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尔康县脚木足乡白莎村,有一个地方叫卓木碉。它不是红色旅游景点,一点不惹人注意,许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70年前在这儿发生的事。但对历史来说,它是不可能被遗忘的。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就是在这里的若布寺庙旧址,召开了分裂党和红军的“卓木碉会议”。会上张公然揭出叛党旗帜,另立所谓“中央”,自命为“主席”,还成立了“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团中央”等,并向党中央发出电文,叫嚣取消党中央。对此,党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1月17日,中央电示张国焘不得冒用“中央”名义。1936年1月22日中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另立第二中央的决定》,指出,“张国焘这种成立第二党中央的倾向,无异于自绝于中国革命。”毛泽东后来对埃德加·斯诺说过,那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关系到党的命运的“千钧一发”的时刻。“卓木碉会议”是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背离党中央走得最远的一步。
当我们提出要走访脚木足时,阿坝州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勇说,几十年了,你们是第一个要求对脚木足进行采访的新闻记者,许多新闻媒体都忽略了脚木足,只有你们没有。作为党内斗争的一次重要见证,“卓木碉会议”是不能忘记的。
5月19日,我们沿着山谷中的崎岖山路,来到阳光普照的脚木足乡白莎村。只见被称为卓木碉的两个碉楼耸立在透明的蓝天下,其中八角碉楼还保存完好,另一个四角碉楼顶部已经坍塌。碉楼周围有鸟盘旋,鸟的鸣叫更衬出山寨的宁静。陪同我们的马尔康县委宣传部的邓军说,脚木足乡是马尔康的粮仓,开阔河谷田坝有“小江南”之称。站在碉楼旁一望,山川壮美,景色宜人。
在脚木足,淳朴的老乡都知道张国焘的名字,对他的说法也有多个“版本”。曾当过红军的85岁的根劳让说,红军曾在开阔田坝练兵;70岁的石旦迫说,他出生刚8天张国焘就来到他的家乡,从小就听到张国焘的各种传说,印象不是太好。从这个乡走出的画家斑玛龙真说,他的爷爷曾划着牛皮船从脚木足河顺流而下送张国焘等人到大渡河。关于张国焘在这儿逗留了多久,他是否登上了两个卓木碉楼,也说法不一,但有一点老乡们都公认的,就是张国焘开会“另立中央”的地方在老若布寺庙。在当地人泽肯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比卓木碉还高的一处山坡上,看到了已成为断垣残壁的若布寺庙,除残存的三堵半石墙外,一切已随着历史的烟云荡然无存。斑玛龙真把他30年前在这儿找到的一部美国生产的柯达折叠式照相机和一枚手雷拿给我们看,老乡都说这是当年红军遗留的。邓军说,这两件珍贵文物将于今年8月在卓克基官寨红色旅游文化展厅里展出。
站在碉楼旁,能清晰地看见通往北和南的两条道路,张国焘最终选择了退却的南下之路。但历史证明,只有向北,才是通往胜利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