。时间已近零点,一身疲惫却满脸微笑的聂荣臻来到了这里,首先握着罗舜初的双手问:“都到了吗?”将军肯定地回答:“到齐了!”聂帅热情地与在场的司令、政委——握手后又关切地说:“现在风声很紧,到处抓人,你们可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将军看到聂帅担忧,又急忙说:“放心吧,全是秘密通知的,他们到北京后直接到这里,哪儿也没去,一直都在等您。”聂帅非常满意,并用湿润的眼光回敬了大家以后开始了讲话。看到聂帅满意的眼光,罗舜初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他为这次会议作出关于在国防科委所属基地不搞“四大”,只搞正面教育的重要决策而鼓舞。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作出了对各个国防工业部门实行军管的决定,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又正常进行了。
1970年3月26日,经过钱学森、孙家栋等专家和“航天十八勇士”及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东方红一号”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一号都研制成功了,并经周总理批准从北京出发,运抵茫茫大西北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预定日期。这一天,罗舜初天不亮就起了床,一直守候在电话机旁。他担负着发射基地与北京的专用电话联系、并与周总理互通信息的重要任务。下午3点50分,电话铃声响了,将军拿起话筒听到周总理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总理在电话中激动地说:“罗舜初同志,毛主席已批准了今晚的发射。”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兴奋和激动,立即拨通了通往发射基地的专用电话,传达了毛主席批准发射的命令。晚上9点35分,运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火箭——“长征一号”发射升空。15分钟后,指挥所传来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已收到《东方红》乐曲声”等一系列喜讯。这一切的喜讯,都是首先传到罗舜初的耳朵里,将军把它准确地记录下来,直到人造卫星在预定的轨道上正常运行,准确无误为止。10点整,罗舜初将这一特大喜讯报告了周总理,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情景。
整整5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身患脉管炎、肺气肿和心脏病的罗舜初,在组织领导、做好协调等方面付出了无数的精力和心血。
袁子钦的红军路
袁子钦原名从行,抗战中改名为子钦,是上杭白砂下洋村人。192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四年制的本县县立中学(旧制中学)。
1929年9月,朱德率领红军攻克“铁上杭”后,在上杭中学读书的袁子钦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红四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