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重走百年复兴路——英雄魂不倒暑期实践小分队值建党100周年之际,为传承长征红色精神,向先辈致敬,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于当日上午10时到达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馆。
骄阳似火,路途遥远,但激动崇敬的心情始终充斥在团队成员的心中,团队成员学习先辈们不畏辛苦的长征精神,一路上积极准备、学习,提前了解相关历史资料,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爱学习的精神,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当日准时到达了纪念馆。不巧的是,团队并没有预想的那样碰到馆长,但这丝毫不影响团队成员对着这浓厚革命气息的向往,在门卫大叔的指引下团队成员自主开始了本次探访之旅。
团队一行人伴着期待与敬重的心情踏入了庄严肃穆的园区,位于园区正中央的浮雕壁画首先映入眼帘,以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的恢弘画面为背景,壁画雕绘出七名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战场上枪林弹雨,一个个红军战士前赴后继,不畏牺牲,这幅壁画向团队成员展现的不仅是战斗的惨烈,更展示了红军战士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移步向前走去,那是一座高耸挺立的纪念碑,碑身高大挺拔,引人注目的同时更让团队成员心生敬畏,为了更贴近地观察到细节之处,团队成员相继到达了碑座旁驻足瞻仰。
纪念碑主体如同一把利刃直插云霄,寓意“血战”,纪念碑高达25.34米,蕴含着“红二十五军”番号和“1934年”的时代背景,碑身正面镌刻的是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题写的“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几个大字;碑身背面则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程子华题写的“烈士精神不死”六字。碑座正面为鏖战独树镇碑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这一战的惨烈,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将红二十五军围歼于长征途中的阴谋,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先期到达陕北,为迎接中央红军北上奠定了坚实基础。了解到这里,团队成员不禁肃然起敬。高耸入云的碑身镌刻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往事,无声地向人们颂唱着过往的悲歌!
图为团队成员初至纪念碑下瞻仰碑身 通讯员 康钊溢 摄
团队成员站在纪念碑前驻足,庄严肃穆,宁静的气氛中包含着不寻常的惨烈,看着高耸入云的纪念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一声声战场厮杀的怒吼不绝于耳,战场上硝烟四起,枪林弹雨中,司号员吹响了嘹亮的战斗号角,一位位红军战士奋勇向前,不畏牺牲,冲向敌人,狠狠地给敌人一记重创!
烈士长眠,英雄千古!英雄的牺牲不能被遗忘,随后,团队来到了烈士陵园,在这里,近五百位烈士长眠于此,除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烈士,陵园里还安葬了和平时期的英雄。有名烈士仅仅数十位,其余均为无名烈士!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视死如归,为祖国为革命慷慨赴死,无人不为之动容。团队成员沿着陵前小道,缓步走过,注目默念碑上铭刻的烈士的名字,一座座烈士陵墓安静地排列在一起,黑色庄严的墓碑安置在红褐色的底座上,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墓碑上的铭文向团队成员讲述着英雄的故事,那些年的惨烈牺牲换来了今日这里的一片祥和,墓碑上的五角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数百位烈士安息于此,众多柏树与战士们同眠,四周宁静庄严,唯有声声蝉鸣与寥寥鸟叫,团队成员不禁肃然起敬,在碑前驻足良久,深深鞠躬致敬,一时无语。
图为英雄魂不倒团队成员向陵园左侧安息的烈士鞠躬致敬 通讯员 康钊溢 摄
图为团队成员向陵园右侧安息的烈士鞠躬致敬 通讯员 康钊溢 摄
团队成员重回纪念碑前,庄严肃穆的环境中,革命精神气氛异常浓厚,团队成员在纪念碑前学习、宣读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团队成员无一不激情澎湃,充满力量,青少年当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奋发向前,不断进取,革命精神永不忘,为国为民为家乡!随后团队成员再次面向纪念碑深深鞠躬,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后,至此结束了本次行程,拜别了众多长眠于此的烈士们。革命的火苗已然点燃,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革命的精神将会永远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