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医要发展,制度是根本。 大健康系统是国民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预防投一块、医疗省八块,中医是全民健康的坚实基础。
201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健康为发展战略”。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来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了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村民看病就医情况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
2019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随后相关部委开始行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
客观的说,对于“全民健康的总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已经足够重视,都有应对之策。国家和全社会付出很大,但实际的情形,严格的讲我们没有实现总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因为“实现全民健康总目标需要有清晰路径的可行的、可控制、可监测、可预期、可调整、可持续的,全方位的执行方案”——更遑论“以预防为主的全民健康解决方案”了。
另一方面,中医药的发展在政府主导下,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开发了许多中药材基地、培养了许多中医药人才、建立了许多健康管理站等等,在一二三产供给侧方面取得了财富、产能与人才的积累。但整体上仍然摆脱不了现有的以西医理论为底层逻辑、以西医模式体系为系统架构,以医疗思维主导的、全世界都在执行的医疗系统的束缚。难以从根本上取得进步,扭转中医百年以来的颓势。在“全民健康的总目标”里,亦难以发挥中医应有的贡献。我们虽然号称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两种主流医学的国家,但事实不容乐观。
中医历史源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形成了“医者必亲试针尝药的行规”。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更是洞悉对生命的认知,提出“健康长寿之道”,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到了周朝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医官医事制度”。
周朝医官医事制度,由国家设立医官,管理全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是在巫与医分离,医人取代巫师的主要地位的条件下正式建立起来的。它一方面体现了对医药的社会性功用的重视,一方面又是对医人职业工作的强化和规范化。医人的社会身份,由此得到了权威性的确认,他们成为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尊崇的人。以后几千年,中华民族虽历经改潮换代,但医官医事制度一直延续,中医的运行与发展相对稳定。
直到清末民初,近代工业文明和科学的兴盛席卷世界,全面冲击人类原有的文明和文化体系。现代医学(西医)就是在近代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摒弃古希腊医学之后,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的医学,并进一步演化成为科学的化身。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实施新政。护佑中医几千年的医官医事制度正式谢幕,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国家体制下,以西方医学理念和标准为底层逻辑与架构建立起来的现代医疗制度——从此,西医取代中医成为主流。中医走上多事之秋,开始遭遇“技术性颠覆和制度性根除”。中医主流界受到科学主义影响和现实的压力,已经丧失独立自主发展的意识,逐渐摒弃中医基础理论,力求将中医的发展建立在现代科技理论之上,并向西医前沿理论看齐,只要是西医最新发展的方向,不管适合不适合,都要强行让中医紧随其后。可以说现代西医是在摒弃古希腊医学而诞生,现代中医则是在摒弃古中医而走向西医——起根本作用的就是系统性的医疗制度。
百年以来,中医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完整的体系早已支离破碎,尤其基础理论被视如草芥。为了活下去,中医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从“改造旧医”“中药西药化”“中医国际化”到“循证医学”“中西医结合”等等,从学校教育、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基本上走的都是西医化的路。这就好比“猪毛按在羊身上”,虽然也会有个东西出来,但一定“不猪不羊”,很难说都是对的。另外一个事例:一位中医世传医家把自己的小孩送去中医药学院学习,之后感慨万千说“这哪里是继承发展中医,简直就是在毁掉中医”。百年以来传统中医所面临的“技术上颠覆和制度是根除”的困局一直都没有根本上的改变。
(看看国外高科技培养出来的羊毛猪,有什么前途?)
不过这期间也有例外,那就是在那个特殊时期伟人以一己之力,在撤掉两位卫生部副部长之后推行的“赤脚医生”下乡制度,采用了大量中医药疗法。虽然在今天看来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赤脚医生”都“难以合规合法甚至不科学”,但在当时确实取得成效。基层老百姓,尤其占比庞大的农民群众得到基本的医疗的照顾,直到今天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近代以来,事实上以西医为标志的医疗制度和医疗系统成为全世界(包括联合国)普遍遵照执行的标准政策,为人类社会健康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但不能因此就把西医绝对化成为科学的代名词,甚至真理。古中医也不都是封建的糟粕,中医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方向没有错,但不等于就是西医化——我们从开始就在这个地方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但方法不对。这有时代的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我们为此走了百年的蹉跎的路。好在我们的中医博大精深,每每在关键时候显身手,救生命于水火,也因此被联合国纳入向全世界推荐的医学。这大概就是我们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两套医学体系的原因所在。
新世纪新时代,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们进入小康社会。但在全民健康领域,虽然我们还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但总的支出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个局面不改变将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全民健康的总目标,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执政理念,为中医药的发展创造出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知道:这绝不是现行医疗制度下多种药材、多办医院、多培养人才就能达成所愿的事。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设计规划“国民健康保障体系”,如下图所示:
整体上医疗系统和防疫系统已经很成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民健康保障的重心在于补短板:设计与建设以预防为主的《大健康——全民健康管理系统》,而不是继续壮大和强化以治疗为主的医疗系统。另一方面,跨部委、跨行业发展迅猛的大健康产业正向着百万亿计壮大,已经成为“内循环——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适合于大健康-全民健康管理与运行的行业系统成为必然。
以预防为主,以《黄帝内经》为底层逻辑的《大健康-全民健康管理系统》,是国民健康三足鼎立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下图所示: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对生命健康的认知超越历史,几千年来护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更是纲领性提出人何以度百岁无疾而终的“健康长寿之道”的原理: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健康长寿之道》揭示健康长寿之根本的五个方面。既《岐黄五方》:情志方、调理方、膳食方、起居方、运动方。只有五方并举,才能全面保障国民健康,减轻医疗负担,从而达成国富民强的目的。有研究表明:“预防投一块、医疗少八块”。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的传统中医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的中医自古以来就来自生活,从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大健康——全民健康管理系统》其它主要特征:
1、大健康不是医疗,拥有自己独立的制度、规范和标准。升级后的系统将成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平台。《岐黄五方》初级版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或方法不属于医疗行为——尤其不是西医,否则大健康就没有必要。
2、小投入保健康:“健保投一块,医保省八块”。对于常见的健康问题,必须具有明显的优势解决之道,为国家和家庭医疗减负,否则大健康就没有价值。
3、大健康系统是普惠全民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将为每一位国民建立一份从优生优育到成长到工作到颐养天年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这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础。
4、大健康系统服务机构覆盖面广,能够进小区、学校、工厂、乡村。居家康养将成为重点,将有2000万基层工作人员为14亿国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他们也是中医药普及与传承的重要基础。
5、大健康系统就业门槛低。掌握《岐黄五方》基本的健康管理知识和技术的普通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将是大健康队伍的主力军,也是传统中医药的人才储备库。
6、大健康系统从中央(总部基地)到地方到街道到村镇实行统一编码运行管理。平台、数据链、物联网一体化。大数据在跨体系、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共建、共通、共享,精准运行。又可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区别运营与管理。
7、大健康系统是数字中国大动脉。关联行业多,可跨部委跨行业跨区域,可做资源整合主控平台。健康档案不只记录国民健康管理的轨迹,也包括生命相关的所作所为、信用管理制度等,可助力各级政府机构精准施政。
8、中医走出去,不只是医术走出去,《大健康——全民健康管理系统》也要走出去。唯如此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服务全人类。
9、培养覆盖全国的“百万公共卫生义工团”,这将成为确保疾控防疫全方位、常态化可持续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构建“以预防为主”,以《黄帝内经》为底层逻辑与架构的《大健康-全民健康管理系统》。这不仅是实现全民健康的解决方案,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解决方案,也是与乡村振兴、康养文旅、就业安置等闭环联动的解决方案,更是全方位助力中医药的复兴的解决方案——这将是中医百年以来又一次历史的拐点,这一次不是湮灭而是重生,不是彷徨而是复兴辉煌。将来我们输出的不只是医药和疗法,还有健康管理的制度,要让我们的中医服务全人类,要让全人类感受到光和热。
附:系列作品目录:
《新时代:红色文化与时俱进》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构建全民健康调理系统 完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中医:历史的拐点①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大健康白皮书:全民健康系统设计与建设②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全民健康与疾控防疫③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全民健康与乡村振兴④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全民健康与中医药发展⑤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全民健康与数字中国⑥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全民健康与居家康养⑦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仁和微校:小补丁堪大用⑧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当兵保家卫国 退伍全民健康⑨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第二选择:全民健康与盘古大模型 ⑩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全民健康与岐黄五方健康调理 ⑪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全民健康与平战结合联防联控 ⑫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全民健康与信用体系诚信制度建设⒀ 《全民健康 中国方案》——全民健康与国内大循环民生基本盘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