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贤德宰相。他享寿一百岁,从政近六十年,辅佐了从商汤到沃丁五代君王。史有“诸侯服其忠,百姓乐其仁,帝王依其智”之誉。从伊尹开始,形成了中国宰相忠、正、勤、智、柔的五字传统。
伊尹原是商汤娶妃的陪嫁奴隶。家住伊水之滨,便以“伊”为姓,单名为“挚”。“挚”字繁体为“摯”,甲骨文作,孙海波《甲骨文编》说“摯”“象罪人被执,以手抑之之形。”从姓到名都表明伊尹原本低贱罪奴的身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草根宰相。
商朝的宰相叫“尹”。甲骨文作,以手握权杖之形,以会统领百官、治理国事的宰相之意。金文承之作,小篆承之作,隶变笔画化作“尹”。《说文》:“尹,治也。从又,丿。握事者也。”“握事者”就是握有治理国家大事权力的人,也就是后世所称的首辅宰相。
而首任商代开国宰相的就是伊挚。他受到商汤及商朝历代君王的极大尊崇和信任,为后世任何宰相所难及。据《竹书纪年》记载,商代第四代君王太甲,即位后残暴荒淫,伊尹竟把太甲流放到桐地达七年之久,并摄政管治国家,待太甲悔过后,又将他迎回继续执政,并使太甲成为一位圣明之君。历代宰相谁能有此种作为?公元前1549年伊尹死,继位的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他安葬于商汤陵墓之旁。历代宰相谁能享此尊崇。所以我们认为,“尹”字或是为伊挚居相位所造的专字,被视为商朝永远的宰相,故称“伊尹”,就象我们建国后虽历总理多位,但一提总理,大家心目中便指周总理一样。春秋时代,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也即宰相叫“令尹”,元代县长称“县尹”,清代知府也称“府尹”,足见伊尹对后世政治影响之深。
引申之,商王的大臣亦称尹。商代的“多尹”,周代的“诸尹”“百尹”,都是对大臣的美称,但这些大臣有其职,有其位,却无封地。如果有了封地,就叫“君”了。故从甲骨卜辞第二期方有“多君”之称。“君”字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隶变笔画化作“君”,形体一脉相传,都是由“尹”和“口”合成的会意字。《仪礼•表服》篇说:“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称君。”“君”字中之“口”,都与“商”“周”二字所从之“口”相同,表示统辖的领地疆域。故旧时封建帝王称“君”。而道德高尚,学问博洽之人,亦令人尊崇,故《论语》中有位者称“君”,有德亦称“君”,“君子”之称即由此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