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老房子现今成了老干部的活动场所
下车伊始,猛吸几口雨后清新的空气,很容易就找到了它。陈云的故居位于和平区桂林街89-3号,乍一看并不显眼,就是一座沈阳如今并不常见的日式二层小楼,夹在两座很普通的居民楼中间,门口挂着“辽宁省周易研究会”与“辽宁省老年基金会”的牌子。这房子外观很特别,是用一种特别的工艺把水泥抹到墙表面的,并不平整却很坚固,已有很多年历史的它,外表依然完好无损。但它漂亮身躯内的旧“脏器”毕竟逃脱不了岁月的侵蚀,屋内的原有构建都已经破旧不堪,有一些窗户的玻璃已经破碎。
既近且远的寻觅
一打听才知道,陈云的故居现在归属辽宁省政府,现在成了离退休老干部的活动场所。一处处房间内,练气功的,打麻将的都津津有味,自得其乐,不好去打搅。碰到一位退休老干部,姓刘,原先是辽宁省气功协会的会长。刘老精神矍铄,很是健谈,但对陈云在此暂居的故事也并不熟悉。毕竟,那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一段往事,而且也只持续了约半年多的时间。
1948年11月,陈云来到沈阳负责接收工作,担任沈阳市特别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在这所小房子住到1949年5月。这位被毛泽东赞为“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副总理兼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为人寡言少语,稳重求实。
里里外外的朴素
推门走进这座房子,发现它内部保持得不错,处处都袒露着明显的日式风格。二楼只有两间小屋,原先是阁楼改建的。一楼很大,当初主人的主要居住和活动场所在这里。除了屋内柱子上的红漆是后来刷的之外,一切都是原汁原味,连后厨、厕所都没怎么动过。进得屋来,日式拉门,雕漆地板,一脚上去咯吱咯吱作响的窄木楼梯,让人陷入了回忆之中。
在这间房子里,陈云写成了《接收沈阳的经验》。在这篇著名的分析报告中,陈云总结出了接管大城市的十六字诀,即“各按系统,至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后来成为新中国接收和管理城市的行为规范。想想就在沈阳这间陈旧朴素的屋子里,飞出了十六个字,又变成电波传遍了全中国,避免了无数不应该发生的混乱不堪。不禁踩一踩已经开始塌陷的地板,颇有些“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感。
从1944年开始,陈云就专心在经济领域工作,建国后又连续多年为新中国的建设航向苦心规划,最忙的时候每天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
据毛泽东的俄语翻译李越然回忆,陈云中等身材,面部棱角分明,“在坚毅的表情中露着南方人特有的温情”,十分朴实认真,凡事都以事实为据,以朴素为美。结束在沈阳的工作,回到中央后,陈云生活依然十分俭朴。
冬天,中央财经委办公室的暖气烧得不好,挡不住北方的寒气,陈云就披着大衣、棉被办公。他还给家人定下了三条规定:不许家属和子女搭他的车,不许子女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不许接触他看的文件。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当时也在中央财经委工作,每天都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为给孩子织件毛衣还要精心算计,和普通的家庭主妇没什么区别。
评道自在人心间
今天看来,陈云为改革开放时代的经济建设开了思想之先河。1973年,尚未“拨乱反正”之时,他便率先提出要“研究资本主义”,为中国经济在世界市场中争取一席之地。在那个年代敢于提出这样的看法,需要非同一般的胆识。几十年过去,随着中国经济一天天成长壮大,陈云在那个时代的首发见解才越发显出其意义来。
那个年代已经远去。和几位住在附近的老沈阳人聊了会儿,没人知道这所房子曾经的主人姓甚名谁。不过,听说这房子要整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