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农耕>>正文
特稿:乌江贡米的前世今生(组图)
2016-06-07 09:38:24
作者:宋进林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乌江大米荣获殊荣

乌江水稻一望黄

    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位于黑河中游,这里以盛产“乌江大米”而闻名,自古以来,这里溪流密布、水量充足、土地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稻米生产条件。

    据地方志记载,“张掖所产稻有粳、糯二种,生长期长,品质特好,以乌江堡所产稻米最著名,曾作为贡米进献朝廷。”乌江稻米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据《旧唐书.郭元振传》记载:“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甘州刺史李汉通置屯田,稻丰收穗,一嫌数十解,积军粮数十年。”可见当时水稻种植已经颇具规模。到明、清时期,张掖水稻种植沿黑河流域迅速发展,已形成东至甘州城北靖安,西到高台县西北的黑泉、罗城,绵延二百里的水稻产区。〔明〕弘治初年,甘州行太仆寺卿(后官至刑部右侍郎)郭绅有《观刈稻诗》云:“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始勤东作同千耦,终庆西成满万箱。怪得田家频鼓腹,年丰又遇世平康。”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张掖稻田连片、水稻丰收、社会相对稳定的景象。〔民国〕诗人罗家伦也有《咏五云楼》诗云:“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这是对古甘州水乡的真实写照,而古甘州乌江堡则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乌江贡米”历史悠久,据〔清〕《重刊甘镇志》记载,元代甘州所产的白米、白麦均列为朝廷贡品。乌江稻米体长个大,外形独特,米体成鞋底状,两头粗中间略细,一粒米体的长度一般在7-8毫米,其色泽晶莹剔透,宛如翠玉,口感颇佳,米香浓郁,入口筋柔,品质优良,不仅是封建王朝皇家御膳房的上等美味,而且也是张掖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据当地老人回忆,乌江传统种植的“白芒稻”、“黑芒稻”生产出的大米口感非常好,“煮成米饭一粒一粒互不粘连,熬一顿稀饭,满屋子都是米香味”。乌江也因盛产优质的稻米而赢得了“鱼米之乡”和“塞外江南”的美称。

    乌江稻米生产是在曲折中发展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水稻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乌江稻米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据有关史料记载:"1954年,乌江乡水稻劳模苗稼组织互助组开展改水稻撒播为插秧的试验,单产比撒播高出百余斤。”1985年,开展水稻丰产栽培试验工作。从宁夏请来水稻专家,实地传授育秧移栽技术。1990年,张掖被省、地列为水稻基地建设市(县)之一。当年省上投资44万元,用于水稻技术培训、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开发荒地、水利建设等。同年省农业厅投资60万元,用于乌江治理盐碱潮化地,促进水稻生产的发展。1991年,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获得成功,水稻平均单产比水育密植稻增产150公斤左右,这是乌江水稻种植史上的一次革命,乌江稻米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5年,乌江大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2006年,乌江镇水稻种植面积达7860亩。其中,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村有5个。到2007年,全镇水稻总面积达到了1. 3万亩。全镇水稻产业经济总收入可达1400多万元。2007年2月,乌江镇组织考察组,赴宁夏银川、青铜峡等地,就水稻种植技术、水稻品种、水稻农机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引进了适应甘州区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的4个优质稻种。经过新品种试验示范,确定稻米品质较好的“珍玉一号”为全镇水稻产业的当家良种,并在全镇大面积推广种植。到2008年,全镇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 5万亩。水稻品种的引进虽然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传统乌江水稻种植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从2010年开始,由于制种玉米面积产值逐年上扬,加之许多村社实施排阴治碱项目,降低了地下水位,部分水田改成了旱田,改种成了制种玉米,水稻面积逐年缩减,且传统的乌江老品种水稻几乎销声匿迹。到2015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已不足百亩,只有83亩。一个繁衍千百年的优良品种“乌江贡米”品牌濒临消失。

    传统的乌江大米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耕作,是典型的有机大米。据张掖市农科院生态高质农业研究所所长郑荣介绍,她曾带着乌江大米及国内驰名的另外三类大米前往北京一家权威专业食品营养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发现乌江大米硒含量为4.52微克/100克,而另外三类大米的硒含量均为3微克/100克,乌江大米维生素B1含量为0.13毫克/100克,而其他三类大米都仅为0.02毫克/100克。其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均比其他地区要高出许多,尤其是人体所需的硒含量要高出好几倍。乌江大米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难道就这样让它悄然消失?

    乌江稻米传统品种的遭遇,引起了张掖市以及甘州区的高度重视。自2013年起,由张掖市农科院牵头的抢救性保护工作随即展开。要保护,首先要找到原始的传统品种。然而,由于弃种多年,寻找“黑芒稻”“白芒稻”两个品种的工作困难重重。据史料记载,传统的乌江稻米最明显的特征是种脐上有一道淡淡的红线。连续两年,张掖市农科院技术人员走遍了张掖市基层粮管所和当地的水稻种植大户,但都没有发现“黑芒稻”“白芒稻”的踪迹。

    2015年8月的一天,张掖市农科院院长刘建勋带着几位农业专家走进了毗邻乌江镇的靖安乡新沟村村民曹学林的家。种稻大户曹学林从家里找出了一袋几年前的稻种。打开口袋,寻找传统稻种心切的农业专家们,用他们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从口袋中找到了几粒“白芒稻”。这一发现,使在场的专家激动不已。之后,他们将这袋稻种摊开,一粒一粒仔细分辨。整整一个下午,从中找到了2000多粒“白芒稻”和28粒“黑芒稻”。甘州区政府、张掖市农科院迅速启动乌江大米抢救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并与湖南省农科院海南实验基地取得联系,准备将稻种送到那里进行扩繁。今年3月,乌江传统稻种赴南扩繁取得成功,尤为可喜的是,“黑芒稻”由28粒扩繁至1200多粒。4月,乌江稻米本地扩繁工作启动。经慎重筛选,甘州区决定由种植经验丰富的平原村富海农机耕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南繁而来的传统稻种进行扩繁,张掖市农科院提供技术服务。与此同时,张掖市农科院还派出3名农业技术人员在乌江镇设立专门的科研工作室,就乌江稻米传统品种进行培育、研究。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布袋行动拒绝污染 碧水蓝天指日可待(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布袋行动拒绝污染 碧水蓝天指日可待(组图)
·你好吗,吐尼牙孜(组图)
·曹志敏:原野上漂洒着绿色的梦(图)
·特稿:昔阳县 抢抓农时赶春耕(组图)
·特稿:山东淄川:农家乐农家菜农家宴(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芷江编办佰瀑峡“放生鱼苗”创文明旅游(组图
特稿:乌江贡米的前世今生(组图)
陈贻光:央视《绿色中国.览夏篇》摄制组在井冈山拍摄
特稿:央视《绿色中国.览夏篇》摄制组在井冈山拍摄采
文晓宇、文江川、任德鑫:老军垦人的回忆节选(续五
特稿:老军垦人的回忆节选(续五)——无私奉献做好
特稿:第十五届新国风诗人节在京举行(组图)
第十五届新国风诗人节在京举行(组图)
李学叶、布铁威:第十五届新国风诗人节在京举行(组
特稿:第十五届新国风诗人节在京举行(组图)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