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永远被人们铭记心中。他,就是何叔衡,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何叔衡的照片
1876年,何叔衡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他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秀才,却愤于衙门黑暗腐朽,甘愿回家种田、教书。1913年,已经37岁的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第一师范结业后,何叔衡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
临危不惧,遇险逃脱
何叔衡当了几十年的教书先生,爱穿长衫,参加共产党后从外貌看仍是一副旧式学究模样,有人还说他老而笨。深入了解他的人,却知道他全然没有旧学者的迂腐气息,不仅精明而且办事热忱。毛泽东就说过:“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 1927年秋何叔衡从湖南转移到上海,当时街头警察密探到处抓人,何叔衡不会上海话,也不熟悉当地情况,很快便在街头宣传中和其他几个人一起被捕。
被押到警察局审讯时,何叔衡的外貌和随机应变却救了他。当时参加共产党的几乎都是热血青年,因此审讯官反复端详了何叔衡后,觉得此人不像是个革命者,而是抓错了的“土学究”。于是便试探着问:“你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吗?”何叔衡故意摇头晃脑,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回答:“吾乃学者,岂能不知?共产党三民主义是也,国民党五权宪法是也!”接着,何叔衡又讲起孔夫子的《论语》,话还没说完,便听上面惊堂木一拍而喝道:“快滚!”何叔衡不紧不慢地走了出去。随后,审讯官通过拷问别人,知道了刚放走的人竟是中共的元老之一,其头颅有上万元的赏格,再派人去追,却已找不到任何踪影。
教书先生何叔衡
为掩护战友突围跳崖
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赣南的何叔衡年近六旬。1935年初国民党军杀声从四面逼近,中央局书记项英派便衣队送何叔衡和病弱的瞿秋白等去闽西。他们一行昼伏夜行,2月14日凌晨到达了上杭县水口镇附近。不太熟悉陌生环境的便衣队一时大意,天亮后在小村做饭冒出炊烟,结果很快保安团二营便包围上来。几十个便衣队员用驳壳枪且战且走,冲到村南的大山上,匪兵紧追不舍。何叔衡气喘吁吁奔跑困难,又不愿拖累同志,面色苍白地向带队的邓子恢喊:“开枪打死我吧!”邓子恢让特务员(警卫员)架着他跑,到了一个悬崖边,何叔衡突然挣脱警卫,纵身跳了下去。敌人搜山时,已头破血流、奄奄一息的何叔衡仍然拼死与敌人抗争,壮烈牺牲。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的革命精神和工作能力,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做事不辞牛负重,感情一堆烈火燃”、“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型”这些都是对何叔衡的高度赞扬,何叔衡用实际行动做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临危一剑不返顾,衣冠何日葬梅花。”谢觉哉曾赋诗表达殓葬何叔衡的愿望,然而只找到了何叔衡的眼镜架、砚台等遗物。他的忠骨,早已融入他挚爱的土地。而这片土地,正以一片繁荣与生机,告慰着他不朽的英灵。他为革命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何叔衡纪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