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道流动的菜肴,其成分之复杂和多变,至今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一道令湖南人欲罢不能的菜肴。 无论怎样的宴席,这道菜的上桌,意味着热闹的饮酒和扎实地吃饭都可以妥当上演。这道菜便是腊味合蒸。
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这道菜肴的诞生,但毫无疑问,它与历史悠久的湖南腊肉不无关系。早前的美食
书根据《易经》记载:“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认为2000多年前腊肉已经在中华大地产生了。 事实上,这句古话的意思是:“在各种肉类中加入具防腐作用的食盐,或用太阳晒干,或以旺火烤干, 就是腊肉了。湖南地势低,气候温暖潮湿,最迟在汉代,先民已经开始制作菜肴, 到了清代,腊味合蒸这类腊味菜肴想必已经出现了。21世纪最初几年,长沙人仿佛着了魔一般,爱上了腊味合蒸。遍插红旗的腊味馆在城中开花, 四方坪、浦沅立交桥下甚至衍生出腊味馆一条街。如今,风流云散,这道菜肴却依旧在城市的餐桌上流转。
腊味合蒸, 顾名思义,并非单一的腊味,而是许多中腊味的聚合。最有名的是腊猪肉、 腊鸡肉、 腊鱼肉, 前两年盛行起来的也有腊田鸡,即腊青蛙。当然这是我们所应当拒斥的。湘中每一农家制作的腊味合蒸, 都是取方便,有腊鸡、腊鱼的组合,也有腊肉、腊鱼的组合,更有新化一带使用腊猪舌、腊猪心、腊牛肉、 腊牛舌等等,味道更是超乎一般的好。
没有文字记载以前,腊味合蒸的作法存在于每一个关心厨房的堂客(长沙话指“妻子”)中,存在于心传厨艺的长沙大厨中。直到1980年的《湖南菜谱》才清晰点出这道菜的规范作法。它的原料是:“腊鸡肉四两、 腊鲤鱼四两、腊猪肉四两、熟猪油一两、肉清汤五钱、味精一分。”老一辈的湘菜大厨挥舞厨刀将腊鸡去粗骨,腊肉去皮,腊鱼去鳞,均切成约一寸长、六分宽、二分厚的长形片、条,扣在碗内的一边。放入猪油、肉清汤、 味精、豆豉、干辣椒,入锅蒸,约一小时,扣入盘中,即告成了。这是一道最简单不过的菜肴,如今则慢慢归入浏阳蒸菜中,其实两者差异明显。
行走在人烟气息最为浓烈的坡子街、四方坪,有时还能闻到那烟熏火燎的肉味,带着辣味呼啸而来。每在这个时候,走进店内一看,可不就是腊味合蒸吗。那红亮的色泽,那泛着油光的辣椒,忍不住要来上一份。就着白花花的米饭,且吃那柔韧的腊肉,且品那浓郁的汤汁。无论街头怎样呼啸,我都充耳不闻。这菜里有童年丰盛的记忆,有老家厨房温暖的气味,自然,也有如今我们奔忙在城市中果腹的感恩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