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秀生两块红军银元
壹圆面额的银元,现今在民间也许仅值数百元钱。而福建省连城县北团镇大张村邹秀生展示的两块银元,早己超出了当今银元的市场流通价值。因为它是邹秀生6兄弟的爷爷邹发保留存的传家之宝(邹秀生提供图片)。
这两块不同版面的银元与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汀东游击支队在大张村的军民渔水情谊有关。笔者追寻到一段必须重叙的红色史实。
大张村坐落在福建连城长汀交界处,原名大坑源村。狭长的村子居住100余户500余人口。距离县城30多公里,与北团镇的张地井、到湖及长汀县肖岭、马罗等村相毗邻,以前,仅有到湖、马罗两村有山路相通,十分闭塞。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虽然山高路险、气候偏冷,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的“红色摇篮”。
连城县文史资料载,1932年2月,红十二军101团进入大坑源村,帮助成立村苏维埃政府,主席邹传身,文书邹铭盛,成员邹来德。同时成立农民赤卫队,队长邹礼维,副队长邹坤发良,旗手邹合生,队员有邹元盛、邹进雄、邹根维、邹富其、邹斯合、邹润斗、邹前万等10多人;还成立妇女委员会,主席肖金姝,成员肖玉凤、罗必莲。这些村苏政权、武装组织一直坚持到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才转为隐蔽活动。
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进入大坑源村,队部设在村口三角屋桥上,开展革命活动。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以大坑源为中心,面向四周邻开展革命活动,确保红军秘密驻训时间长达半年多时间。
据2018年当时90多岁的邹富发老人回忆,红军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进入大坑源村,不扰民,不进民居,队部驻扎在村口三角屋桥与邻桥山上红豆杉树周边树林中露营。(三角屋桥后被村民称为“红军桥”、红豆杉树被称为“红军树”)。
村苏主席邹传身一户一户摸底登记,动员群众让出房间给红军住宿。邹富发老人回忆说,新路上邹玉水厅内和8间屋住了30多人,大堂屋邹南阳家住了30多人,祠堂里住60多人。邹传身动员大队部改设在邹南阳院内左侧小楼上,4个房间分别是会议室、队长室、作战室,至今还有30多条红军宣传标语。大堂屋后来陆续住进80多人轮训的红军,有的分散在古树林露营。当年大坑源村四处山头上都设有红军岗哨。
时任工农红军汀东游击队支队第一大队长王涛文(1915-1934)是长汀县新桥乡新桥村人),年轻英俊,没有半点官架子,带头睡稻草地铺,吃地瓜、南瓜等杂粮。对老百姓亲热和气。开始几天,村民根本不知道王涛文是位官儿。士兵见到相互敬礼。红军士兵们,白天帮村民担水、劈柴、打扫卫生,一到夜晚,却静静地分班在上、中、下三个自然村里巡逻、站流动岗。王涛文平易近人,见着村民先开口乐哈哈地用带长汀新桥音问好。带着好几位红军到村民家中开座谈会,访贫问苦,边聊着边往小本本上写些什么。遇到特别贫困的农户,会掏出一两个银圆,塞到主人手里。
村苏主席邹传身,见部队官兵对老百姓十分和气。王涛文在座谈会上解释后才知道他们是朱军长和毛委员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穷人求解放的队伍。经过三四天的接触与观察,觉得这真是自已穷人的队伍。王涛文笑哈哈地握着邹传身的手说,“我是长汀新桥人。进村前就派侦察兵来买过大坑源村特产红米,对村情和您这位村苏主席早有详细了解。我们的任务是发动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配合完成红军驻训。
邹富发老人说,住在大堂屋的红军,一个走了一批又来一批。白天去山上训练,晚上十来个人聚在一起开会比比划划地讨论着什么。村民常会用竹编的土箕挑来刚挖的新鲜番薯(地瓜),送到厨房给红军吃。王涛文吩咐伙房要过秤,当面付给一两块银圆。拮据时要求记账。
大坑源村地下交通员邹发保(1920-1985)、肖长凤夫妇是地下交通员,村苏主席邹传身常派邹发保、肖长凤夫妇以做小生意名义到山下(北团)、四堡等地先垫钱为红军采买地瓜、稻谷或大米等粮食。
据原籍宁化曹坊(前夫系宁化曹坊游击支队作战中牺牲的红军烈士)改嫁到四堡镇双泉村的百岁失散老红军、红军地下交通员巫金秀健在时回忆,红十二军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与宁化曹坊游击支队保持密切联系。巫金秀经常从宁化曹坊出发,化妆成挑柴女或药材生意人,将许多密件或做经费的苏维埃银元密送进大坑源村的红军汀东游击支队第一大队部。与大队长王涛文单独交接密件和红军银元。巫金秀说,送银元时,先将一根竹筒的竹节打通,每个银元用草纸包好后挨个塞进竹筒里才不会有响声。好几次都是把装有30余个银元的竹筒当做采购挑药材的扁担。王涛文亲自验点后写上收条交给巫金秀做回执。
邹传身健在时,常会同村里的党员、干部讲叙大坑源村的这段红色历史勉励后人。当年红军进村来到大坑源,村苏先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动员发动群众,让出闲房御下门板铺上稻草给红军睡觉。挨户宣传“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工农子弟兵。”第一次共筹集到50多担稻谷。由妇委会主席肖金姝组织20多位妇女连夜砻谷舂米,送到红军驻扎的每个灶台去,帮助洗米做饭,20多个饭甑不够用,后来就改用大铁锅焖饭。还发动上年纪的妇女漏夜锤笋壳叶,搬出家里做稻草,编织草鞋2000余双分发给红军。发动60多名妇女为红军洗衣、缝补衣服。村苏连续三天动员群众凑钱买了6头大猪,宰杀后送给村里驻扎的红军炊事房,帮助焖大块肉、焖红米饭、焖番暮、南瓜煮芋浆、葱头炒鸡蛋等慰劳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