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秋,一场气吞山河的大演兵拉开了帷幕。这是人民解放军按现代战争要求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诸军兵种合成军事演习,也是对邓小平1977年提出“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之后军队训练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检验。
地上铁甲纵横,空中战机轰鸣。燕山脚下壮阔的演兵图景呈现在三军统帅面前。
演习结束,在当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登上敞篷汽车检阅三军参演部队。就在那次讲话中,他对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作出高度概括: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1985年,由邓小平亲自主持的调整,使全军各大单位领导班子平均年龄由64.9岁下降到56.7岁。翌年12月25日,在会见参加军委扩大会议的军以上干部时,望着精简整编后进入领导层的一批年轻将领,邓小平由衷高兴:“看来,我们部队领导干部真是年轻了。”
邓小平深知,未来战场上的较量,最根本的是人的素质的较量。在他的关心下,100多所军队院校得以恢复,我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步入了从未有过的快车道。
一南一北,两所军队高等学府的快速发展,倾注了这位三军统帅的心血。
1977年7月23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在家中约见长沙工学院(原哈军工)临时党委负责同志,再次明确提出,在哈军工的基础上组建国防科技大学。翌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决定,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我军从此有了新型高级科学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
1985年底,邓小平又亲自决策,将人民解放军原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合并成为培养高级指挥人才、高级参谋人才和高级军事理论研究人才的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
今天,三军作战部队的军以上干部全部经过国防大学轮训;一大批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通专业技术又通指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全军已有博士、硕士3万名;作战部队团以上领导班子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90%。
小平反问:虚胖子能打仗?
1978年5月13日,邓小平同总参谋部领导谈话时,针对“文革”对军队建设的破坏,曾形象地指出:“我们军队的状况,还是1975年讲的,就是三种状况:软、懒、散;五个字:肿、散、骄、奢、惰。”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么庞大的指挥机构,指挥战争是要打败仗的。”
以“消肿”为突破口,邓小平大刀阔斧地裁减军队员额,由此推进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1980年至1981年,裁并了各级机关重叠机构,撤消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野战军步兵师改为简编师。
1982年至1983年,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改为总参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军建制;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驻省、自治区、直辖市。
1985年,中央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精简近一半;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全军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0多个。
三次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兵员总额从1975年前高峰时的611万,减到1985年的300万。
如此大规模的裁军,会不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邓小平慨然作答:“即使战争要爆发,我们也要消肿。肿,就是表现我们指导战争的能力不高。”他反问道:“虚胖子能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