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木说,“不收礼、不吃请”,这是陈云立下的一条规矩,身边工作人员也不得违反。“不迎不送,不请不到”,这是陈云在去外地视察和休养时,对地方领导同志提出的要求,意在不打扰他们,让他们集中精力抓工作。“不居功,不自恃”,这是陈云处人处事的准则。建国初期,陈云已是党中央的五大书记之一,但他始终要求有关部门在待遇上、宣传上不能把他和毛刘周朱并列。苏联政府赠送汽车,给五大书记一人一辆,他坚持把给自己的那辆车退回。实行工资制,有关部门给五大书记定为一级,他把自己改为二级。党的八大之后,丛书《红旗飘飘》要给每个政治局常委都登一个小传,他始终不同意登他的传。但是,当遇到关系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时,他却从不退缩,挺身而出。而遭受打击时,他又能遇变不惊,泰然处之。1962年夏天,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只有分田到户或包产到户,才能较快改变农业连年大幅度减产的局面,并准备向毛主席提出这个意见。有的同志听说后,劝他要慎重,不要急于提出。他说这事关系到党的声誉、人心的向背,我负责全国的经济工作,明明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能延误时间。后来他的建议被否定,而且还被不点名的批判,从此遭到冷遇。但他不沮丧、不生气,只是对妻子说了一句:“不以成败论英雄”,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境。于若木与他风雨同舟几十载,其间有革命征途上的急流险滩,也有革命队伍内的风云变幻,无论遇到哪种情况,她从来没见他慌张过。正如陈云自己常说的:“我是经过大风大浪的过来人。如果不是把党和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陈云在家中给晚辈发压岁钱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
陈云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被解除了领导职务,只在1975年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一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重新当选为党的副主席、中纪委第一书记,后来又任中顾委主任。他十分重视党风、党纪建设,为转变被“文革”严重破坏的党风,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视实事求是为建党工作的灵魂。早在1938年9月,他在抗大讲党的建设时说:“对于干部,不要‘抬轿子’,要实事求是。做到这些,才能算真正的爱护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和邓小平一起在继承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风建设的重要性。他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党风问题的核心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抓好党风建设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陈云的这一命题,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陈云一生淡泊求实,生活非常俭朴,粗茶淡饭。至今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还珍藏着他一件有着32个补丁的棉坎肩,那是在1946年出席东北解放战争历史上著名的“七道江会议”时,陈云冒着寒风以中共辽东分局(也称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的身份拍下“关键性时刻决定性的一板”。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们不走了,都留在南满,一个人也不走!留下来打,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你们是要我来拍板的,那我拍板就是要坚持南满!一个人都不能走。坚持就是胜利!”1998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四保临江》就是围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描写的。陈云运筹帷幄,与萧劲光一起指挥了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实现了我军在东北战场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历史性转折,为扭转东北战局和我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陈云为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当时怕把日夜操劳的陈云冻着,参谋长兼后勤部长的唐凯送上一件棉坎肩以表心意。陈云十分珍视战友深情,常年带在身边,大江南北处处相随,32块补丁摞补丁,一直穿了38年之久,才不得不在1984年换下身,被革命博物馆的同志当作革命纪念物品收走。因为它见证了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