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方名药
《伤寒论》之经方, 方方皆秘方
2020-08-21 09:58: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互联网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试观现今医书汗牛充栋,方剂多不胜数,而我们中医学子却还在苦苦追求秘方、验方,当千辛万苦求得一方拿来用时,却收效甚微,有时还要怪献方者授予假方,岂不知《伤寒论》之经方,方方皆秘方。

    经方的特色是什么?

    经方的特色是----方证对应 ,即在临床上力图寻求特定的脉证组合并与特定的方药相对,强调方与证的严格对应,这是经方有别于其他流派的最特殊本质。
    传统的中医有着众多的流派,而经方只是其中拥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一个法门。就现行的《伤寒论》来看,全书是以六病为纲以方证为目,是一个纲目完备的体系。
    《伤寒论》不是普通的方书,方药之中蕴含独特的理法。如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等症常用麻黄汤;而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则常用桂枝汤。
    仲景并未明言其中的道理,而是通过类方反复演示这种方证药证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不论什么病只要出现相应的方证即可选用相应的方药治疗而获效,正是病无常法,而证有定方。仲景在确定方与证的对应关系时必然有其所依据的理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所有这些均被寓于方证之中。
    在大论中所展示的只是看似简单的方证对应关系,这种方证辨证在临床省略(简化)了逻辑思维过程,径入直觉思维。学经方不能忽视其中所蕴含的理法,经方虽“罕言病理”但并非没有病理。曹颖甫曾言:“不明病理者不可与论伤寒”。
    其实经方不单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更因其具有仲景所确定的独特的临床应用准则,离开了仲景所确定的规范用方已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方。所以临床应用经方必须遵循经方特定的临证思维方式。

    仲景何以被称为医圣?

    中国文化常用神圣工巧来区分不同的层次境界,在不同领域都有圣人的称谓。何以在医学领域唯有仲景被称为医圣?
    答案就在孙思邈的一段话:“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博大精深的孙思邈坦言自己没有读懂仲景大论,但他已经感受到了经方的神奇。
    仲景的杰出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保存记录了几百首古方,更在于他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一个具有完整独特临证思维模式的诊疗体系。
    诚如徐灵胎言:“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此书历千余年而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仲景被称为医圣绝不是偶然的。

    经方的科学性在哪?

    为什么一本三万多字的《伤寒论》其载方仅113首,用药只96味。能被无数医家反复研读注释而难以穷尽。文字虽少但它所蕴含的信息量及临床价值却是巨大的。它的魅力令人百读不厌,进而让人“愈读愈有味,愈用愈神奇”(陈修园语)。
    经方之所以为经方,并不在于所用的药物有多么独特,而在于对疾病的认识、药物的组合、 临证思维及编排体例等具有独特性。

    仲景对疾病的认识独特

    不同的医学流派对疾病的认识及对症状的观察取舍不尽相同,仲景对疾病的认识层面观察角度及侧重点与《黄帝内经》明显不同。
    在《伤寒论》中不难看出仲景的着眼点在于方证的组合与对应,而不在于具体的病名。经方的症状组合非常严密,脉症变化与方药之间有着很强的对应关系,且达到了很高的量化水准。其脉之浮沉,或强弱,口渴与否,汗之有无,往往一症稍变,则治法迥异。

    仲景的方药组合独特

    仲景方药组合非常严谨,其方不仅药味组合有严谨的法度,其剂量更是丝毫不爽,即便是很常用的药物,亦不可随便增减。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在经方中是三个不同的方,各有其不同方证。
    再如干姜附子汤与四逆汤仅相差一味甘草,而方证则大不相同。仲景的方药组合及临床功效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很多方剂的组成与功效并不能用时方理论来很好地解释。
    经方所用的药物大多为很平常之品,需要重视的是仲景对药物功效的认识有其独特性,不仅与时方有很大区别,与《神农本草经》亦不完全一致。

    仲景的临证思维独特

    与仲景同时代的名医华佗所著《华佗神医秘传》,及后世绝大部分临床方书,基本上以《黄帝内经》的理论为基础,即以阴阳五行藏象学说为核心,在辨证过程中强调病机与推理,以法统方选药,对方药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
    而经方强调的是方证对应,以证定方,强调特定的脉证组合,对应性很强。经方中极少有病机术语,很少有气虚、脾虚等说辞。
    在《伤寒论》中通篇无五行藏象概念,在《金匮要略》第一篇虽有这些概念,但与全书内容不相衔接,有待存疑(经方家胡希恕即持此观点)。
    仲景是在“勤求古训”的基础上,通过“精简众方”,丰富完善了一种全新而独特的临证思维模式。如《名医类案》载:陶节庵治一咯血病人,前医用犀角地黄汤服之反剧,陶切其脉浮紧,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及舒驰远治一难产脉浮紧无汗用麻黄汤应声而愈。

    仲景的编排体例独特

    在《伤寒论》中仲景运用了高深的逻辑原理与排列组合原理。马堪温教授认为:“《伤寒论》体系,虽然说不上天衣无缝,却是中医学甚至是中国古代科学中最值得重视的应用逻辑体系”。
    仲景将某些脉证组合称之为特定的证,并与特定的方药相对应,形成了近似几何学上的公理定理,由此进行推导演化形成一相对完备而复杂的体系。由于运用这些原理,大大提高了文字的表达效率。
    具体的疾病是个性的,特异性的,而一般的症状则大多是共性的,非特异性的。仲景超然于个性之上,着眼于共性的症状,如发热、恶寒、体痛、口渴、心悸、小便不利等,这些症状大多缺乏特异性,但几个相应症状的组合往往便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的证并有特定的方药 与之相对应,如发热而呕者小柴胡汤主之、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李时珍的经典药方
·下一篇:中药药用知识一览表,太难得了!家庭必备!
·李时珍的经典药方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