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顺场渡口,到泸定桥,沿大渡河逆流而上,接力长征采访团一路追溯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红军长征转折之战的史海钩沉。
抢渡大渡河——历史被这样改写
有首歌谣在川西民间广为流传,其中唱到:“安顺场边孤舟勇呀,踩波踏浪歼敌兵呀,昼夜兼程二百四呀,猛打穷追夺泸定呀,铁索桥上显威风呀,勇士万代留英名,嘿啰、嘿啰!……”
在大渡河边,记者听到了歌颂红军的民谣,走入当年毛泽东指挥战斗时住的碉楼,登上17勇士奋勇渡江的“翘首船”(仿制品),看到昔日炮火在河两岸山壁留下的残痕,在了解史海钩沉的同时,也领略到“抢渡大渡河”战役的历史魅力所在。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军队在安顺场(那时称“紫打地”)全军覆没;1935年5月,长征红军在安顺场占领渡口,取得渡江胜利。几乎是同样的行军线路,在同一个渡口,历史在这里上演了截然相反的一幕,这正是“抢渡大渡河”最大的历史魅力所在。安顺场也因此被后人称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而据史实记载,当时的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双方都注意到了石达开这段历史。红军到达安顺场时,依仗天险严密布防的反动军阀就疯狂叫嚣“让朱(德)、毛(泽东)成为石达开第二!”坚持唯物主义的红军领导人偏偏“不信邪”,率领红军强攻渡口,胜利渡江。
1935年5月22日,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同一片彝族聚居区,红军领导人与彝族部落首领“彝海结盟”;同年5月25日,在安顺场成功抢渡大渡河。短短几天里,长征红军两次挥写了改变历史的惊世之笔。
飞夺泸定桥——这是一个纪念日
《飞夺泸定桥》至今仍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毛泽东诗词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桥”就是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是最为人熟知的红军长征战斗。
5月22日,接力长征采访团从安顺场来到泸定县,大家带着儿时就已树立的敬重和向往,踏上了泸定桥。踩着摇摆的桥板,抚摩着一节节粗硬的铁链,感受一下“铁索寒”,脚下10余米便是大渡河水滚滚而过,脑子里不断回放着老电影《飞夺泸定桥》中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铺板前进的壮烈画面……
红军“飞夺泸定桥”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这个日子也成为泸定县的一个重要纪念日。据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今年是“飞夺泸定桥”70周年,将举行全县盛况空前的纪念庆祝活动,县委、县政府已为此筹备多时了。
为迎接这个纪念日,泸定的县容县貌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泸定桥西端南侧正在建设一排仿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河西岸一片旧房子正在拆迁平整;红军路的路面正在翻修。在县城走访,到处可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繁忙的施工场面。
最为紧张忙碌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广场扩建工程的工地。广场上,工人正在忙着铺地砖、搭舞台。在纪念碑一侧,今年初投资2000万元动工新建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已经在内部装修。纪念馆负责人朱太兵告诉记者,整个广场扩建工程必须赶在29日之前全部完成,届时广场将成为纪念“飞夺泸定桥”70周年活动的主场地。
泸定桥是泸定县最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在一年年搞纪念活动的同时,红色旅游也快速发展。据了解,泸定县去年实现GDP3.53亿元,其中旅游业直接收入高达1.02亿元,比上年增长79.03%,增速之快令人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