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在井冈山新城区红军露天剧场隆重上演。(中红网徐敏峰摄)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场景之一。(中红网徐敏峰摄)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场景之二。(中红网徐敏峰摄)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场景之三。(中红网徐敏峰摄)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场景之四。(中红网徐敏峰摄)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场景之五。(中红网徐敏峰摄)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场景之六。(中红网徐敏峰摄)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场景之七。(中红网徐敏峰摄)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场景之八。(中红网徐敏峰摄)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场景之九。(中红网徐敏峰摄)
中红网江西井冈山2012年10月29日电(徐敏峰、李学叶)
“太震撼了,特别是那炮声,太逼真了!”
“这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演出,特别是战场氛围的营造,真过瘾!”
“硝烟阵阵,仿佛让我置身于80多年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
“2012•中国井冈山红色培训高端峰会”活动期间,笔者一行在井冈山新城区红军露天剧场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对逼真的场景感叹不已。
大幕徐徐开启,4000平方米的巨幅红绸从天而降,漫过烈士的遗体,演化成铺天盖地的血海和冲天的红云。井冈山上,红旗在召唤革命的队伍;八角楼上,一盏油灯的微光与北斗星辉映;红军驻地,朱德的扁担挑起军民鱼水情;送别路上,《十送红军》的旋律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炮声近在咫尺,举着火把的红军战士在室外剧场中奔跑穿梭,观众成为了“实景演出”的组成部分。逼真的战场、180度全景式画面,把现场观众带回8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据介绍,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是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继桂林《印象•刘三姐》、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之后的又一震撼力作,从创作到排练耗时2年,是我国目前惟一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大型实景演出。
《井冈山》参加演出的600多名演员,大都是井冈山拿山乡、厦坪镇的农民,他们的先辈就是当年的红军。
整个露天剧场以55000多平方米的巨型山野为“舞台”,拥有国内最大的室外灯光音响,全部使用真炮真火。从2008年10月1日首演后,已演出600多场,观众达到14万余人。
整台演出由序幕《血》拉开帷幕,分《旗》、《灯》、《情》、《火》、《路》五个章节。红旗、镰刀、斧头、红米饭、南瓜汤、八角楼以及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在红军后代井冈山儿女的叙述中展开,整场演出体现人物细节,以个性化的叙事结构给人以亲近感和头尾呼应的完整感。
第一乐章:《旗》
表演主要以朱毛会师,创建第一支工农武装和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为基本主题,充分利用实景演出场地的长度、宽度和空间,充分利用演员阵容规模,以旗帜为主题道具,展现井冈山根据地发展壮大的过程,情节脉络包括:聚集——会师——根据地——红军的诞生四大部分。
第二乐章:《灯》
这是一个优美、平缓但孕育着力量的段落。它传递给观众的意象是:力量已经在积累,行动已成为可能,人民迫切需要一种思想的指引。这一幕要表现的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需要用主题音乐《八角楼的灯光》的反复演绎和主题道具——800多盏马灯来带动场景的变化,用场景的意境来反映思想的意境,当所有竹林和八角楼以现实中不可能的方式在移动的时候,它表现的是具象化了的思考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