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追寻着这支耳熟能详的旋律,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踏上了湘鄂西革命老区——湖北洪湖。
在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三万多名洪湖革命先烈曾浴血奋战,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1932年1月,著名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受国际联盟救灾机构委托,把大批粮食、药品、棉花等物资交给了洪湖红军,他在目睹了洪湖苏区军民的生产生活后,动情地说:“洪湖精神是一种为普遍的洪湖人民掌握的精神。它激励着洪湖人民以坚定的决心克服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每一个困难。”
高耸的丰碑
穿过洪湖喧闹的市区,迈上长江干堤,眺望西南,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映入眼帘——“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矗立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的中心,碑高27.6米,碑身为花岗岩砌成。碑座上铭刻着以国务院名义撰写的碑文,背面是贺龙元帅的题词:“革命烈士们的业绩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
洪湖市人武部部长徐运金介绍,烈士陵园是中共湖北省委1978年10月批准,为纪念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在湘鄂西苏区牺牲的革命烈士们而兴建,1984年底落成。1996年3月,在贺龙元帅诞辰100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批准,又在碑的正前方安放了贺龙元帅铜像。
1928年1月,受党中央派遣,贺龙、周逸群一行躲过反动派的严密盘查,从上海辗转来到洪湖,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湖北沔阳工农革命军第五军”,紧接着发动了历时一个月的年关暴动。1930年,根据中央的指示,鄂西特委又将洪湖游击总队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总政委。
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正式形成,首府就设在洪湖的瞿家湾。在苏区的强盛时期,拥有近3万正规红军、20万地方武装和50余县的红色政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也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推行王明“左”倾路线,大搞所谓的“肃反”,错杀了大批党员干部,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丧失了洪湖苏区。在苏区的武装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舍生忘死为革命,英烈光辉照千秋。纪念碑就是“洪湖精神”的象征!
艰辛的历程
瞿家湾,当年湘鄂西苏区首府所在地,是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生活过多年的地方,也是解放后《洪湖赤卫队》、《曙光》等电影的外景拍摄地。到了瞿家湾,笔者深深为这里的一景一物所感动。
瞿家湾有条红军街,这条街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后来得名红军街,是因为在这条700米长的青石板街上有30多处红军革命旧址。漫步红军街,抚今追昔,中国共产党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员会、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工农日报》社等旧址及其陈列物,让人激动不已……在红军街的一侧,建有瞿家湾烈士陵园,陵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耸的纪念碑,碑名“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是王震同志亲笔题写的。
洪湖东北隅的燕窝镇还有座纪念碑。1938年10月23日,日军进攻武汉,《新华日报》社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留守人员,在李克农、潘梓年的率领下,乘“新升隆”轮船撤往重庆,途中停靠燕窝,遭日军飞机轰炸。“新升隆”轮被炸沉,25人殉难。殉难烈士中,有胡绳同志的胞姐项泰。25日,周恩来由武汉抵燕窝,为遇难人员善后,祭奠烈士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