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仁心济世
徐大成,1944年出生在云南威信,老家在四川泸州,后来参军入伍。出身中医世家的徐大成教授,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四五岁就开始学四书五经。他天资聪颖,乐于思索,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1993年,徐大成50岁,告别了戎马生涯。1996年中秋节,一个偶然机会,他走向一条研究祖传秘方康复调养癌症的之路,并为此奋斗整整20年。
徐大成先生“创业创新”20个春秋,创造了200多名癌症患者获得康复新生的传统中医药奇迹,有力地证明证明着传统中医药的伟大与神奇。在患者及其他熟悉他创业故事的人们心中,徐大成先生已然成为创业创新创奇迹的民间奇人。
然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呕心沥血的付出和努力。徐大成先后两次,历时共6年出资与他人合作研究,耗资40万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这时,所有的朋友都善意劝他说,对于癌症这个全人类至今都还没有攻克的医学难关,凭他一己之力想要取得成功,简直是痴心妄想,别折腾了,干不成。到2002年春节时,徐大成已耗尽了所有的资财,只剩下兜里装着的2000元了。无米之炊的窘境迫在眉睫,亲人们也逐渐生起怨气来。然而,生性坚韧的他认为,至今中西医药都未能完全攻克癌症,战胜癌魔,要么是方向目标不对,要么是方式方法有问题。他义无反顾地坚定自己的信心和决心,一定要在中医药治疗癌症这座人类医药学之巅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成功之路。
执着中医药的中国心
徐大成教授对中医有着执着痴迷,他说,“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这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所以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当然,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真正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我们知道,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重西轻中”甚嚣尘上,有人甚至将中医污为“伪医”、“旧医”,消灭中医之声此起彼伏;中国大地中医学术风气低沉。当时,徐大成教授 一边行医救世助人,一边积极撰文驳斥对中医的荒谬攻击,宣扬中医学术理论,倾力拯救中医于危亡,宣扬国医学文化之风。
“我之所以不主张丢弃中医,是不想丢了‘心’,确切地说是中国心。”徐大成教授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的确如此,相对西医,中医的重心的确偏重于“心”。许多人不承认“心”,觉得有脑就可以了,就象认为有幸福的理由就应该幸福一样。学中医重“心”,重直感、灵气和境界,这让讲科学的人嘲笑。这个嘲笑有道理,正因为心性的东西不好把握,所以不容易也不宜大力提倡和推广。
徐大成教授给我讲了个小故事:楚辞专家文怀沙在文革其间受迫害,心志郁结,腹部鼓胀,疼痛不止,被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听到造反派幸灾乐祸地向他宣布这一消息,他惊愕了几分钟,然后放声大笑。他说,内心不要养个汉奸,跟客观世界的不幸里应外合。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躺在床上背诗,背诵古文,3个月后,他的肝腹水下去了,癌没有了。他对此解释说,医者,意也。这个时候他背的这些诗、文章都是药。他说自己用的是心疗法,外面疾风暴雨,自己的内心却是一片祥和。
记者也曾看过一篇文人杂记,说的是一个人骨折了,朋友给推荐接骨高手,病人一见之下,原来这高手是著名作家萧军。萧军三下五除二就把骨接上后,大家又坐下来谈文学。还有瞿秋白在狱中给狱卒们看病开方的事例。
能让晚期肝癌消失,能接骨,这是相当不错的医技。可是,这对这些文人来说,竟是雕虫小技。在中国,身怀这般“绝技”的人真的不少,理由是中医是国学的一部分。
用心疗疾医术高超
徐大成教授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也是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人。所以,退休后的这几十年,徐大成教授 都在全国各地四处游走,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这免不了当病人需要他时,他又在异地,于是很多时候,病人就通过电话和网络告诉徐大成教授 病况,然后,徐大成教授 根据病情开方寄药给患者。
新疆陈女士从微信(微信号:aikexin-1638)看到报道徐大成教授的文章,想请他诊病,但得知他人在云南昆明,又畏惧路途遥远。原来今年才44岁的解陈女士已经有了绝经的迹象,年初就停经3个月,去医院治疗了,中西药吃了一大堆,例假恢复正常了两个月后,又停经3个月了。虽然这不是大毛病,但这个年龄绝经,总归不是好事儿。后来得知徐大成教授能远程诊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陈女士在微信上把自己的症状告诉了徐大成教授的助手。第三天,陈女士便收到了徐大成教授从昆明快递来的百花养颜露,如今才服用二十来天,例假如期而至。当她电话告诉徐大成教授这一喜讯时,徐大成教授她不用担心,他的药全都是纯天然的中药,无需担心副作用,继续服一段时间的药,一定能把生理期调整正常的。
哈尔滨退休高级工程师,现年74岁的杨先生,也是徐大成教授“远程医疗”的受益者。他的前列腺功能不好,每到后半夜每隔一小时便要小便一次,严重影响睡眠,为此非常烦恼。几年来,只要听说能治前列腺,杨先生便上门求治,中药、西药,进口药,偏方吃了不少,各种治疗仪只有听说有用,他便买来用,但收效甚微。后来,他偶然得知,徐大成教授能“手到病除”为他治好了。他便求助于徐大成教授,服了两个疗程的药,杨先生不但能睡安稳觉了,更神奇的是,他的身体各机能都好了不少,如今打起太极拳来呼呼生风,好似年轻了20岁。
采访时,还有许多这样的患者,从未一睹徐大成教授真颜,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号诉知病情,服药后就康复了……
当记者问及徐大成教授其中的学问时,他告诉我,“中医学上有句话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指的就是望诊的效果。”
他举例说明,有些年轻人看起来不爱说话,有些冷漠,那十有八九是气虚的表现;有些人碰到场面上的事情就怯场,感到“底气不足”,也有可能与气虚体质相关。透过疾病的表象,还能挖掘出一个人的潜在性格、文化印迹……一些医术高超的名老中医,就能通过望诊诊断出一个人的体质、气质和身体健康状况。古代的扁鹊、华佗等名医就具有这等医疗水平。
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中医来能达到望而知之的境界,同样,也能达到“问而知之”的境界,这就为“远程医疗”提供了可能性。不过,只有少数病症才能通过远程治疗。因为当代的多数亚健康或慢性病患者往往都是两三种、三五种疾病交织在一起,必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够分辨出来。只有那些症状典型的单一病症,才能通过“远程问诊就能获得确切诊疗方法”。这类病症在当代的疾病中只占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