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忆当年
九龙山古寺庙建筑群
九龙山奇石
九龙山舍利佛塔
九龙山万仞壁立
九龙汲水
皮定钧(中将)部九龙山抗战遗迹石墙工事
作者(左二)在九龙山考察留影(2013.10)王军 摄
青山绿草无俗尘
九龙山位于河南省汝州市东15公里处,因山势酷似九龙汲水而得名。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佛道文化兼容,并有抗战历史红色文化景观,为著名风景区。笔者中秋登高,夜宿山庄,听人讲述关于九龙山的美丽传说。
孙思邈(58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为唐代著名道士。因病学医,总结前唐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终成一代大师。其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被人称之药王。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怀孕十多个月不能分娩,重病卧床不起,经太医治疗,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宗愁锁眉头,坐卧不宁,问大臣徐茂功道:“皇后身患重病,经太医不断诊治,百药全无效果。卿可知哪里还有名医?请来为皇后继续治疗才是!”徐茂功闻言,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说道:“臣早听说华原县有位民间神医孙思邈,对妇儿科尤其擅长。疑难之症一经他手,都能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唐太宗听徐茂功的一番话后,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奔赴华原县,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唐太宗见孙思邈已经来到,便立即召见了他,说道:“孙先生医术超群,有起死回生之功,皇后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特请先生前来治疗,病情若能好转,寡人定有重赏。”
在封建社会,有“男女授受不亲”礼教之束缚。御医给宫内妇女看病,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穿着粗布衣衫,皇后的“凤体”他更是不能接近。于是,他只好取来一条红线,叫宫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引线悬丝诊脉”。
孙思邈医术神奇,靠着一根细线的传动,竟能诊断人体脉搏的跳动。真是神医也!
孙思邈道:“万岁!民医对皇后病症经过诊脉,断其为胎位不顺,民间叫做‘小儿扳心’,故而难产十多个月不生,致使身患重病。”
孙思邈诊断完毕,向太宗禀告了病因。太宗问道:“先生言之有理,但不知打算怎样治疗?”孙思邈答道:“只需吩咐宫女,将皇后的手扶近竹帘,民医在其中指扎上一针即见效果。”于是,太宗御旨,宫女将皇后左手扶近竹帘。孙思邈看准穴位猛地扎了一针,皇后疼痛浑身一颤抖。不一会儿,只听得婴儿呱呱啼哭之声。紧接着,宫女急忙跑了出来说道:“启禀万岁!皇后被孙医师扎过一针后,产下了皇子,人也苏醒了!”
唐太宗闻言龙颜大悦,对孙思邈说道:“先生果真医理精深,妙手回春,神医也!寡人有心留你在朝执掌太医院,不知意下如何?”
孙思邈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民舍药治病,并撰写《千金要方》济世活人。于是他向太宗陈述了自己的志愿,婉言谢绝了太宗赐给的官位。太宗听了,也就不好强求挽留。赐给他“冲天冠”一顶、“赫黄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马一匹、黄金千两、绸缎百尺。并大摆宴席,欢送孙思邈兼贺皇后病愈生下皇子之大喜。
孙思邈婉言谢绝太宗御赐而归,太宗深为孙思邈的高尚品德和为人处事的精神风貌所感动。于是,携同文武百官将他礼送出了皇城,任他去名山大川采集药材,为黎民百姓救死扶伤,任何人不得阻拦。
唐太宗十分欣赏孙思邈,后来还曾亲临华原县五台山去拜访孙思邈,并赐他颂词一首。直到现在,药王山还有唐太宗赐真人颂古碑一通。
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
据传说,药王孙思邈有一个女儿,名叫孙亦真,天生丽质,秀外慧中。从小随父读书认字,识药学医。孙思邈视女儿亦真为掌上明珠,把医为仁术传女:“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大医之体,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寥寥片语,已将药王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
孙亦真天生聪颖,心领神会牢记父训,时年十八岁立志从医。雏凤有志独飞天,孙亦真21岁,单身来到豫西九龙山行医。
九龙山因山势酷似九龙汲水而得名,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佛道兼容。孙亦真经南天门登上玉皇顶擂鼓台,悬崖绝壁上有前人笔锋苍劲的《题九龙山》诗文摩崖石刻映入眼帘,诗曰:“九天之下第一山,龙吞银河吐珠帘。胜景不仅天上有,地灵山庄也聚仙。”
孙亦真大喜,在山脚下面水靠山向阳背风的槐树庄,用九龙山特有的红茅搭建一房,古朴风雅,手书一牌:“孙亦真济世药铺”。
孙亦真医为仁术,手到病除。山里山外就医者络绎不绝,有口皆碑曰:“神医!”
某日孙亦真上山采药,崴了脚不能走路,坐在一棵大树下歇息。槐树庄村民王生背着一捆柴从山上下来,问道:“孙大夫,你又上山采药了?”
孙亦真:“脚崴了,不能走了。”
王生从腰里拿出一个竹筒说道:“这是云南竹筒酒,能活血化瘀,你擦擦试试。”
孙亦真接过竹筒一看,心里一惊道:“王哥,你这竹筒上怎么会刻有药王‘孙思邈’?”
王生答:“有一年,家父去五台山,急症晕倒路旁,不省人事。巧遇药王孙思邈,一针病除,二人成了好友。孙先生送刻名药酒一筒,说是皇家宫廷秘方配制,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家人不舍得饮用,我经常带在身上,万一遇到危急病人,让他喝一口。”
孙亦真:“啊,是这样!”有话没有说透,用酒擦了擦脚,痛疼减轻,拄着一根棍子和王生一路下了山。
王生送孙亦真回到药铺,孙亦真拿出一筒竹筒酒说道:“王哥,你看我也有一筒珍藏多年的竹筒酒!”
王生接过来一看,竹筒上刻有“医为仁术”四字,不知所云。拿出他那竹筒比对,二筒刻字刀锋相同,是一人捉刀竹刻:“医为仁术孙思邈”。
王生茫然惊奇地看着孙亦真,问道:“这是——”
孙亦真欣然答道:“我是药王孙思邈的女儿,乳名玉娇。九龙山千里行医,巧遇王哥真是佛缘!”
王生喜出望外地说道:“家父临终遗嘱,竹筒为凭,五台山上认玉娇。不想你到九龙山来了!”
此后,王生一生不娶,为孙亦真料理药铺事务兼上山采药。有一年,九龙山区发生瘟疫。孙亦真和王生到山上采药,灵芝、天麻、枣皮、金银花等都采到了,唯独少了最主要的一味药——核桃。到那儿去找核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