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党百年之际来此,缅怀先烈,忆苦思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2021年7月5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永信班实践队员们来到了洛阳市嵩县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两河口村有一个河南军区司令部旧址,里面曾住过这位将军,他就是王树声将军,王将军的一生都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1926年,在家乡乘马岗小学任校长(此时,仅21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组织农民协会的工作。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历任中共麻城县委委员、麻城县防务委员会委员兼麻城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是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分队长、大队党代表、支队长、红一军第三团团长、红四军第三十团团长。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师长,在黄安战役中,他指挥红十一师和十师两个团,浴血奋战,多次与敌肉搏,胜利地完成了桃花阻击战的任务。攻下黄安(今红安县)城后,又率部追击,活捉了敌第69师师长赵冠英。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73师师长。他在西进途中,不断组织部队进行反追击、堵击的紧张战斗,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入川不久,四川军阀刘湘指挥38个团,对红四方面军发起了三路围攻。战役开始阶段,王树声指挥73师师抗击了敌主力右路纵队18个团(后增至25个团)的猛烈进攻,10天内歼敌5000;反攻开始,又击溃军阀刘存厚部8个团;全线反攻时,率该部正面出击,激战三昼夜,歼敌7 个团,击溃6个团,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1933年初,师改军后,历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红三十一军军长。当时,已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四川人民踊跃参加红军。1933年冬,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组织了140多个团,25万兵力,分六路再次围攻红四方面军。他以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名义,率领10多个团,抗击敌西线一、二、三、四路60多个团的进攻,鏖战10个月,歼敌8万余,再一次粉碎了敌人的六路围攻。1935年,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向川西行动。同年6月,他率领的后卫部队在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合,党史称懋功会师。随后进入毛儿盖地区。不久,他奉命率部南下川西,后来被迫退出川西,第二次北上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为实现打通苏联道路之目的,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徐向前率红军第9军、30军、5军强渡黄河,直取宁夏,后因苏联外援受阻,中央决定放弃取宁夏计划,命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徐向前任总指挥,伺机进取新疆,接应苏联外援。王树声先后任西路军副总指挥、总指挥部教导团团长、红九军军长等职。担任红九军军长时,在甘肃古浪县作战失利,经过黎园口时,又和强敌相遇,损失极为惨重,弹尽粮绝。后奉命在祁连山脉坚持斗争,以迷惑敌人,掩护其他部队行动。当部队深入人烟稀少的祁连山下、河西走廊,遭到装备精良、善于骑射、兵力数倍于我军的马步芳、马鸿逵部队的围追堵截、残酷杀戮。在4个月惨烈的搏杀中,西路军虽歼敌2.5万人,给敌人以重创,但那支浩然西去的队伍也几乎全军覆没。失败在即,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议决定,两位总指挥徐向前与陈昌浩提前离队,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当时徐向前并不准备离队,会议中他曾说:“这支部队是我们从鄂豫皖带出来的,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回去干什么?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难过来的,要死也死到一块嘛!”这是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的肺腑之言。他知道自己作为军事总指挥,提前离开部队一定会造成军心不稳。但是,为了保护徐向前的安全,陈昌浩带着不容分说的口气说道:“这是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向前留在军中,目标太大,很不安全,不利于部队的分散行动。”后来王树声留下了,至于结果。在祁连山脉转战3个月,最后仅剩下少数人枪。以后离开甘肃北部,经内蒙沙漠地区转向陕北。沿途历尽艰辛,唯他一人脱险,靠乞食为生,于1937年8月到达延安(此处极为惨烈、此间又有多少我们麻城的英雄先辈牺牲于此,在此默哀5秒)。解放后直到他去世之前,王树声大将还是多次为此事而落泪。常常为此事陷入深思中,为此间牺牲的同胞深为愧疚。后在延安,王树声经过抗大和马列学院的学习,政治理论和军事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38年冬,任晋冀豫军区(后改为太行军区)副司令员。1939年夏,任代理司令员。1940年,该部与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合并,仍任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部部长。1942年,调回延安参加了整风学习。1944年,任河南军区司令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奉命南下,与五师会合,在桐柏山合编豫西部队为第一纵队,任司令员。第一纵队移驻河南光山泼皮河后,被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军队围困了半年之久。1946年7月,他率部突围到鄂西北,创立了鄂西北根据地,任鄂西北根据地区委书记和鄂西北军区司令员。1947年,配合刘、邓大军南下,任鄂豫军区司令员,率部转战大别山。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湖北军区司令员兼党委第一副书记、中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和第二政治委员、党委第二书记等职,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全军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4年1月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9岁。后按将军遗愿,安葬在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