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它,湘菜将长久地在低端市场上漂泊。这种流传百年,至今为全国美食家垂涎的顶级官府私房菜,唤作组庵菜。
组庵菜是一款神奇的湘菜。关于它的神奇的传闻,文学大师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曾这样写道:“从前南京的谭院长每次吃烤乳猪,是派人到湖南桂东县专程采办肥小猪乘飞机运来的。”谭院长即谭延闿(1880-1930),为湖南醴陵人,曾三次督湘,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传闻又说他家吃烧菜心特别讲究,他的家厨曹荩臣为做一份烧菜心,要使用小白菜两担,仅仅是为了取其中的白菜心。而剩余的白菜叶全部扔掉,成为附近贫民的伙食。还有人说谭家烹制“组庵鱼羹”,是取一只母鸡于瓦罐中煨汤,再取活鲫鱼悬于瓦罐上,靠鸡汤热气汽熟鲜鱼肉,再让它掉入鸡汤中慢煨,最后,鸡汤、鱼肉变鱼羹,鱼脑鱼刺悬空中。而组庵菜中最有名的组庵鱼翅,据说光涨发鱼翅,去骨、去腐、去腥就要整整三天。然后取大瓦钵一只,放上竹篾折,折上放上五花肉一块,将发好的鱼翅置于其上,再叠放母鸡一只、猪肘一个、绍酒半斤,放冷水煮,大火烧开、小火煨烂。这一煨又是一整天。至于它的味道, 美食家朱振藩记载的是:“只见针长唇厚,满满一盘鱼翅,别无杂菜。人口味厚汁浓, 甘肥膏腴,浓郁淋漓,唇舌胶结”。而组庵菜长箸、大盘的特点,又成为20世纪上半叶湘菜的最外显特征。
关于组庵菜的传说可真不少呀,那么,这款以谭延闿的字号命名的系列传奇菜肴,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湘菜大师王墨泉介绍,组庵菜的特点有三:一是制作精细,讲究入味,煨、炖菜肴,一定先用大火烧开,小火煨透。二是火劲深透。三是爱用鸡汤吊制。查《谭延闿日记》,1915年12月 2日记载“连日右齿痛,今虽愈, 而一齿摇摇, 嚼物不得力,乃用左齿, 去岁所镶者,亦甚不得力。”到了1929年谭延闿的牙齿都脱落了,全是镶牙。他的牙齿,直接影响到他对食物的品味。那就是脆爽有嚼头的食物往往为他所不喜,而热爱起软烂多汁的食物。这就奠定了组庵菜软烂多汁的基调。 可惜,组庵菜一度在长沙消失, 幸而曾在民国潇湘酒家任职的江金声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组庵菜单,菜单上详细记载了 “麻仁鸽蛋”、“龙凤鸡丝”、“虾仁第一”、“软酥鲫鱼”、“口蘑素丝”、“金钱鸡饼”、“鸡油冬菇”、“羔汤鹿筋”、“鸭淋粉松”、“冰糖山药”、“叉烧乳猪”、“辣椒金钩肉丁”、“醋熘红菜薹”、“虾仁蒸蛋”、“鸡片芥蓝汤”等 200 多个品种,这份菜单为湘菜大厨们复制组庵菜留下来宝贵的路线图。
史料记载,组庵菜在长沙市面享有大名,缘于1930 年代。据说彼时谭延闿家厨曹荩臣在坡子街开设健乐园, 令这一系列菜肴风靡一时。后来,此菜随曹荩臣徒弟彭长贵流入台湾。李安导演的著名电影 《饮食男女》中开篇的烹饪画面显示,台北圆山饭店也有闻名遐迩的组庵豆腐。在长沙,湘府曲园酒楼 21 世纪初曾制作了组庵菜。近几年,湘菜大师王墨泉等将组庵菜的制作秘方和技法倾情交付火宫殿,如今在火宫殿,能够品尝的组庵菜还有组庵鱼翅、组庵鸡汁裙边等。
关于组庵菜,还有一则逸闻不可不说。据说曹荩臣与谭延闿感情深厚,谭延闿去世时,曹荩臣请人撰写了一副挽联云:“静庭退食忆当年,公子来时,我亦同尝甘苦味;治国烹鲜非两事,先生去矣,谁识调和鼎鼐心。” 辞情婉伤,令人动容。吃组庵菜,不啻于品一段湘菜风云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