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对华中抗战的重大贡献 |
2009-05-06 21:57:24 |
|
作者:马洪武 |
浏览次数: |
|
|
|
|
不料韩德勤很鬼,他不上钩,却唆使两李来进攻。李明杨较老谋深算,他不出面,而由较鲁莽的副总指挥李长江打先锋。李长江在保安第三旅的配合下,指挥4个纵队约13个团的兵力,于6月28日开始向郭村进攻。叶飞所部和郭村地区广大人民,真正是孤军坚守7日,在陶勇苏皖支队驰援下,又有两李所部陈玉生(地下党员)支队和王澄(地下党员)大队起义相配合,以少胜多,将李长江所部击退,并追击到泰州城下,打了一场胜利的战斗。郭村战斗的胜利,陈毅说是使新四军有了“对苏北进攻出发地”,“奠定了站稳苏北的脚跟的开始。”
陈毅发展苏北的方针是“击敌、联李、孤韩”,和刘少奇发展苏北的方针大体是一致的。击敌是抗日战争的根本任务,联李是争取苏北中间势力的关键环节,韩是反共顽固派必须孤立他。而要“孤韩”,必须“联李”,“联李”才能“孤韩”,实现“联李”“孤韩”才能完成“击敌”的大业。现在郭村战斗,只是打击了一时动摇的中间势力两李,并不是新四军开辟苏北的根本目的。因此,陈毅从江南赶到郭村前线,明确指出,把两李打痛之后,必须适可而止,“不准进泰州城!要留有余地”。要和两李重修旧好,欲借两李的地盘休整后,向东挺进黄桥,建立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7月8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将在泰州地区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纵队,于7月25日借两李之道东进,经28日一战,击败韩顽保安第四旅何克谦部,解放了黄桥。8月下旬成立了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从此苏北抗战进入了新的阶段。
黄桥地区的韩德勤的势力范围,蒋介石和韩德勤是绝不允许新四军在此建立和发展根据地的。8月23日,韩德勤在东台召开了军事会议,认为北面八路军黄克诚部兵力强大,西面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兵力亦雄厚,且隔着高邮、邵伯湖不易作战,南面新四军苏北指挥陈毅部兵力较小,充其量三、五千人,如以主力进攻,必可收效。据此,他提出了一个“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扬言要将陈毅部赶到长江去喝水,决心先消灭或驱逐陈毅部。韩顽欲进攻陈毅部已箭在弦上,这样,顽我之间必将有一场决战。
9月30日,韩德勤密令各部对陈毅部要“包围而歼灭之”。遂组织了26个团3万余人的兵力,分3路从黄桥西、东南、北、东北、几个方向进攻新四军,发起黄桥战役。郭村保卫战胜利后,为了缓和与韩德勤的矛盾,刘少奇和陈毅曾派人和韩德勤谈判,但韩德勤是没有抗日诚意的,所以刘少奇多次提醒陈毅,韩德勤最近可能向你们进攻。9月3日,刘少奇致电陈毅、粟裕:“韩德勤已开始向你们进攻,这已给了我们解决苏北问题的极大可能。现决已9个团参加,由苏北全部南下,配合你们解决韩之主力,完全占领盐城、东台、兴化、阜阳4点,这对我八路军新四军今后在华中之作战地位具有决定意义”9月27日,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请速令黄克诚部南下支援陈毅。10月2日,由于黄克诚部南下速度受阻,第四、第五支队东援也有一定困难。刘少奇致电陈毅:“目前你们的作战方针,还应是独立打破重围,求得以速决为原则。”同时致电中央设法。中共中央即致电在重庆的周恩来:“韩德勤又大举压迫陈毅,据陈毅称战事不可避免,要求黄克诚支援。因此,我部署方针,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望先告何应钦停止韩的行动,否则八路军不能坐视.”
在此同时,陈毅、粟裕所部在黄桥成功地运用统战政策,分化瓦解敌军,机智果敢,在基本没有援军的情况下独立进行决战,以7000人的劣势,经3天激战,成功地粉碎了韩顽3万多人的进攻,歼灭韩军1.1万余人,韩顽的主力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被消灭殆尽,取得黄桥决战的巨大胜利。10月10日,北上的新四军和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的队的先头部队,在东台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使苏北、苏中等根据地联成一片,八路军新四军连成一片,奠定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它打通了华北、华中的联系,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把八路军、新四军限死在黄河以北的阴谋,改变了一年前华中新四军遭受分割包围的微弱地位,使华中形势根本改观。”在刘少奇的领导下。新四军先后取得了淮南路西路东反顽战斗、郭村保卫战和黄桥决战三次反顽战斗的重大胜利,完全改变了华中抗战的形势。
第二,大胆放手地建立抗日根据地。刘少奇到达皖东后,经一个多月的调查,深感在华中领导人思想中有原则的缺点“没有坚定而明确地发展自己力量的方针”,“创立根据地的思想弱”。刘少奇针对项英一再批评的“人、枪、款主义”和华中特殊论的口号,旗帜鲜明地说道;“有人反对‘招兵买马’。”打日军要用枪来打嘛!有枪就得有兵,为抗日招兵买马有什么不好?要放手扩大新四军,扩大游击队。有了兵,就要有个‘家’!这个‘家’就是根据地。历史上的流冠主义,没有一个能够成功,抗日战争没有根据地也不可能取得胜利。有了根据地就要建立政权、有了政权就可以筹粮、筹款、收税,部队也不用向‘人家’讨饭吃了。”
刘少奇的这些简明的道理,解决了很多干部想解决、需要解决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经过刘少奇的耐心工作,中原局、江北指挥的干部很快统一了思想。1940年2月7日,中原局发出了《关于建立苏北、皖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必须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不必等待任何人的允许,不必与任何人商定所谓共同纲领,应完全依照我党历来的主张,独立的去进行。”刘少奇的这些思想,通过各级组织传达下去,“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华中各级党组织多年的思想路线问题,振奋了干部和群众的精神。放手发动群众,扩大部队,建设根据地的工作,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刀阔斧地飞、开展起来,出现了蓬蓬勃勃地新气象。”
1940年3月,新四军在皖东进行反“扫荡”、反顽都斗争的同时,刘少奇就领导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辖部队及皖东的党组织,大刀阔斧地进行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3月11日,第四支队在反击战斗中,歼灭国民党皖北行署主任颜仁毅主力,攻占定远县。“过去,新四军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县城后,就派部队把弃城逃跑的国民党县长接回来。现在赶走了国民党顽固派县长,该怎么办呢?有的人还想要国民党派个比较好的县长来。刘少奇下决心成立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委派江北指挥部统战部长魏文伯任县长。”这是刘少奇到华中后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委派的第一个人民的民主政府县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委派了共产党或进步人士担任县长、区长,把印把子夺过来,由人民自己来掌握政权;这样就可以动员群众、武装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可以设立财政税务机关,征粮、征税,保证抗日军政人员的供给;还可以取消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
根据刘少奇的建政思想,在皖东先后建立了定远、滁县、凤阳、全椒、合肥、和含巢、来安、嘉山、盱眙、天长、高邮、六和、仪征、淮宝等15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接着,刘少奇把大别山国民党第五战区撤出来的一千多名干部和从新四军抽调的政工干部,分派到皖东各县建立区乡政权和改造下层政权,组织工、农、青、妇、商各群众团体,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把群众发动起来抗日。4月18日成立了淮南津浦路东各县抗敌联防委员会办事处,贺希明、邓子恢先后任主任。8月1日,成立了淮南津浦路西抗敌联防委员会办事处,黄岩、童汉章先后任主任。淮南抗日根据地基本建立。
在苏南、苏北地区,由于受到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路线影响,在再上当时国民党接受了华北失败的教训,他们在日军占领了大中城市及交通要道后,他们的县、区长没有逃跑,新四军到了敌后,国民党的县、区长主动为我们提供给养和情报,当时是国共合作抗日比较好的时期,陈毅率领第一支队主力到了苏南,不好委派自己的县长,只能组织,“镇(江)句(容)金(坛)丹(阳)”抗敌自卫委员会(简称四县抗敌总会),当涂县各界民众抗战动员委员会一类组织,直到1940年秋才陆续成立县区抗日民主政府。在苏中,当叶飞5月回到江都后,就委任了惠欲宇为江都县长。黄桥决战前后又陆续建立了泰州、泰兴、靖江、泰县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管文蔚、陈同生担任正副主任。后来逐步形成了苏中抗日根据地。
在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刘少奇的领导下,到1940年底,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率领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已经开辟了淮南津浦路东和路西抗日根据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率领第一、二、三纵队已经开辟了苏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六支队(即游击支队)已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已开辟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江南抗日救国东路指挥部在第一支队是基础上,开辟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东进开辟了淮海、盐阜抗日根据地。遗憾的是驻了两年多的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皖南泾县云岭地区,直到1941年1月撤离时,始终未能建立起根据地,仍然是国民党的乡保长在领导云岭地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于1月25日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将战斗在华中的八路军新四军统一整编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将华中敌后的抗日根据地,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豫鄂边,皖江7块。1942年又派出部分主力开辟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就是说,在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时,华中根据地已基本创立了。
在创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刘少奇还是领导军民进行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如政权建设、军事建设、财政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刘少奇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刻来到了华中,以他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华中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刘少奇光辉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华中人民心中。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