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安市委常委、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书记、中共井冈山市委书记龙波舟在“2012•中国井冈山红色培训高端峰会”上作主旨演讲。(中红网徐敏峰摄)2
中红网江西井冈山2012年10月29日电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分享这美好的一刻——在这里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旅游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就共同关心的红色培训话题进行探讨!非常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天我们峰会召开的上个月的同一天——9月27日的《参考消息》转载了路透社记者约翰•鲁威奇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共加强党员培训巩固执政根基》,聚焦井冈山的红色培训;刚才大家看到的片子,是近日央视新闻频道连续两天系列报道井冈山的红色培训。到底是什么让国内外媒体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如此关注中国江西罗霄山脉中段一座绿色山头上的“红色培训”?
两年前,牛群、徐沛东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来井冈山采风,其间他们感动地数次落泪,到底是什么东西触动到了艺术家心灵深处的“泪腺”?
三年前,诸多将军之子、红军后代如刘丹、何继明等纷纷来到井冈山,他们不顾年事已高,不辞辛劳,不要报酬,为来自全国各地参加井冈山红色培训的学员义务讲课,到底是什么动力使这些红色将门之子重焕青春的激情与活力?
近年来,国内众多的单位、企业纷纷在井冈山建立培训基地,同时,井冈山除了井冈山干部学院等院校外,还有12家专业机构为游客开展红色培训,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他们如此青睐这块红色的土地并视其为中国信念的精神高地?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井冈山提出“红色培训”以来,每年接待红色培训以30%的速度递增,2011年红色培训学员近40万人,到底是什么原因吸引众多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对井冈山的红色培训如此情有独钟?
下面,我们不妨从体验、感受过井冈山红色培训各层面反馈的情况来条分缕析,我认为,可以找到三个方面的原因:
国外媒体记者的视角和观点,红色培训有利巩固执政根基。尽管路透社记者鲁威奇只是通过走访井冈山干部学院来观察井冈山的红色培训,对井冈山红色培训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乏偏颇之词,但他在文章中对红色培训的效果作了这样的描述:“高校教师朱海滨和其他共产党干部在陵墓前列队肃立时,轻轻地哭了起来。”从培训的效果联系并提升到有利于巩固执政根基这样的高度,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如此关注,颇为耐人寻味。
体验过培训的机关干部、企业员工认为,红色培训是激发工作热情、励志向上的人生“加油站”。红色培训通过用真人真事把历史“讲活”,“零距离”陪伴教学激发学员情感共震,历史与现实“对话”,启迪学员学以致用等教学方式,使到井冈山参加过培训的机关干部、企业员工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新华社曾以《小角色,大磁场》为标题,报道了中联部王俊岐学员的培训体会:“没有想到井冈山地区的红色氛围如此强烈;没有想到这里的培训方式如此新颖,独具特色,不落俗套;没有想到各位老师的讲课如此具有感染力,一次次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激发了我们爱国爱党干事业的热情。”
体验过培训普通游客的看法,红色培训是最接“地气”的“草根教育”。她的课堂,主要是当年革命先烈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井冈山100多处革命旧居遗址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大课堂”;她的教材,主要是现身说法和真人真事;她的老师,没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学者专家,没有响亮的级别职称,没有高深的理论说教,有的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一定标准。比如讲课团成员——我们八十三岁高龄的“井冈老人”毛秉华,孜孜不倦宣传井冈山精神44个春秋,至今仍在贡献他的余热;石金龙老师就是井冈山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曾经恳求奶奶曾志为他解决“农转非”,但被婉言拒绝;江满凤老师就是我们龙潭景区一名普普通通的保洁员,甚至众多来井冈山义务讲课的红军后代授课团的老师,都没有往昔工作上的威严,如邻家退休的老人和蔼可亲,但他们的讲述是那么的情真意切,充满激情,打动人心。2011年7月10日新华社曾这样报道:“来自北京市民政局的干部平江说:红军后代现场讲述,没有高深的理论,不讲空话套话,很容易感染人,鼓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