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平究竟是如何牺牲的? |
2009-01-20 22:32:03 |
|
作者:赵东云 |
浏览次数: |
|
|
|
|
其二,依据袁国平的人品性格,在当时环境下他会作出断然举动的。袁国平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意志坚定,处事果决,在他身上一直有一股随时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杀身成仁的气概。在新四军军部转移前夕的动员大会上,袁国平曾经号召指战员们说:“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颗子弹打敌人,最后一颗在必要的时候打自己。”在激烈战斗中,袁国平身上多处负伤,在转移过程中,先是准备在章家渡冲过青弋江未能成功,后又连续四、五个日夜在大山中与敌人周旋,一路上袁国平都是依靠战士们抬着行进,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在遭到敌人重兵包围之时,为了不拖累警卫战士,他依然拔枪自戕舍身求仁,这是符合逻辑的推测,也体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无私无畏、凛然大义的崇高品质。
其三、初始,在大康王一带,袁国平带着200多个新四军战士与敌人战斗,后来为便于突围,部队分散,袁国平所在的小分队有十多人。在袁国平被包围自戕牺牲后,其他新四军战士有多人突围成功者,他们是袁国平牺牲时的直接见证人,他们的回忆材料更为可信,关于袁国平自戕而牺牲当是他们带回去的信息,须知,皖南事变后不久,中共中央就令江北新四军从突围过江的新四军指战员口中收集关于项英、周子昆遇害和袁国平牺牲的真实情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皖南事变中,袁国平同志既不是遇害而死,也不是被国民党军队打死,而是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幸负伤,为了不拖累其他战士而毅然拔枪自戕而死。所以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科书将袁国平与项英、周子昆同列为遇害而死显然是有欠周详甚至是错误的。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