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头条
守正追梦医家事(图)
2022-03-03 11:15:20
来源:Ai招财猫
作者:Ai招财猫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莫恋浮名,守正追梦医家事;不忘宗旨,扶贫济困是己任。当我走出大卫中医院,反复思索着张倧山院长这句自勉的格言时,便毅然决定,就把他的这句格言的一句作为这篇采访记的题目。因为张院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中医祖传世家

    北京大卫中医院的创始人张倧山院长系清宫御医张福海的嫡孙,张福海是祖传中医,在当时的医药行中有“小神医”美名,曾为隆裕皇后、慈禧太后等皇宫内人献方治病。张倧山自幼随祖辈学医,勤奋刻苦,精细琢磨祖传秘方,认真体察临床实践,博学强记,融会贯通,秉承祖辈善良宽厚、悬壶济世人品,三十岁左右,他的医术就在家乡和京津附近很有名气,急患者之急,解患者之难,被当地人称为“小张福海”。

    2002年,他在北京昌平当时还很偏僻的满井村,创建了北京大卫中医院,当时创建大卫中医院的初衷就是济世救人,后来这个理念也在大卫中医院的医生护士中深深扎根。

    他们始终坚持“善良是金,健康是宝,平安是福,大爱是美”的行医宗旨,医院的收费一直很平民化,让老百姓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平价医院,让患者体会到了在平价医院也能享受到“星级”服务,享受到“家”一样温馨的医疗环境。如今20多年过去了,医院从小到大,已经拥有了国家顶级的医学专家团队和一批经验丰富、能治疗癌症、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及各种疑难疾病见长的资深医师。

    在繁华的京城,大卫中医院地处较偏僻的沙河县满井村,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四面八方的患者还是找上门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来这里求医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今,慕名前来求医的全国各地患者接连不断,张院长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我问张院长你是不是很累?他一边扎针一边对我说:“休息对我已经是奢侈品......”患者赠送的锦旗对医院对医生是一种自觉的信任感恩和赞美,可大卫中医院却很低调,不张扬,把本应提高医院知名度的荣誉锦旗都收藏在医院并不显眼的地方。

    是啊!从古到今,凡是医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是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医者仁心,杏林春暖,这是行医的最高品德。

    出身于中医祖传世家的张院长牢记古训,把全部的心思都扑在了传承中医文化和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上。

    他从骨子里敬畏中医药,他说:中医文化是几千年来人类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和智慧的结晶。为我们带来了高疗效、低成本、无药源性疾病、无医源性疾病、无终身服药疾病、无不可治疾病等无以伦比的优势。

    他从实践中深信中医药,他说: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我国百分之75以上的人是亚健康,亚健康的发病原因又正好是药源性与医源性造成的,而亚健康又是各种大病发生的基础条件,中医药是我们切断亚健康状况发生之源、善治未病者的大医。对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养生、防病、康复、延年益寿等治未病的大医传承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所必须的,是千家万户都需要的。

    他在工作中忧虑中医药,他说:国家历届政府对中医药的发展传承守正创新都高度重视,但到了下边落实得不好,有的地方和部门几乎没有行动。中医药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我一怕中医文化传承不下去,二怕中医文化的传承毁在那些掌握着一些实权又不务正业的人的手里......在人大政协会上他为弘扬中医药事业多次建言献策,最近又写出了《在疫情进入全球性的大流行期,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代表提案 。

    他再三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做斗争的长期过程中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百多次大瘟疫,在战胜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都承担了维护百姓健康与民族繁衍昌盛的重担,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及时献出古传方药,送医送药到群众中。

    中医药古书籍

    北京大卫中医院藏有中医药古书籍约5万余册(套)。张院长的祖父张福海先生不仅是一代中医大师和清宫御医,也是著名中医教育家和中医著作家,古稀之年在保定开办中医讲习所,一生著有《中医脉相新解》、《福海妙方实见》、《张氏祖传秘方》、《中医炮制与配伍》、《中药外治》等著作,并收集保存了大量中医药书籍和药方。这5万余册(套)中医古籍,有12782种,其中单本18000余册(套),珍本1500余册(套),孤本92册(套),《几希录良方合璧》、《痧胀玉衡全书》、《千金方衍义》、《医门法律》、《冯氏锦囊秘录》、《本草求真》等属于极为珍贵版本,另有古医方,经验方、单方2000余个,为了保护传承这些古籍,张占倧院长经过多年努力,对其中的2782种古籍初步整理了目录,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整理内容仅占其中医药古籍的五分之一。这些古籍以清末、民国早期的版本为主,并有极少量明代以前的版本,多数为石印本,少量为木刻本,大量古籍现在存放在非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虽有樟木书柜存放,但虫蛀老化情况比较严重,目前,这些年代已久的古籍,纸张普遍泛黄、老化,有的边角残缺,有的脆不可触,有相当的部分古籍已无法翻阅,保定还有部分古籍封存在地下的大缸中因怕损坏不敢开启。这些古籍的保存情况令人堪忧。一想到这些他就急得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他找有关部门大声呼吁:古籍古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文物和文献两重价值,为发挥其特有的价值,还要注重寻找和发现一些身怀绝技、有祖传秘方、验方的中医药人才,鼓励他们献医献药,对散落在民间的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和偏方等进行开发利用,要广泛深入细致地搜集流传在民间的中医药古籍和处方、偏方,(如苗医、藏医、瑶医)率先选择有价值的古籍进行扫描等数字化储存整理,对残本进行修复,对流传较少的可考虑点校出版, 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他说:中医中药几千年的发展史,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中医古籍数量众多,但很多图书管理部门对绝大多数中医专业藏书条件并未达到古籍保护的基本要求。尤其是珍善本破损严重,更是中医古籍濒危的一个重要标志。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该尽快采取措施,落实到专门的机构,调拨专项资金,组织专门的人才,选择提供合适的场所,建立有价值有特色的私人名医药古籍博物馆,对全社会开放,用五千年来的医药精华,攻克疑难病症,护佑炎黄子孙。

    在采访交流中,他还和我谈到关于中草药的忧虑:他说,现在社会上那些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无所不及,甚至有一些国医大师,专家教授只注重发表学术论文和职称评定,对中草药的认知也少了,对自然药材的生长之地燕山、泰山、新疆、西藏的采集量少了,有些名贵草药长在山崖上,有的生长在三九天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中,采药难度大,困难多,这些都没有专业人员组织采摘,中草药要按照不同季节采摘,三月茵陈四月好,五月茵陈当柴烧,不能及时采摘,就是对中草药资源的浪费.....

    呕心沥血弘扬中医药文化

    在大卫中医院的前厅里,恭敬地供奉着中医始祖的塑像,每逢初一十五,张院长都虔诚地敬香,在走廊里的候诊区,凡是醒目的地方,都挂满了中医鼻祖华佗、扁鹊、李思珍、孙思邈的名言名句,还有各种中草药的疗效和作用的说明......张院长就是这样,呕心沥血,用真实的、质朴的、绝无张扬的历史和文字和弘扬中医药国学文化的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到了我们面前。凡是走到这里,无不发自内心地敬畏医者的神圣、光辉和尊严!

    被患者拥戴和期待的张院长一直很忙碌,很多人都会认为他的医院一定效益很好,前景很好,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张院长说:医院一直面临着生存问题的困扰,从2007年建院至今,他一直在联系当地政府,希望政府做出规划,为经历了千辛万苦创建起来的医院能在这里的扎根生存开花结果提供保障,可至今生存环境干扰、房屋住所漂泊不定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莫恋浮名,守正追梦医家事,不忘宗旨,扶贫济困是己任。张院长的忧虑是人民的忧虑,张院长的的困惑是人民的困惑,张院长的焦急是人民的焦急,张院长的追求是人民的追求,张院长的的情感更是人民的情感!

    现实生活中,有的医生为了金钱,忘记了恪守职业道德,“术不在精,胆大则名。德不在馨,胡蒙亦灵。”处方开得大,回扣算得精。谈笑有患者,往来无穷丁。千方百计拿红包,收回扣。一些不无正业的庸医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一个全心全意干事业的人的步履会这么艰难?为什么一个患者亲睐需要的好医院,连一个固定的住所都难以保障?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林治波:近代以来中医低迷不振的八大原因
·下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2025年,大健康产业迎来真正爆发期!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居家康养⑦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数字中国⑥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中医药发展⑤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乡村振兴④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系统与疾控防疫③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 大健康:全民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建设②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 中医——历史的拐点①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构建全民健康管理系统 完善国民健康保障体系
·新时代:红色文化与时俱进概述
·中医是中国人的魂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