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头条
中医奇才李春江
2023-02-20 10:30:10
来源:民族血脉
作者:王汉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题记: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三国·刘桢

    一、 新扉轻启人初识,曲径通幽九峰山
    二、 从吕老师的意外事故说起
    三、 身浇汽油被点燃的悲惨老妇
    四、 截肢还是保肢?患难夫妻的艰难抉择
    五、 烧烫伤医学领域的突破性变革
    六、 一张匪夷所思的中医处方
    七、 破译中医宝库神秘符咒的草根英雄
    八、 借问良医何处有?病人遥指李春江

    九、 融进血脉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
    十、 言近旨远耐人寻味的朴实话语
    十一、志在振兴中医药,为健康中国加油助力
    十二、顶层设计指方向,国家战略振军心
    附: 作者简介及声明
    延伸阅读:日本人拿中药赚全世界的钱,我们却拿西药糊弄自己

    一、新扉轻启人初识,曲径通幽九峰山

    大自然的瑰伟奇崛深邃奥妙,仿佛秋夜星空,不仅赐给人类感官的愉悦,更带来精神的享受和灵魂的净化与升华。

    九峰山,天地造化的一件杰作,宛若一位柔媚的新娘,于2018年5月1日轻轻掀起盖头,向世人初绽芳容。

    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的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南与鲁山县西北交界处,因自西向东有九座奇峰而得名。独特的地理地貌,天然的野生植被,铸就了美丽的九峰山。潺潺流水过山涧,孕育了两旁茂密的花草。清澈的溪水蜿蜒曲折跳跃,灵动活泼可爱。

    这座新开辟的森林公园,峰峦叠嶂、峡谷纵横、瀑潭交织、洞穴密布、云雾飘渺、宛若仙境,集观光、游乐、休闲、养生于一体,以其翠峰绿谷、怪石危崖、奇峡碧水、天然溶洞和原始栎林等自然景观为特色,以迄今发现最早的楚长城、四寨山等春秋战国文化为内涵,有“地质彩岩奇观”、“浓缩山水画廊”、“春秋战国文苑”、“天然避暑胜地”之美誉。

    九峰山景区属伏牛山系的外方山余脉,主峰海拔916米,山体地质构造复杂。这里原始生态保护良好,植被茂密、景点纷呈、风景优美,一年四季,各有千秋,构成一幅幅景色怡人的天然画卷,是人们探险猎奇、揽胜观光、寻幽野游、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尤其是这里的层层梯田、道道山沟,与石筑民居交映生辉,在淳朴的民风中,呈现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和谐之美,充满诗情画意,别有一番原始古村落生态情调,已被辟为“河南省九峰山写生创作影视基地”。

    这里森林景观诱人,自然资源丰富。景区地处热带与暖温带交界处,特殊的气候和地形,使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有各种植物近千种,是“天然植物园”。山涧千藤万蔓,药材比比皆是,是难觅的“药材宝库”,曾是唐代医学家孟诜采药行医之地。

    九峰山南山脚下为鲁山县背孜乡,北山脚下为汝州市寄料镇,背孜与寄料山水相连,遥相呼应。

    背孜乡属深山区,境内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有天子门、宿王庙、清溪宫等30多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一代帝王刘秀、周懒王等的历史故事和九女坑的神话传说令人遐想,叫人神往。

    寄料镇历史悠久,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寄存草料而得名,并留下了马刨泉、妻贤庄、挂弓山等美丽的传说。

    天地造化,钟灵毓秀。本文的主人公李春江便与背孜乡和寄料镇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

    二、从吕老师的意外事故说起

    2017年8月11日,星期五。

    我离开洛阳,前往汝州市寄料镇洛轴工装厂办事。晚饭后去见朋友李春江。聊天片刻,春江说:“哥,我现在得去看个病号,你陪我一块儿去吧,走路去,一会儿就到啦。”

    自从认识李春江三年多来,我一直对他存着仰慕和好奇之心。受邀陪同,自是求之不得,便欣然随往。

    如散步一般,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我们边走边谈。春江说:“这个病号是前几天从北京来的朋友。今晚你见识一下,亲自见证一下中医中药的神奇。和病人聊一聊,交流交流,尽量多掌握些第一手资料,对你深度认识中医药肯定有帮助。”

    寄料镇虹桥宾馆,307房间。李春江轻叩房门,一位三十来岁的优雅女士拉开门让我们进去。

    “爸,李大夫来了。”女士转身对微闭双目的病号说。

    我飞眼扫视这个干净朴素的房间,靠北墙有一张中号床。一位男士斜倚着床头,把整个右手臂浸泡在床头柜上的一盆药液里,药液呈冰红茶一样的颜色。男士看上去约有六十来岁,白皙文静的读书人模样,十分安详的表情。

    李春江先是仔细察看了男士受伤的手臂,暗自点头,很欣喜地说,恢复得很理想,不会留下任何疤痕,过几天就可以痊愈了。继而用左手指向我,很恭敬的对男士说:“吕老师,这是我的好朋友,喜欢写作,对中医中药也很感兴趣。可以互相认识一下。”

    没想到,我们轻松随意的交谈是那么投机。说是交谈,其实并不准确。吕老师侃侃而谈,而我多是仰望倾听,偶尔插话三两句。听君一席话,我深感自己的浅薄无知和孤陋寡闻。

    吕老师对中医中药情有独钟见解深邃,言语中透出对中医药的无比信任和格外崇拜,但是对中医中药目前的困境思深虑远忧心忡忡,对中医中药的振兴发展更是充满期待。

    谈起中医药,眼前这位纵论古今观点鲜明的北京来客,仿佛把我带到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殿堂,令我肃然起敬。关于吕老师本人,我在观察和倾听中捕捉到的是如下信息。

    生于1951年9月的吕老师,家住北京德胜门内的一个四合院。这个中等身材体格健壮的汉子,头脑睿智、思维敏捷、质朴勤奋、心高志远,是文革老三届67届初中生。曾在内蒙上山下乡当农民,在基本建设工程兵一支队当战士,在北京一轧钢厂当工人,在高检当科员。1986年辞去公职专门从事中国哲学方法、中医学及气功医学的研究。1994年起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技术监督局、南京铁道医学院等单位进行讲座,尽情传播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而且著述甚丰。

    潜心研传学问,事业风生水起,在培植桃李的过程中享受着奉献的快乐。然而,一个意外事故猝然发生了。

    怀着风尘落定后的坦然,吕老师微笑着说道:“当意外事故袭来的时候,即使达官显贵明星高知,也会在瞬间沦为弱者。对别人来说只是小故事,对当事人而言,却是大事故。”

    2017年7月的最后一天,吕老师做饭时不慎失火,将右手臂严重烧伤。

    “烧伤之痛刻骨铭心,象利刺穿身一样。没有经历过真是难以体会啊!”吕老师使劲儿皱了皱眉头,“往事不堪回首!”

    京城有世界一流的大医院,有不计其数的医疗专家。吕老师不敢怠慢,立即就医……

    在这个偏远的山区小镇,一家普通的宾馆,一个简朴的房间里,望着眼前气质儒雅文质彬彬的北京来客,正在接受一位乡村医生家庭作坊式的看上去和风细雨的治疗,我当即突发一种时空穿越难以置信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我十分不解,问吕老师,为什么舍近而求远、舍豪华而就简陋,不远千里来到这小地方治疗烧伤。

    吕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打趣似的反问道:“《陋室铭》里很经典的几句话你还记得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吕老师说,他受伤后紧急就医,分秒不敢耽误。专家检查后诊断为III度烧伤,决定安排第二天做手术。对III度烧伤手术,通常可以有两个方案:一是植皮,就是把伤者大腿内侧或外侧的完好皮肤进行活体移植,根据烧伤面积需三到五个疗程,一年半左右时间,费用大约30万至50万元;二是截肢,就是把受伤的肢体取掉,以防感染扩散失去控制。截肢虽然疗程短、费用低,但将落下终生残疾。

    真是闭眼一想都嫌疼,听得我头皮发麻。

    烧伤科住院部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烧烫伤患者,叫声哼声哭泣声声声揪心。没有等到第二天住院手术,吕老师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李春江电话联系,同时将受伤的手臂拍照,通过微信传输,询问是否能够中医治疗。得到肯定答复后,吕老师和家人急如星火,连夜赶往河南汝州。

    “快-好-啦!快-好-啦!”吕老师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从药液中缓缓抬起右臂,慢慢将五指合拢,握成拳头状,放开,合拢。再放开,再合拢。目不转睛地盯着,象欣赏失而复得的宝贝似的,开心地笑了。

    交谈中,吕老师说起他的父亲吕炳奎。这个信息令我极为震惊——吕老师实名嘉戈,是中医泰斗吕炳奎之子。

    在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群星璀璨。作为民族卫士、中医的化身与代表、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吕炳奎的身影虽然渐渐淡化于历史深处,但是他曾经闪耀的光芒是不该被忘却的。

    吕炳奎,1914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嘉定县望仙桥农民家庭。幼染黑热病,幸遇走方郎中,几味神药,一拔病根,遂萌学医宏愿,以解民难。初中毕业时,年方15岁,敬拜嘉定名中医汪志仁为师,埋头苦学5年,从抄方号脉起步,到精通内外儿妇诸科。19岁挂牌应诊,一鸣惊人,声誉日隆,不久便成了方圆几十里有口皆碑的年轻名医。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血气方刚的吕炳奎弃医从戎,毅然投身抗日队伍。

    他在新四军六师师长谭震林领导下,任浙东军政分委书记,率部下奋战沙场,威震敌胆。

    解放战争时期,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海防纵队政委,同时又担任中共华中海上工委书记,负责统战、军需、情报工作。他与敌人周旋,曲折离奇、惊心动魄、出生入死,为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4年担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兼党组书记期间在南京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医院和第一所中医师资学校,并兼任校长。这所学校培养了200余名中医师资,其中大部分成为全国一流中医专家。他为全国中医事业的发展,铺路垫石奠定了基础。办学同时编写了27种教材,这是全国第一套系统的中医教科书。

    1956年,毛泽东主席调吕炳奎任中央卫生部中医司司长,成了中医界的最高领导,被广大中医同仁亲切地称为“中医司令”。他调任卫生部中医司长后,更得展其兴办中医教育、弘扬中医学术的宏伟宿愿,与郭子化一起建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5年后陆续在全国办了28所中医学院,使中医高等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他组织全国中医专家编写我国第一部高等中医院校统一教材《中医学概论》和参考书,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通俗易懂地阐明中医理论体系,为普及中医药知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目睹中医西化的局面,他呼吁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带徒弟,以便让中医药事业真正传承下去。师带徒、父传子的教育方法是五千年来中医教育的基本形式。“名师出高徒”,带出了历代无数名医。他自己身体力行,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珍惜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私淑者遍环宇。其子嘉戈、嘉卫精中医、世其学,克绍其裘。他还主持举办了西医离职中医班,热情支持西医学习中医。以实际行动为中西医结合培养了一大批中坚力量。

    由于他对新中国中医事业的突出贡献,在全国中医界享有崇高的威望,是中医界深孚众望的领袖,人称“医苑巨擘”、“医林泰斗”、“济世风清医国手”、“振兴中医第一功”。

    然而,此时此刻,凝望着近在眼前的中医泰斗吕炳奎之子——远道而来求一个乡村医生治疗烧伤的吕嘉戈,时空变幻,真觉得不可思议。这本身不是另一个奇迹吗?

    三、身浇汽油被点燃的悲惨老妇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是一幕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伦惨剧,发生于江南某省会城市。

    人性的残忍与善良在同一个故事中交织,魔鬼的丑恶与天使的美好在故事的首尾显现。

    张世奎与陈曼是某市新城区的一对老年夫妻。因张世奎脾气暴烈,陈曼性情懦弱,家庭矛盾难以调和,二人于七年前分道扬镳。陈曼另嫁,张世奎随儿子张晓兵过日子。

    陈曼不幸,继夫病亡,遂成孤身。张晓兵思母心切,在他的极力周旋之下,张陈复合,家庭破镜重圆。

    安稳的日子过了一年多。张世奎禀性难移暴烈依旧,对陈曼动辄打骂。2015年9月底的一天,在一场家庭纠纷中,张世奎完全失去理智,将一桶汽油迎头浇在63岁的妻子身上,毫无人性地打火点燃,可怜的陈曼瞬间变成火球,遭受了灭顶之灾。

    血肉之躯啊!全身被烈火爆燃,那是何等撕皮裂肉的疼痛!这样丧心病狂的人伦惨剧竟然真实地发生了。

    身为一家私企老板的张晓兵急筹10万元钱,速将其危在旦夕的母亲送到城中最好的某三甲医院烧伤科紧急求治。

    陈曼的头发都被烧焦了,面部颈项胳膊手臂前胸后背浑身上下布满了焦皮和水泡,整个头部看上去黑乎乎的,就像一块在炭火的灰烬中烤熟的红薯。

    触目惊心的形象,连接诊的医护人员都感到惊骇不已。

    输液、输血、输氧,心肺复苏;清创、止痛、消炎,严防感染。集全院烧伤专家会诊,动用最高效的药物最先进的设备,不惜代价竭尽全力,为了要保住患者的生命。

    住了12天医院,耗费27万多元,熬过一日,仿佛熬过一个世纪。病情稍有稳定,但不见明显好转。

    陈曼气若游丝,命悬一线,数次因剧痛而休克,生命的钟摆随时可能停止摆动。

    主治医生表情凝重地对张晓兵说:“病情太严重了,太特殊了,我们以前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亲属要有最坏的思想准备。要不然把病人转到北京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濒临绝望之际,有个铁杆朋友向张晓兵力荐草根医生李春江。

    此时,作为特聘烧伤科医生的李春江远在千里之外河南省汝州市的一家袖珍型的民营医院。

    久居大都市的张晓兵难免心生疑虑——此行成败如何,会遇到怎样的医生?只有天知道。这是不是在拿母亲的生命做赌注?虽然心里百般纠结举棋难定,但是他明白,母亲病情凶险,坐等必死无疑,走出去或许有奇迹。他立即与李春江电话联系。李春江简要问明伤情,应允接诊。

    辗转千里,图活一命。为了使至亲之人少受难忍之痛,张晓兵不顾路途遥远山重水隔,抱着一丝微弱的希望,小心翼翼地护送其母直奔河南省汝州市。

    车过河南南阳,距汝州市尚有200余公里,张晓兵再次与亲自坐镇汝州市民营立成医院烧伤科的李春江电话联系,医院这边从院长到医护人员都已做好了充分的接诊准备,进入紧急临战状态。

    张晓兵护送其母一路惊心,终于在2015年10月12日下午4点半左右抵达汝州市立成医院门口。

    其时陈曼已陷入昏厥状态。

    乍然看到全身焦皮水泡惨不忍睹如此严重的烧伤患者,久经沙场的医护人员还是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

    真金不怕烈火炼,燧石越敲越放光。此时此刻,唯有速治烧烫伤纯中药制剂的创始人李春江临阵不惊,镇定自若。

    情况危急,救人要紧。特事特办,一切手续暂缓办理。

    李春江指挥医护人员,谨慎小心地把尚有一丝气息的患者抬到住院部的烧伤科病房,将患者放置在一张特制的病床上,立即用药棉蘸药液将患者从头到脚全身湿敷并渐次浸泡。

    紧张焦灼的气氛似乎把空气都凝固了。人们在默祷和期待着,治疗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寂静无声,分秒惊心。36分钟过去了,陈曼在大家的注视下缓缓地睁开眼睛,从昏迷中苏醒过来。

    张晓兵提心吊胆地看着绝地重生的母亲,小心翼翼地近前,轻声问道:“妈,现在感觉怎样?”

    陈曼声音微弱而清晰地吐出三个字:“不-疼-了。”

    其实,李春江治疗烧烫伤的过程简单而实效,只用纯中药制剂和中医疗法,不需做手术,不用任何西药,更不需要任何高档昂贵的医疗设备。

    陈曼在立成医院仅仅住院7天,花费5万余元,身上的伤损处即开始结痂,痛感消失,神志完全恢复正常。

    中医中药快速高效的奇迹不需要杜撰,更不需吹捧。看过千百遍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焦点访谈,记忆清晰深刻的只有铁骨铮铮的五个字---用事实说话。

    四、截肢还是保肢?一个平民家庭的艰难抉择

    汝州市某镇有一对中年夫妻,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上有两个老人年迈体弱无任何经济来源,下有一双儿女正上中学,夫妻正处于人生中艰难的爬坡阶段。

    丈夫钟金泉打零工收入微薄,妻子梅青娟在镇上热闹处租了一间小门面,卖简易早餐。

    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两口子恩爱和睦同甘共苦,靠着勤劳节俭奋力打拼,平凡的生活过得还算开心顺畅。

    2016年4月的一天早上,正是早餐时间,食者众,生意好,梅青娟一边笑迎顾客,一边炸油条,忙得不亦乐乎。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在来回忙碌的梅青娟不小心脚下一滑,失衡跌倒瞬间,左手及前臂一下子按进滚烫的油锅底部,眨眼功夫,一只鲜活灵巧的手臂被滚油炸得像油条一般。更悲惨的是,油锅侧翻,沸腾的热油同时泼撒在梅青娟左半身,从上到下浇了个遍。

    巨大的灾难在几秒钟之内骤然发生。说时迟那时快,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梅青娟在剧痛中昏倒在地。

    突如其来的惨叫,震惊得众食客鸦雀无声。

    还是最先反应过来的一个年轻人掏出手机急呼120。

    一条生命存废难测,一个家庭陡入深渊。

    从市医院到省医院,在与死神拔河的求医路上,患者的痛苦煎熬和家属的揪心焦虑可以想象,难以细述。

    医生说,要想保住命,就得先截肢。胳膊看来是保不住了。身上的烫伤需要植皮治疗,不过得花不少钱,过程比较漫长。

    平稳运行的平凡生活,似乎猝不及防地拐了一道急弯。

    截肢!植皮!听到这些冷酷的字眼,对于钟金泉梅青娟夫妇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五雷轰顶。

    看着泪水涟涟孤独无助的丈夫,痛苦得脸都变形的梅青娟强忍剧痛,断断续续地说:“咱家……条件太差,再到处……苦求借钱,以后的日子……咋过?与其最后……落下残疾,或是……人财两空,倒不如现在……放弃治疗。金泉,我就是明天死了,也不会怪你,只怪我命不好。你可要……坚强啊,好好活下去!你无论如何,要把两个孩子……带好,让他们长大成人,我死也瞑目了。”

    钟金泉仰天长叹,心如刀绞,泪如泉涌,满怀愧疚地带妻子离开医院,回到农村家中。

    贫贱夫妻百事哀。是死是活,听天由命吧。

    也是梅青娟命不该绝,就在她身痛心更痛的绝望之时,有远房亲戚向钟金泉夫妇介绍了李春江。

    其实与李春江相距不过20多公里。就象捞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钟金泉求亲邻帮助,护送妻子一刻不停登门求治。

    湿敷,浸泡。27分钟,痛感消失。又经过30天的连续治疗,梅青娟的深度油炸伤完全康复,未留丝毫疤痕,没有任何后遗症。

    李春江说,诊疗费总共一万五千块钱。你们现在可能正在难处,啥时候手头不太紧的话再给也行。

    夫妇二人感激涕零,泣不成声地握住李春江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我的救命恩人哪!”

    为了证实这个医案,前不久笔者多方打听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钟金泉夫妇。

    “李大夫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我们全家。今生今世,我们全家人永远不忘李大夫的大恩大德!”梅青娟边说边用手抹着眼泪。

    若非亲历亲睹,谁会相信这样的奇迹呢?

    李春江潜心研制成功的速治烧烫伤纯中药制剂,奇效、独特、无毒副作用,实在是把中医中药的优点发扬到了极致。

    治疗的方法太简单,简单到人人都会;治疗的过程太方便,方便到难以置信;治疗的效果太神奇,神奇到不可思议;治疗的费用太低廉,低廉到让人怀疑不是真的。

    还有许多烧伤烫伤灼伤的患者,下至三岁幼童,上至七旬老者,伤情或轻或重,相距或近或远,慕名而来找李春江诊治,无不药到痛止手到病除,无不忍痛而来含笑而去。

    李春江说:“有不少人认为中医见效慢,治不了急病。其实那是不懂中医、不通中医、误解中医,或者说对中医存有太严重的偏见。中医实有立竿见影之速,起死回生之效。通过二十多年的钻研探索和临床实践,我深有体会的是,中医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一旦精通中医中药,必将筑起人类生命的最坚固的防线。”

    五、烧烫伤医学领域的突破性变革

    在传统中医中药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通过潜心钻研和反复临床实践,李春江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采取简单的中草药制剂外用的方式,解决了人类面临的烧烫伤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医学难题。达到了“I度、浅II度、深II度、III度”烧伤烫伤都可以做到“汗毛长出,美丽如初”的效果。

    此种速治烧烫伤纯中药制剂的配制过程,是将几十种中草药按特定比例加水煎煮30分钟即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呈现出如下显著特点:

    第一、止痛快,防休克。面对轻度烧伤烫伤引起的疼痛,两分钟即可止痛;中度和重度烧烫伤感染引起的疼痛几十分钟即可减轻直至疼痛消失。

    第二、防渗出。烧烫伤创面未渗出的防止渗出,已渗出的减少渗出直至渗出停止。

    第三、防感染。未感染的防止感染,已感染的消除感染,直至皮肤完全恢复到原生状态。

    治疗范围:

    1、火焰烧伤:如瓦斯爆炸、火灾、炸药爆炸、酒精、汽油烧伤等。
    2、蒸汽烧伤:如蒸锅蒸汽、汽车水箱蒸汽烧伤等。
    3、电弧烧伤:如高压电、电焊、家庭电源插头等。
    4、化学烧伤:如强酸、强碱、膨胀剂、石灰、水泥、蓄电池液烧伤等。
    5、热液烫伤:如沸水、热油、热汤、铁水烫伤等。
    6、接触灼伤:如热锅、电熨斗、电烙铁、电热器、微波炉、机动车排气管、炭火、煤火灼伤等。

    使用方法:

    药水煎煮后放温或放凉即可使用。用药棉浸透药水外敷或浸泡烧烫伤创面,始终保持烧烫伤创面湿润呈水汪汪状态。创面直接浸泡到药水中效果更快更好。

    禁油污。烧烫伤创面未有油污的,直接湿敷或浸泡,不需清创面;创面有油污的,必须清洗油污。可使用医用清洁剂或家用洗洁精类,用药棉蘸洗洁精把油污从创面洗掉即可,不需进一步清创,直接用药液浸泡药棉湿敷到烧烫伤创面上,直接把烧烫伤创面浸泡到药水中效果更好。反复浸泡或湿敷直至烧烫伤创面完全恢复原状。

    所有患者分为两类:

    一是轻度、中度烧烫伤,只要是能吃能喝、大小便正常的患者,不需输液配合,直接用药棉湿敷或药液浸泡即可。

    二是深中度或重度烧烫伤患者,不能饮食、大小便不正常的,需配合输液补充液体保持正常生命体征,同时直接用药棉湿敷或药液浸泡即可。

    治疗时间:

    烧烫伤后直接用到该药水或一个小时内用到该药水,药水湿敷或浸泡7天左右即可,约两个月后,伤处皮肤可恢复到原生状态。

    烧烫伤一小时后或数日之内的较长时间,经过其他方法治疗仍未恢复的,用药水湿敷或浸泡一个月左右即可,再经约两个月后,仍可恢复到“汗毛长出,美丽如初”的状态。

    烧烫伤后,经过皮肤移植治疗的,用该药水湿敷或浸泡二至三个月后,虽然恢复不到原生完美状态,但仍可比不用该药水临床治愈快,局部会长出一定量的新皮肤。

    2003年8月,由于意外事故,李春江母亲的右手被开水严重烫伤。身为中医大夫,他结合众多古今中外治疗烧烫伤的不同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刻苦钻研,反复试制,边研制边试用,终于创立一种最优配方,在母亲的烫伤部位显现出完美康复的神奇效果。

    2007年之前,在对接触到的各类烧伤烫伤灼伤的各年龄段患者中,李春江都用以此方熬制的药水免费临床使用,细心观察,积累经验。令人惊喜的是,效果奇佳,屡试不爽。

    2009年6月此药成功定型,2011年7月由河南华龙药业有限公司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定名为“李春江夫乐康皮肤抗菌剂”,该药是速治烧烫伤纯中药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是基于前人而又超越前人的优秀成果。

    此药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原来植皮治疗烧烫伤病人的方法,使深度重度烧烫伤病人原位再生皮肤愈合,摆脱了植皮的极度痛苦,避免了高额医疗费用,彻底解决了人类面临的烧烫伤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医学难题,是中医中药对世界人类的巨大贡献。

    由于“李春江夫乐康皮肤抗菌剂”物美价廉,使用方法简单简便,效果显著立竿见影,惠及大众利国利民,为普天下的患者带来了期盼已久的福音。

    六、一张匪夷所思的中医处方

    观岳村位于某县级市中心地带,市政府所在地,算是小地方的首善之区吧。域内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占尽天时地利之便。47岁的村长林育良正当壮年,是个足智多谋、勤政为民的实干家,在该市连任三届人大代表。林村长政绩显财力厚人缘广朋友多,在域内可谓呼风唤雨一言九鼎的人物。

    突然有几天,林村长家里人来人往,门庭若市。来客中有亲戚有朋友有邻居,还有城里身居要职的人。

    有人揣摩林村长要提拔了,或许要当副市长了。

    但有知情者私下说,两年多来林村长怪病缠身,头上象套着孙悟空的金箍一样,不知谁老是念咒语,林村长常常头疼欲裂、剧痛难忍。大小医院不知跑过多少家,中西医专家不知请过多少个,吃的药花的钱更是不计其数,除过知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持续高达220和160毫米汞柱之外,愣是找不出病因。住了几次大医院都百方难治不见疗效,林村长只好回家,苦熬日子静候天判。

    给林村长看病的医生私下说,育良怕是吃不上年三十的饺子了,花钱再多也是白搭。

    熟悉的人们纷纷来到村长家,亲热无比地拉着育良的手,或是说些无关痛痒的家常话,或是说些安慰鼓励和祝愿的话,其实只是想见见村长,怕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林育良心知肚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来日不多。

    最焦虑最心急的莫过于林育良的妻子尚满霞。育良若有个山高水低,满霞将不知何以了此残生。但是,疾病不相信眼泪。即使眼泪流干又于事何补?

    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危难之时,草根医生李春江从幕后走向前台。

    李春江的姐夫与市工商局局长苏顺和是同事,苏顺和与林育良的哥哥林其良是朋友。曲曲折折的熟人关系,将草医李春江与观岳村村长林育良的生死命运联结在一起。

    某日下午,时年26岁、单薄瘦弱的李春江被当作贵人请到林育良的病榻前。

    李春江凝神静气,详询慎察,见躺在床上的林育良面色蜡黄,脉呈离散之象,症状为头如钢箍,痛极难忍;持续两年有余,感觉生不如死。

    深思良久,李春江对病人亲属说,这病要治愈,得三个疗程,每个疗程5天,每天一付药,分早晚各服一剂;一个疗程结束后,再酌情调整处方。他开了第一疗程的处方,叮嘱村长之妻尚满霞立即到市中医院药房去抓药,并特意强调说,速度越快越好,早一分钟服药,早一分钟见效。

    尚满霞把药方递进药房窗口,司药一看处方,暗自吃惊,拿不定主意。他让来者稍等,赶紧持药方去见院长。老院长仔细一审处方,这不是林育良吗?惊诧不已——45味中药,药量最大一味是生附子60g,一付药总量950g。第一疗程先开了5付药,处方中还有胎盘等大热药物。行医治病几十年的老院长从未见过这么高的血压用这么大剂量的大热之药生附子和胎盘,当即同医院的几位专家会商。对此处方,专家们的看法出奇地一致:这药吃了一准死人。谁吃谁死,啥时候吃啥时候死。

    因为责任重大,司药拒绝给药,再三恳求也无用。尚满霞喜去愁归,药没抓成,拿着处方回来了。

    天色将晚,村长妻子几近绝望地回到家。此刻,李春江和村长的哥哥林其良正在村长床边急切等候。

    春江见尚满霞空手而归愁眉苦脸,立即上前问话。三人来到另一个房间,村长妻子诉说了原委。

    春江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既然是这样,那你们商量商量拿个主意吧!”

    人命关天,情势危急,耽延不得。女人一时无语,六神无主,气氛沉重压抑得让人难以忍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没人说一句话,安静得地上掉根针都能听见。

    林其良率先打破沉寂:“满霞,俺兄弟眼看不行了。多少大医院都去了,多少钱都花了。市中医院也住过几次,院长和医生说这不中那不中,他们看过多少遍了,不是也没啥好办法吗?依我看,就按李大夫的方子。不过,这是我个人的想法。这事还是你做主吧。”

    与其坐以待毙,何不冒险一试?女人擦去眼泪,咬咬牙,点点头,听从了兄长的建议。

    自信者所行不疑,李春江当机立断。

    春江对尚满霞嘱咐说:“你现在就去抓药,可以多跑几个地方,严格照方,一丝不错。我在这儿等着。我要亲自煎药,亲自喂药,等病人服两付药后稳住势儿了我再走。你们放心,我会跟踪观察、跟踪治疗的。”

    面对践行诺言的医生,耳闻铿然有声的话语,病人家属听着心里就踏实。

    第一疗程结束后,李春江如约返回林育良家,见病人已能下床走动,疼痛大为减轻。

    又是10天过去。经过三个疗程,林育良的血压降至110/80毫米汞柱的正常值,疼痛彻底消失,两个月后身体完全恢复正常。

    这是发生在1998年8月份的事,超过20年了,林育良至今依然健在。20年间,林育良和妻子多次登门看望李春江,感念救命之恩,还介绍过不少疑难病症的患者来这里就诊。

    当时一位老中医听说这个奇方后颇为不解,多方打听李春江的住处,不耻下问,拜访求教。林育良本来血压就偏高,为啥还要开胎盘、生附子两味大热大补的药?

    春江解释说,病人血压奇高,从中医角度看,是阴阳离散之象。用胎盘和生附子把阳气收回来,自然“阴平阳秘,精气乃治”,病人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听罢春江一席话,老中医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连呼后生可畏、佩服佩服!他不胜感慨,真是有智不在年高,无知空活百年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事有如水面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出去,慕名而来找李春江治疗疑难杂症的病人越来越多。

    杂症之一的主角便是苏顺和的胞兄苏元和。

    苏元和在某省会城市任审计局局长,得了莫名其妙的病,成年浑身出黄汗,甚至把衬衣都染成黄色,常常少气无力,说不出来的难受。虽家境优越,但怪病缠身,常为此烦恼不已。他遍访省内外专家,十几年久治无效。曾经被一个80多岁的老中医看透病症,不料第二次找其调药时,老中医已经去世,治疗无奈中断。

    苏元和亲临汝州拜访李春江,登门求治怪病。

    李春江详细诊断病情,心中有数了。呃,这不是《金匮要略》记载的“黄汗病”吗?他稍加思索开出一方:桂枝15g,黄芪20g,泽泻15g,白术15g,甘草15g,生姜15g,大枣10枚等7 味中药。苏元和仅用了5付药,病即根除,从此再未出黄汗。

    七、破译中医宝库神秘符咒的草根英雄

    很多时候,我真的想问,中医中药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至为幸运的是,在李春江这里,我无意中见到了答案。答案就在络绎不绝慕名求诊的患者身上,答案就在那日益增多的锦旗和牌匾上。

    春江常说,医不自荐,来者有缘。口碑是别人乐意传颂的,不是靠自我吹嘘的。

    春江对感激涕零的患者说,送那些挂在墙上的东西有啥用呢?不如你们买点营养品补补身体。

    走近李春江,就是走近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中医。

    谈起中医中药,原本处于静态之中的李春江会突然动态起来,像昂首离地的飞机一样,一下子就把言语的音调拉高,频频兴奋地夹杂着手势,双眼闪射着智慧的光芒。

    他那富有激情充满活力和哲理的话语,往往会刺激听者好奇的神经,让你忍不住侧耳、注目、屏气、凝神。

    我把他当成一部深邃厚重的中医专著,慢慢翻开,怀着十分敬虔的心情,一行行、一页页,细细研读。

    他攻克了世界烧烫伤医学领域一系列难题。速治烧烫灼伤,I度、浅II度一分钟至数分钟止痛,两小时后痊愈如初;深II度至III度重症烧烫伤患者10分钟内止痛,两个月内完美康复。如此具有广泛民用价值、军用价值和国防价值的魔幻般药液---李春江夫乐康皮肤抗菌剂,全部由中草药熬制而成。

    独辟蹊径,简便易行,不打针不手术,轻松根治痔疮。通过人体内部的气化作用,使异常增生组织痔核30天内在人体内逐渐消失,肛垫保持完好无损;痔疮嵌顿出血急症2天内消失;完美修复肛门括约肌,恢复到病前状态。用纯中药研制成功的肛肠舒胶囊制剂,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四肢麻木行路难,肌肉僵直口流涎,生不如死百般苦---偏瘫。刚从医学院毕业的李春江,只因为恤贫怜弱年轻好胜,不谙潜规锋芒毕露,一个月内,让卧病在床将近一年的62岁偏瘫患者在服了5付中药后自立行走,引发连锁反应,使同病房的几位同病患者慕名求治,在短期内全部康复出院。

    速治各种毒蛇、毒虫咬蜇伤中草药制剂,2小时内治愈,恢复正常。家庭常用,野外工作或野外活动者出行必备。

    在对肿瘤、糖尿病、不孕不育等多种疑难重症的处理上,药到病除,似有神助。

    …… ……

    仿佛被某种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的使命感所驱使,我想作以深入探究,在这些每一项都堪称惊世奇迹造福人类的发明和创立背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怎样的故事。

    李春江,1972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鲁山县背孜乡的一个小山村。1991年9月至1992年6月在山东医科学校学习。后因酷爱中医,考入河南中医学院临床医疗针推专业。在校学习期间,痴迷于图书馆和阅览室,昼夜苦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兼收并蓄,大量涉猎古今中外医学文献资料,得以对中医学脉络概况有了详细了解。他在中医学方面的扎实基础和厚重根底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赞誉。大二时有天晚上,李春江正在研读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到班上辅导课程的校诊断教研室主任和贵章,一个德高望重的中医专家老教授惊诧地问他:“你能读懂这书?”因为这类书籍研究生水平亦难通其理。

    在大三时,李春江住室对门宿舍有一个中药系南阳籍的同学,患了顽固性头晕,每次发病便倒床,不敢睁眼。当时找遍院内知名专家教授,吃了几十付中药也无济于事。该同学试探着找到李春江,李严格按照伤寒论理论推理论证,处方小柴胡汤,仅用两付中药,就使该同学根除了眩晕症。

    1997年李春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县级医院工作。由于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他的成长经历和所受的教育,使他对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有着天生的怜悯心和亲近感。他深知医乃仁术,视病人如亲人,一心一意想用自己的医术让诊治的每一位病人都能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医疗效果。

    他从治疗偏瘫病人入手,小试锋芒,手到病除,完全用中医疗法,使几个长期住院的偏瘫病人神迹般连续病愈出院,在全院上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李春江痴迷沉醉于中医药,以助人快速康复为乐,心中所思,行之所至,纵横驰骋,利人悦己。他因过于出类拔萃,“不识时务”地打破了潜规则,招致莫名怨恨,被院方难以容忍而辞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看到一个《代班》的段子,恰似为李春江量身定做。段子说,一位医生出去度假,让刚刚从医科大学毕业的儿子代班。几个月后,医生回来了。儿子说:“爸爸,你那个10年都没有治好的病人让我治好了!”医生说:“你傻啊,你也不想想这几年的钱是哪儿来的!”

    少见多怪,习以为常。太多的经历使我们明白,或许是麻木,或许是无奈,许多匪夷所思的事其实都变得见怪不怪了。

    突遭被辞退的厄运,使年仅25岁的中医奇才李春江痛苦而迷茫。流言蜚语可以象污水一样泼来,但是他在病人中间的口碑不胫而走,不是谁都能够轻易阻挡的。

    李春江回到农村老家,三个月闭门不出。愤怒和绝望交织,他的头发大把掉落。他甚至怀疑,这样苟活下去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医护人员曾经被称为白衣天使,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医生的初心是什么?医生的天职是什么?我究竟错在哪里而为社会所不容?我能这样沉沦下去吗?”

    父母苍老的身影在眼前晃动,焦急和无奈在双亲布满皱纹的脸上显现。

    李春江猛然惊醒。即使单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也要振作起来,努力向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李春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从迷茫中醒悟过来,他走出家门,仰望九峰山顶云雾缭绕的美景,脚踏故乡那熟悉的山水和田野,他被一股自信激荡着,如春风吹破寒冰,一个定位明确的小小计划酝酿在胸。

    他知道乡下人求医看病是多么不易,他也时常目睹人财两空的悲剧发生。何不自己开个中医诊所,既为百姓造福,又发挥自己的长处,还开辟一条生活的途径。将老祖宗传下的瑰宝发扬光大,一举多得,岂不更好?

    对,就这样办。他相信,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在这个自己掌控的小天地里,他可以随意所至,随心所欲,自己挑担子,自己扛责任。他相信,只要勤耕耘,必定有收获。

    多年以后,阅历人生多少风景,一路走来,成果丰硕声名远播的李春江自我总结说,自己开诊所的真正好处是,自己做主,放心治病。只要对治病有利,对病人有好处,爱开什么药就开什么药,想开多大量就开多大量。依据于书本,但不局限于书本,真正做到了得心应手,因人制宜,药到病除,享受治好病的快乐。

    成功背后,几多艰难,少不了妻子无怨无悔的默默付出。

    春江说:“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多亏了妻子韩巧莲的理解和支持。刚开诊所时,我一穷二白两手空空,没有任何积蓄,是妻子在关键时筹措了两万块钱。后来,既要照顾双方年迈的父母,又要照看一双儿女,都是妻子一手操持。洗衣做饭,来往应酬,忙里忙外,勤俭持家,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十分辛苦,但没有任何怨言。她的默默付出,为我换来了读书钻研的宝贵时间和医术进步的机会。我真心感谢她,她是我们家的无名英雄。”

    1999年至2011年这13年间,是李春江最刻苦最用功也是医术最精进的时光。往往白天看病,夜晚攻读,兴趣所至,不知疲倦,在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检验理论的双向互动中,体验着收获的无穷乐趣。

    有些新成果,是在临床中通过细心观察及时捕捉灵感而产生的。比如,在治疗一例结肠癌的过程中,听患者说自己几十年的痔疮也好了。李春江跟踪研究,发现痔疮患者较多,他根据年轻患者和年老患者的不同情况,依据不同体质,结合临床试用,反复调整改进,发明创立了用纯中药制剂快速根治痔疮的方法,为数百名患者解除了难言之苦。

    坚韧的毅力成就事业,一切优异的成绩无不来源于日积月累。这位心怀大志的草根医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不懈探索,以其坚实的根基、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能力,破译了中医宝藏的神秘符咒,找到了通往中医宝库的神秘通道。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煌煌华夏中医史,必将为李春江留下一席之地。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创新需要勇气,英雄忍受孤独。虽然医术高超、成果非凡,但令人扼腕的是,今年47岁的李春江,真实身份依然是屈居于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一家私人诊所的乡村医生。

    八、借问良医何处有?病人遥指李春江

    世事无奇不有,往往挑战人的想象力。李春江接诊的病人形形色色,考验他的医德和医术。

    宋二娃,50多岁,一个深山区的农村汉子,出力干活是一把好手,也是家里的顶梁柱。2005年7月的一天,午休起来,突然感觉面部发紧发麻,嘴唇、舌头发僵,胳膊和腿也不听使唤了。家人赶紧把他送到李春江的诊所求治。

    李春江诊断后开方补阳还五汤加减,其中生黄芪500g(一付量),加干姜附片(生),吃药过程中症状减轻。当吃到45付药时,患者自述感觉一股热气从心中到胳膊到肘窝,再从手臂到手心,顺着筋络窜动,就像暴涨的山洪顺着干涸的河床向前推进,推进。最后手心一热,五指突然收缩自如,紧接着胳膊和腿脚也能随意抬放,病人可以从躺卧之中自立站起,两个多月后完全恢复到病前状态。至今过去十几年了,仍在外打工。

    前年秋天,邻村有一个35岁的年轻人开着小拖拉机到四十多里外的山村收柿子。返回途中,见路旁崖壁上挂着个象篮球一般大小的马蜂窝,当地人称“古鲁包”,还有俗语说“古鲁包,蛰折腰”,毒性相当厉害。前面有个开小轿车的,停在离马蜂窝不远处,或许一时手狂,或许出于好奇心理,想试试投掷的准度,用石头故意砸向马蜂窝。岂料一石中的,数百只马蜂铺天盖地向人袭来。轿车司机飞快钻进车里,闪电般关门闭窗,疾驰而去。这下可害苦了后面开拖拉机的,拖拉机毫无遮拦,那收柿子的年轻人成了倒霉的替罪羊。这时他才彻底领教了什么叫“一窝蜂似的”,眨眼之间,他满头满脸不知挨了多少马蜂的毒刺。

    碰巧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个临街卫生所,立即打了止疼针。但是,马蜂的毒液毒性大散发快,止疼针毫不管用。他先是打电话告诉家人,然后赶紧租了辆车,风驰电掣般驱车十几公里,直奔李春江的小诊所。此时,患者的头部肿,脸部也肿,整个头部脸部肿得明晃晃的,象个新鲜的大面包一样,连眼睛都睁不开了,直喊“钻心疼!钻心疼!”

    李春江仔细察看,被蜇伤有40多处,立即倒一盆药水,让患者把头扎进去,浸泡。30分钟左右,患者说,疼轻了。又过了一个来小时,患者的父亲和家里其他几个人一起赶到李春江诊所。亲眼看见消肿了,不疼了,治好了,他们都说庆幸遇到李大夫。

    一家人离开诊所时,听说李春江只收50元钱,患者把200元钱硬塞进李春江手里,满怀感激地说:“我从小就知道马蜂的厉害。今天要不是见到你,我这条命都没有啦。”

    还有一个惊险的病例,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个冬夜。

    夜深人静,天寒地冻。忙碌了一天的李春江刚入睡不久,隐约听到笃笃笃的敲门声。职业的敏感使他猛然惊醒。侧耳倾听,是有人敲门。

    春江心想,大冬天,深更半夜的,没有急事谁来敲门呢?他穿衣起床,小心翼翼地打开门。门外弓着腰的一位老人像树桩一样“噗通”一声倒进来。李春江大吃一惊。定睛一看,这不是同一条街上的老中医朱坤诚吗?

    “朱大夫,你怎么了?”李春江急切地问。

    七十多岁的朱坤诚气息奄奄地翻眼看着李春江,似乎特别费力地把手抬了抬,指指嘴巴和胸部,连微弱的声音也发不出来。

    一种不祥的预感象闪电一样划过。“这老头要是死在这里怎么办?冬天的深夜,在我的私人诊所,只有我们两个人。要是他突然死在这里,谁来证明我的清白?”

    情急不容多想。一条人命的得与失只在瞬间。

    一个坚定的声音在李春江的脑海中压倒一切:“急救!急救!急救!!”

    扣脉,诊查,判定大气下陷。不速治则猝死。

    李春江立即敲开3支黄芪注射液,喂老人口服,扶着老人安安静静地坐了十几分钟,老人才慢慢地缓过气来,能开口说话,并索要开水喝。又在沙发上静坐了约有半个小时,老人的身体才恢复正常,千恩万谢而后告辞。

    为了证实这件事,两个月前笔者专门去找朱大夫。朱说:“我平时身体还是不错的,但是急病说来就来,没有任何征兆,让我猝不及防。那一次是真的太危急了。那是冬天的后半夜,我只觉得上不来气,一阵儿比一阵儿难受,一会儿也不能等了。我自己没办法,强撑着去找春江,我相信只有春江能救我。他确实救了我。”

    2011年10月份,正是秋风送爽的季节。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李春江的诊所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客是一位打扮得体、谈吐不俗、气质儒雅的中年女人。

    女人看上去很精干,只是眼神透着忧郁,似乎心事重重。她说是来找李大夫看病的。

    李春江仔细诊察来者的面容、舌苔和脉象。一边诊察一边暗想,这人咋这么面熟呢?好像在哪里见过。呃,想起来了。这个名叫何晓琳的中年女人是某某镇卫生院的院长,多年前在郑州参加职称考试培训时曾在一起学习过几天。

    一番望闻问切,断定病情不容乐观。李春江若有所思,话中有话地说:“何院长,你的病可得引起重视啊。”

    何说:“我知道。从医二十多年了,见过了多少不治之症。真是想不到会轮到自己身上。我的乳腺癌已经过了中期了。”

    春江吃惊地问道:“你既然心里清楚,为什么不去大医院治疗呢?”

    何说:“刚从大医院回来。专家说得做手术,把乳房切掉。你知道,我才四十多岁,失去乳房对于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况且,做了手术,还得进行后续治疗。谁能保证放疗化疗之后能活多久呢?我们见过多少放疗化疗的病人,家底掏空了,人也没保住。”

    何晓琳沉沉地叹了口气,求助的眼神盯着李春江说:“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我们都得接受它。我是搞西医的,有些病西医无能为力。说实话,我非常讨厌吃中草药。但是现在治病要紧,生命要紧,再难吃我都能忍受。我早就听说你的名气,今天特来登门求见,我把身家性命就押在你这儿了。”

    以命相托,这是何等的信任!李春江深受感动。

    “何院长,我们都是行医的。你既然把话说到这份儿上,我就不再多说了。只是我这药比较贵,不知你能不能接受。可以先按两个疗程,每个疗程10付药,每付药300块钱。”

    何晓琳二话不说,从手包里取出一沓钱,数了60张递给李春江:“李大夫,开药吧。”

    一个月后,病情大为好转的何晓琳从百里之外再次来见李春江。她佯装嗔怪地说:“李大夫,上次你给我开了一大堆草药,要不是药太贵,我真想在半路把它扔到河里。不过,效果比我想象的还是好得多。”

    李春江又作了详细检查,续开了5付药,说是得巩固巩固。此后没过多久,何晓琳奇迹般地康复了,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她说,她庆幸自己在几近绝望的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正确的抉择。

    李春江情不自禁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医真奇妙,真是博大精深。在和他多次交谈中,提起远远近近慕名求诊的各样病例,就像提起新摘的葡萄一样,一串一串的。

    中医之兴,在乎良医。良医何处有?不用天边觅,眼前便是。

    不禁想起一些几度令人愤怒和忧虑的话题。中国大地上曾经持续至少十几年此起彼伏势如烈火的医患冲突。

    在国家首善之区,“号贩子”为什么能将300元的挂号费炒到4500元?一个被逼得近于发疯的青年妇女对狂妄嚣张的“号贩子”的斥责和哭诉为什么上了央视一套的焦点访谈?

    中国激烈的医患冲突为什么举世罕见?医患冲突何时了,伤害知多少?!

    在李春江的小小诊所里,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使我突然间明白了、理解了什么叫和谐的医患关系。

    老百姓呼唤良医!中国需要良医!良医,在我的意念里,就是良好的医术加上清白的良心。

    九、融进血脉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宋代名儒范仲淹的人生理想。良相治国理政造福天下,良医悬壶济世利泽苍生。往纵深宽阔处思考,或为良相或为良医,高与下显而异,道与理却相通。

    中医药到底有多神奇多魅力多伟大,让九峰山下的李春江从青年到壮年到中年天天月月年年如痴如醉如迷不知疲倦专心致志孜孜以求?

    因为,中医药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精粹与代表。是融进血脉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使李春江把中医药认作至宝。

     “习近平主席对中医也是一往情深哩。”李春江深感自豪地说。

    “何以见得?”我疑惑且吃惊。

    春江说,2017年1月20日的《中国日报》上有篇文章,题为“有位中医粉,他叫习近平”。

    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中医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瑰宝,治愈了许多人的顽疾,粉丝众多。

    但你知道吗,习近平主席也是中医的“铁杆粉”!

    文中说,(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日内瓦共同出席了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并为针灸铜人揭幕。在致辞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事实上,这已不是习主席第一次向世界人民推广中医药。

    2014年11月17日,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国会大厦,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的共同见证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悉尼大学签署在澳洲建立中医中心的合作协议。该中心旨在开展临床研究,提供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健康服务,培养医学人才,传播中医药文化,探索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合作模式,展示和输出我国文化软实力。

    2013年8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中方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愿继续加强中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共同帮助非洲国家开展疾病防治和卫生体系建设,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主席不仅十分了解中医药,更对中医药有着独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他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运用中医药理念和术语来阐述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比如: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谈话中说:“改革也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痰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是运用理、法、方、药于诊治病症的全过程的概括,要求根据不同的症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养血润燥”等都是中医术语,“固本培元”指巩固根本,培养元神。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说:“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立什么,破什么,需要好好把握。”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治疗的关键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促使疾病好转、痊愈。

    习近平主席善用中医药术语打比方,从李春江口中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使我不得不对眼前这位乡村医生更添一层佩服,更多一份敬重。

    十、言近旨远耐人寻味的朴实话语

    多次与李春江大夫开心交谈,常会在他朴实的话语中,听到一些精辟独到的见解。挂一漏万,辑录若干于此,愿与同道者分享:

    读书万卷始通神。我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能提升自己。

    医不自荐,来者有缘。

    崎岖陡峭尽头,风光无限壮美。

    人们太低估中医了,其实中医很神奇。

    粗茶淡饭最养身体。健康地活着乃是王道。

    失去了健康,钱多也窝囊;失去了生命,一切等于零。

    中医的特点概括起来,其实只有四个字,“俭、便、廉、验。”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草根树皮都能治大病,花花草草都是宝贝。中医博大精深,真是了不起。

    中医被很多人低估了,误解了。也是因为庸医误了中医之名。古人说,不难于得方而难得用方之医,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

    客观的说,中西医各有所长。现实生活中对中医和西医产生不同的偏见,其实是经济利益在作怪。

    叫我迎合领导的口味,去做损人利己的亏心事,我做不到啊!

    最讨厌潜规则。明知道那样做不对,为什么还要去做?

    中医是在人身上做实验,西医是在老鼠身上做实验。人不是老鼠,老鼠也不是人。人和老鼠的差别多大啊!

    我在农村行医是因祸得福。农村老百姓不管你医生啥文凭啥职称,是不是专家有没有行医证,只要你让他们少花钱能治好病,你就是好医生,他们会打听着来找你。

    啥叫专家?出几本书发几篇论文就成专家啦?现在的专家有些就是自己封的,把小病说成大病,把大病说成绝症,反复检查,过度治疗,然后叫你大把掏钱。

    中医太简便、太优秀、太神奇、太经济实惠了。

    深II 度和III 度烧烫伤,按西医来说就得植皮。但中医治疗就不需要做手术,而且疗效又快又好。

    有不少病人死得真是冤枉啊!他们不是因为缺钱,而是死于无知。看报道介绍,很多名人的病,其实并不难治,我都可用中医调理好。关键是他们太有钱了,他们不相信中医。

    (我打断春江的话纠正说,不能怨他们不相信中医,只是他们没有遇到像你这样的中医罢了。)

    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已经为人类生存生活备足了条件。问题是人得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

    中医治病,基本上没有副作用,往往会出现多病同愈奇迹。

    中国五千年文化体系非常了不起。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国医学的巅峰之作。我把《伤寒论》最少读过200遍,翻烂了几本书,常读常新,每一次读都有收获。

    不少癌症患者死得早,是因为不信任中医。开刀去瘤,放疗化疗,让人大伤元气。人是靠元气生活的,元气大伤了,人还能活得久吗?癌症说穿了就是肿瘤。肿瘤其实就是湿气瘀结引起的。用中医除湿,让肿瘤消散,用中草药完全可以治好癌症。对早期治疗效果极好,中晚期治疗效果也不错。

    当个好中医,需要具备5个基本条件:兴趣、博学、悟性、病人、爱心。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同样是胃疼,得到一个胖人身上与得到一个瘦人身上,其治疗药物是不一样的。

    临床中大家可能有个常识。今天的病人大量使用西药,往往是看过西医吃过西药无效后,再来找中医,把中医当成最后一站。要是一开始就找中医,就不用瞎折腾了。

    作为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要站在立体的空间内来思考疾病气机状态,从而对症下药。“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因人而异,一人一方。而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见偏瘫则天麻、蝎子、水蛭、活血化瘀等。这不叫辩证,这叫药症分离,凭空想象,不从病人气体实际来开药,调整就起不到治疗作用。

    偏瘫分为寒瘫和热瘫两种。寒瘫是由内寒引起,是因为人体内元气不足缺乏火力,患者手心脚心麻凉,恢复阳气为根本之道,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热瘫由内热引起,火热之气内攻,患者手心脚心发热,可用“葛根红龙汤加减”治疗。

    在中医里,一个汤头对应一种人体宇宙气体运动状态。只有临床医生的汤头配伍与人体宇宙运动状态达到一致时才有疗效。这既是中医的难学之处,也是中医的治病之处,更是中医的奇妙之处。

    中医临床医生其实心中无方,见了病人方即出。有位青年学医三年,觉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觉天下无方可用。

    中医学治病主要是调整人体脏器失衡的气机(病理性的),使阴阳平衡,恢复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达到祛病的目的。药物不是直接治病的,而是调整功能的,调好了脏腑功能,身体能自发抗病胜邪。与西医杀灭细菌病毒,修复病灶、补充某些物质元素的针对疗法根本不同。

    当一个汤头的气机循环状态与病人内部的气机循环状态达到一致时,即“汤证相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病人很快就会康复。

    中医是调理阴阳所偏之气,以平为期。中医的治病用药,主要是调整内部功能,达到祛病康复。调气可祛病,养气可长生。把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和外界的自然规律相应的调整到最佳境界,人就能得到健康的最佳状态。

    有人说,我开的药太贵。他不明白,我不是卖药的,我也不是药贩子。我是卖质量、卖医术的、卖放心的。在大医院花10万块钱治不好的绝症,在我这里花几千块钱就治好了。有的病人会说,你那几十副中草药能值几千块钱?真是无语啊!跟这样的人有什么好说呢?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人们把金钱利益看得太重了。为了金钱利益,有些行业、有些人连起码的道德底线也敢践踏。甚至坑蒙拐骗、造假卖假、违法犯罪,触碰法律的高压线,毒奶粉假疫苗都敢大批出售,实在是伤天害理可恶至极!

    由于监管不到位,市场上的中草药,有鱼目混珠的,有以次充好的,有假冒伪劣的。一般老百姓还真辨别不出来。假冒伪劣的药,再便宜都不能卖,也不能买,那是谋财害命啊!

    光明正大挣的钱,用着心里踏实。该挣的钱,光明正大地挣;不该挣的钱,不要偷偷摸摸地挣。

    我的中医人生就是脚踏实地贴近生活,从病人的“气行”感应中一步步让中医“效若桴鼓”。

    什么是高科技?谁能促进良性发展谁就是高科技,谁能解决难题谁就是高科技。中医就是世界医学体系中的高科技。

    十一、志在振兴中医药,为健康中国加油助力

    联想到当今中医式微的现实,心中颇多感慨。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医院越建越豪华,仪器越来越先进,配制越来越高档,收费越来越昂贵。

    试问,谁来托起这豪华高档的地基?

    目睹太多人财两空的悲剧,更使我们不得不相信,有多少重症病人,就有多少个不幸的家庭。

    疾病肆虐,患者汹涌,去哪里寻找疗效好治愈快收费低廉的医疗专家呢?

    走进一所县级医院,在专家风采栏里,看到有三十多位专家简介,其中不乏青年才俊。不禁感慨,专家真多啊!

    专家满街走,究竟有多少能让病人真心称道呢?到底有多少德才良心兼备得到社会公认又能名垂医史的大师呢?

    通过多次与李春江零距离接触,我惊喜地发现,这个民间草根医生的医术和医德实在令人敬佩,堪称德艺双馨。

    十几年前李春江治愈的绝症病人,如今提着礼品登门拜谢感恩,拉着春江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我曾经暗想,假若有朝一日,李春江也像此界彼界明星大腕那样“叛国投敌”远走高飞,携全家移民发达国家,把自己的医学研究成果随之带走,他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过的有卓越成就感的舒适生活。然而,果真那样,中医药将会何等蒙羞!但是我相信,春江不会飞走的。他那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深沉的爱国爱民情怀日月可鉴。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以前只在书本上领会的道理,此时竟在李春江身上得以完美的诠释。

    幽幽此言,孰解吾心?

    在对李春江的多次采访过程中,我不时联想到屠呦呦。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时间,各大新闻网站、朋友圈被这位85岁的老太太刷屏了。外界热闹,她却出人意料地平静,“青蒿素的发现,是中药集体发掘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这个代号为523的研发任务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开始了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自己也没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贺词中称,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全国妇联代表全国亿万妇女,向她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屠呦呦在诺贝尔奖的获奖演讲中较少提及自己,而是始终在强调祖国的中医药博大精深,只要认真发掘,会有更大潜力和良好前景。她的爱国情怀与艰苦探索的科研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她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与沉稳谦逊的人格魅力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的榜样。

    正值本文酝酿之际,听到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据新华社讯,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简称《中医药法》)出台,已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医药法》涵盖了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以及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并就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并对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中药材质量全程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但是,中医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给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因素。《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对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有英国媒体报道,“古老中药努力满足时代新需求”。

    对于有时很自信有时很无奈的中医奇才李春江而言,相信,这是一道期盼已久的亮光。

    另悉,2018年4月 16 日至 18日,在中国中医药之乡河南省禹州市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上,鉴于李春江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出类拔萃的高超医术和业内威望,尤其是以中医中药技术攻克医疗界的世界性难题——治疗烧烫伤领域的独门绝技和卓越成就以及在中医药国际传播中做出的贡献,经专业委员会民主选举、世界中联秘书处批准,他当选为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作为新任理事,李春江感慨而言:“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身为炎黄子孙,振兴和发展中医中药事业,让中华医术解救苍生普惠世人,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在这个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我们这些中医中药的倡导者、保护者、践行者,应该无愧于这个时代。要努力学习新本领,继续创造新业绩,不断攀登新高度,为健康中国加油助力。有《中医药法》保驾护航,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象老科学家屠呦呦那样,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走出国门名扬海外,体现中医药的真正价值,为普天下老百姓谋福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张曼菱:我用命试出了中医的真伪
·下一篇:来自岐黄故里的呼声——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侧记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居家康养⑦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数字中国⑥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中医药发展⑤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乡村振兴④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疾控防疫③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 大健康:全民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建设②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 中医——历史的拐点①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构建全民健康管理系统 完善国民健康保障体系
·新时代:红色文化与时俱进概述
·中医是中国人的魂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