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派内画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闫盛霆摄
张广庆(左一)指导弟子们创作内画壶。闫盛霆 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广庆在创作。 闫盛霆 摄
18个8厘米高的内画瓶,黄英、娇娜、翩翩等聊斋形象在瓶中活灵活现,发丝、衣褶清晰可见;《岳阳楼记》则将整篇文章装进了瓶子里,字字清晰,笔画挥洒自如……这一件件让人叹为观止的内画作品,都出自鲁派内画的传承人张广庆之手。
张广庆,这位年近70岁的艺术家,已在内画艺术中耕耘五十载,享有“摩手化幻境,粒埃见乾坤”之誉。他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鼻烟壶专业委员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艺术积淀震惊世人耳目
1982年,在美国田纳西州举办的“第十四届世界博览会”上,美国前总统卡特和夫人一行观看了张广庆的内画表演后,发出这样的惊叹:“邓小平副总理为何不告诉我,中国有如此神奇的艺术人才!”。
彼时,张广庆已从事内画创作近20年,是鲁派内画四大神笔之一。1964年起,张广庆师从薛京万学习内画艺术。他继承传统内画的绘画艺术,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形成了简约而大气、清丽而雅致的风格。最小的作品是在1厘米高的内画瓶上画八仙过海,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而《水浒一百单八将》在15厘米高的瓶子中画出108个人物,薛京万老先生称赞他“画谁象谁,鼻子眼都有表情”。
张广庆广泛阅读古典文学和诗歌作品,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开拓了艺术思维空间。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内容。多个作品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为创作主题,或是描画“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或是描画“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开”,都有他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同样是‘黛玉葬花’这个主题,熟读和不熟读《红楼梦》出来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艺术创作要有积淀、有思想在其中,否则就有形无神。”张广庆说。
内画瓶小巧玲珑,在形式上必须简洁、凝练,而不能做过多、过细的铺陈。“艺术创作是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要用最小的空间、最简洁的形式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张广庆崇尚简约,他的创作题材涉及人物、山水、花卉、鱼虫、诗歌意境等多方面,工笔、写意、白描、水墨等多种表现手法,无不擅长。
自八十年代以来,张广庆先后在美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等国举办“个人艺术展览”,作品《梁山聚义》被誉为“当今世界艺术精品中的一颗明珠”,逾百件作品由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国政要,有的作品被德国林顿博物馆、奥地利的怡鼎画廊以及美国总统卡特、泰国公主诗琳通等收藏。
奔走呼号只为艺术传承
走进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迎面的影壁墙上画的不是平常人家用的“福”字,而是一只放大版的鼻烟壶内画瓶,周围七色光映衬,白鹤引颈排云上,显示着这个桃李芬芳的院落的别致。“微观世界”的题字正与内画艺术“壶小乾坤大”相合。画室里,年轻的学员王梓峰、李先腾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的研究水晶瓶,有的练习画内画,专心致志。
占地20余亩的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是张广庆大师1992年创立的,它是中国第一所内内画研究院,也是山东省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研究院,改变了内画艺术自清朝以来师傅带徒弟的旧模式,使内画艺术走向教育与研究、技巧与理论相结合的新阶段。至今,该院已培养十代徒弟,学生200多人,遍布云南、上海、广东等地,并有12人获得中国内画艺术大师或省级内画艺术大师称号。其中,第一批学员孙鸿雁创立了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滇派”内画艺术,填补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空白,先后获得“中国内画艺术大师”、“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研究院还在烟台、广东、上海等地成立分院,弘扬内画艺术。
作为鲁派内画艺术的领军人物,张广庆在从事内画艺术创作的同时,一直在为内画艺术的繁荣而奔走、忙碌,承担着社会责任。
2006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落户该院,张广庆担任会长至今。2007年,在他的倡导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评出了建国以来第一批“中国内画艺术大师”,前后共28人,使得内画艺术家在世人眼中得到一次权威性的认可。他恢复了鼻烟壶专业刊物《中国鼻烟壶》,现在已出版5期。2014年,在他的努力下,鲁派内画成功申报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