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整理玉兰遗物的时候,发现她留下来的笔记本有整整两大纸箱子,共168本之多,约计五六百万字。从玉兰开始当干部的1955年起,到她病重的1990年底,年年都有,有时一年有好几本。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初步浏览了一下,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玉兰在开会、参观、访问时,记下的所见、所闻、所感和领导讲话,还有一些是她参加各种学习班和上党校所做的学习笔记。
吕玉兰在学习毛主席著作。
从1955年到1965年期间,玉兰工作岗位主要在村里,但外出开会、参观的机会特别多。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一是她担任村干部,工作需要她经常参加上级会议;二是她曾多次当选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外出机会比较多;三是据村上老干部说,当年有些村干部嫌开会紧张,没有文化记不下来,跑东跑西破费多,不愿去开会,常常把参加上级会议的任务往她身上推。另外一个原因是,她开会时遵守纪律、记录认真、发言积极,地、县有关部门都欢迎她去参加会议。所以,她开会机会要比一般乡村干部多好几倍。
为了及时赶到会场,她有时顶风冒雨步行几十里;为了筹足到会路费,她有时动员父母卖猪卖羊卖棉套;为了更好地学习外地经验,她除了认真听报告外,常常看材料、做笔记到深夜。她还多次担任会议代表在会上作表态发言,主动给大会服务人员写感谢信,等等。
吕玉兰在一次开会途中。
这是玉兰告诉我的一个故事。1965年夏天的一个早上,正在家里吃饭的玉兰,忽然接到上级通知,要她当天赶到邢台去参加地委的一个会议。她想,临西发往邢台的公共汽车,每天只有上午一趟,便赶忙放下碗筷,骑上车子,往下堡寺赶去。来到下堡寺村边,远远看见临时停车站上,正停着那趟班车,不禁心中一喜,脚下狠劲蹬了几下。当她存好车子,来到车站,随着喇叭的一声长鸣,汽车也开动了,离站徐徐前行。玉兰急忙向汽车追去,一边跑一边喊:“汽车等一等,让俺上去!”那时候,公共汽车只在车站停车,不像现在这样招手即停、随时上人。任凭玉兰在车后又跑又喊,汽车司机虽然听见了、看见了,也不停车。
汽车在前边跑,玉兰就在后边追。此刻,急着去开会而又没坐上车的玉兰,就像掉进深水里看到了救生圈而又没有抓住那样,心急如焚。
就这样,拼命追啊!跑啊……跑过了10米,20米……又跑过了100米,200米……鞋子跑掉了一只,顾不得穿,掂在手里,光着脚继续跑……跑得那样快,喊得那样急……满脸通红,大口喘气……
车上的乘客,纷纷回过头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车开这么远啦,咋还追?”“你看她那样儿,光着脚丫子还跑哩!”“追得这么紧,肯定有急事儿!”
全车的乘客都被玉兰打动了,一齐向司机求情:“师傅,行个好,停停吧!”“这姑娘一定有急事儿,让她上车吧!”
大概被玉兰紧追不舍的劲头和乘客们富于同情的劝说所感动,司机终于破例地将车停了下来。
这时,汽车已开出一里多地。
吕玉兰在田间地头与社员们一道学习党的公报。
1964年3月20日到4月2日,玉兰参加了山东省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12天的会议,她天天都做笔记,有时一天写好几千字,包括代表的发言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下面是从中摘录的几段:
3月19号 昨天晚上,下了一夜雪,路上非常泥泞。今天叫我赴县集合,到济南开会,这路怎么走呢?天阴着,还下着小雨。我带了日记本,就奔向区委会。走路确实难拔出腿。我住到区了。到晚上,县里还打电话来,催这个事呢!我心里感到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