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辞去了他所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中央军委主席,把他对人民军队的殷切期望,交给了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15年过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镌刻在了高高飘扬的“八一”军旗上;沿着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人民军队阔步向前。
回眸这一切,正在与全国人民一起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三军将士,怎能忘记,这位历史伟人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小平伸出一个指头:中国军队裁军百万
20多年前,冷战的阴霾还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邓小平就敏锐地洞察到: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
1985年3月4日,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邓小平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3个月后的同一天,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邓小平伸出的一个指头,再次惊动世界:中国军队减少员额100万。
以百万大裁军为标志,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从此结束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了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
也就是从那一时期开始,三军统帅发出的号令久久响彻三军军营:在大局下行动!
开放军事设施、国防工业军转民、支援国家重点建设……仅1985年,就有100多个军用机场、码头开始军民合用,上万项军工技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这位为民族独立征战了数十年的革命家深知,和平与发展上升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谈到经济建设成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国家安全应置于什么样的位置时,邓小平一语破的:“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他反复强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防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离开这三化,就谈不上国防现代化;同样,这三化也离不开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三个现代化了?
和平与发展——透过纷繁复杂的世界风云,邓小平深刻洞悉的这一时代主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事实上,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思想,正是建立在对时代主题正确判断基础上的。
——作为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我军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战略方针?
邓小平回答: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
“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20年后也是战略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
掷地有声的话语,向世界传递了这样的声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世界和平的天平上,中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小平毅然决定:举行一场大规模军演
1979年8月2日,渤海湾薄雾蒙蒙。邓小平在这里观看了水上飞机表演后,登上105号国产导弹驱逐舰,驶向茫茫大海。
劈波斩浪6个小时,邓小平兴致勃勃地视察了新型战舰的现代化装备,详细询问了官兵的指挥水平和技术状况。面对辽阔的大海,他挥毫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军队,一直是邓小平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1981年3月,邓小平毅然决定,举行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听取总参谋部负责同志汇报时,邓小平叮嘱:我们好久没有打仗了,要搞合成军,天上、地上都要有,通过训练提高部队的实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