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字解中华》>>正文
10 水镜、监察和《资治通鑑》(下册)
2013-06-06 13:54:03
作者:黄育华、温如昌、江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以司马光领衔编撰,宋神宗制序赐名的《资治通鑑》,上起战国,下终五代,记录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是唯一可与《史记》并肩的史学巨著。书名大约取自李世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古”就是历史,“兴替”就是“兴亡”。《资治通鑑》直译就是:给君王提供治理天下通用的镜子。可见司马光之“鑑”与李世民之“镜”,意思是一样的,都指今人所说的镜子。我们今天还一再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强调以史为鑑的意思。

    那么,“鑑”字为何从“監”呢?这需要从镜子的起源说起。

    世界上本来没有镜子。事物都是受自然物启发而来的。地上多有自然水坑。如果风平浪静,水的深度又合适,原始先民偶临此水坑,低头一看,竟然看到了自己的身影面容。受此启发,在有了陶盆之后,便盛水自照。这就是我们先祖最早制作使用的镜子了。这种镜子一直使用到青铜器出现以后。即使在夏、商、周时代,因青铜器的昂贵,庶民百姓们还是以盆盛水照容的。进入文字时代,古人便据此史实创制了“監”字。甲骨文作。左边是个有圈足的陶盆,其上一点代表盆中的水,右边跪坐着一人,正睁大眼睛向水盆中照容,写实如画。金文作。唐兰在《殷虚文字记•释監》中说:“象一人立于盆侧,有自監其容之意”又说:“監字本从皿,从见,以象意声化例推之,当是从皿,见声。”形、音、义的解说都很准确。小篆承之作,隶变笔画化作“監”。《书经•酒诰》篇说:“人(指帝王官员)无于水監,当于民監。”意思是居官治国,不必用水盆照自己,当从民意照自己。这一理念仍可用做居官箴言。并由此引申为“監视”“監考”“監督”“監察”用字。

    进入青通器时代,帝王贵族开始使用打磨光的青铜镜。为与时俱进,表现其质地,故金文甲“金”旁作“鑑”,也作“鑒”。《广雅•释器》:“鑑谓之镜”。《新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鑑,可正衣冠。”地下出土了众多先秦两汉的青铜鑑,豪华精美。虽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照容仍须眉毕见。真正可称“油光可鑑”。周代以德治国,常把殷亡的教训视为历史的镜子,称为“殷鑑”。《墨子•非命下》:“为鑑不远,在彼殷王”。故《正字通•金部》说:“考观古今成败为法戒者,皆曰鑑”。由此引申为“借鑑”“鑑定”“资治通鑑”用字。

    旧时庶民大众称照镜为照影,今语众人集体照像为“合影”,就是此意在语言中的遗存。“監”与“鑑”为引申义所专,为区别字义,小篆造“镜”字。《说文》:“镜,景也。从金,竟声”。而“景”是“影”的古字。古时只有“景”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正日景”即正日影。《颜氏家训•书证》:“凡阴景者,因光而生,即为景,••••••至晋世葛洪《字苑》,旁始加彡”。《集韵•梗韵》:“景,物之阴景也。葛洪始加彡”。

    “監”“鑑”“镜”,本义都是指镜子,物同一源。故至今读音相近,声母相同。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11 华夏先祖的“贫”“富”观(下册)
·下一篇:9 “封”疆与建“邦”(下册)
·让汉字走向世界——《字解中华》首发式暨首次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让汉字走向世界——《字解中华》首发式暨首次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让汉字走向世界——《字解中华》首发式暨首次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让汉字走向世界——《字解中华》首发式暨首次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萧鸣、江山、李学叶、布铁威、王子禄、夏耀之:让汉字走向世界——《字解中华》首发式
·特稿:让汉字走向世界——《字解中华》首发式暨首次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小方块字 解读大中华——评黄育华、温如昌新作《字解中华》一书
·特稿:小小方块字 解读大中华——评黄育华、温如昌新作《字解中华》一书
·小小方块字 解读大中华——评黄育华、温如昌新作《字解中华》一书
·红笔杆:小小方块字 解读大中华——评黄育华、温如昌新作《字解中华》一书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周瑾华:永新多措并举保护三湾改编旧址——枫树坪(
特稿:永新多措并举保护三湾改编旧址——枫树坪(组
京台校长在育英学校交流(组图)
京台校长在育英学校交流(组图)
特稿:京台校长在育英学校交流(组图)
特稿:情系乌江(六首)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董必武家书》出版新闻发布会在
特稿:《董必武家书》出版新闻发布会在红岩联线管理
弋梅荣:河南省先进文化研究会爱心慈善行第七站:走
特稿:河南省先进文化研究会爱心慈善行第七站:走进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四野后代在建党94周年之际举办文化交流促进会筹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