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女人,是一个平凡而又极不普通的女人。 全国民办学校优秀校长 河北省第十一届妇女代表 河北省十佳进城创业建功明星 河北省十佳企业策划家 石家庄市十大才女 石家庄市新华区政协委员 石家庄市民营女企业家商会常务副会长 石家庄市邢台商会常务副会长 石家庄市民营女企业家商会新华商会会长 这就是曹志敏。 这一串串职位和荣誉在曹志敏肩上承载着历经艰辛的苦辣酸甜,也承载着成功后的欢歌笑语。 在曹志敏荣誉背后又流淌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14岁,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走进曹志敏就走进了精彩。 城乡差别是个历史难题,特别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尤为突出,农民被称做农民兄弟,工人被称为工人老大哥,其收入差别之大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农村户口、城镇户口成了乡下人和城里人区分的“衣冠”,乡下人尽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换来的只是微薄的收入,甚至饥不果腹。隆尧地处平原,夏日麦浪滚滚,稻花飘香,秋天田野一片青纱帐。平原一派美景,但对城市、对城里人的向往像野马无缰般地纵横驰骋。
曹志敏也做着同样的梦。
乡下人大都羞涩自卑,常常把梦想和憧憬埋在心里,但,对城里人的羡慕透过眼神依然清晰可判。城里人来了,小姑娘、小小子追逐围观透着好奇,大姑娘、小伙子躲的远远地掩饰着自卑。曹志敏却显得与众不同,不躲避、不掩饰而是大大方方的和城里人交流攀谈,落落大方。
曹志敏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第四个年头,出生在邢台市隆尧县一个名叫大曹庄的平原小村。父母都是党员,父亲在打元氏的时候,饮弹致残,以三等残废军人之身退伍回村任村委会主任;母亲13岁入党。对此曹志敏颇引以为豪,常说自己是革命家庭。这个家庭养育了7个儿女,曹志敏行五,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性格泼辣大胆敢作敢为做事特有主见。因为家庭人口多,日子过的结结巴巴。然而,这个家庭人际交往频繁,人来我往,曹志敏打小就见多识广。她说,咱得学会自己长大。家里孩子多,其他的兄弟姐妹经常被父母“修理”,她却不,父母说,这闺女眼里有活。该干的活,干;该做的事,做。为什么?就是为了不讨打。
正因为如此,尽管家里吃的是萝卜干红高粱,曹志敏在穿着打扮上却从来不委屈自己,衣服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偶尔自己动手做个小服饰,显得格外另类,光彩照人。
爱美是人的天性,更是女孩子的天性。14岁那年,曹志敏初中毕业了,她和同学们走出平原乡村到县城隆尧照毕业照。妈妈给了她五元钱。大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城里人穿着精干时尚,吸足了农村来的同学们的眼球,他们左顾右盼,羡慕不已。面对城里人,她曾经让同班同学感到光彩照人的衣服显得黯然无光,她想,这么漂亮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14岁,曹志敏在这个年龄踏入了人生新旅。
机缘巧合,在县城供销社门口,一对夫妇做剪裁生意。剪裁一件三角、锁边每件三毛。她驻足半天,半天的时间,夫妇俩几十元收入囊中,而家里当时连20块钱都没有。这给她幼小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的震撼,一个超乎寻常的决定自此埋下种子。
改变生活不一定非要种地,当一辈子农民改变不了生活。这种想法对于当时的乡下人而言,几乎是离经叛道,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全家人的时候,支持率基本为零,母亲反应尤为强烈。她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五”锁在屋里,想把女儿“不切实际”的梦想打碎。最后,妈妈哭了,她没哭,妈妈妥协了,她的意志更加坚定。
当时,石家庄城角庄有一家裁剪学校,收音机每天做广告:本期学不会的下期免费再学。曹志敏想法,现在看起来非常简单,她就是要去外面走走看看,学习学习裁剪技术。妈妈虽然妥协了,但是钱又成了问题。借了一圈,就借来了20元。之后的事情显得格外出奇,娘俩居然向县长借来了60元钱。当时的县长叫曹增印,大胆有魄力,当曹志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县长的时候,曹县长频频点头,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大大方方的拿出60元钱和60斤粮票,嘱咐她好好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多长本事。到现在曹志敏提及曹县长依旧唏嘘不已,她说,曹县长给了我前途,是我没齿难忘的恩人!
她带着一把剪刀来到省会,来到石家庄,开始了未来的成功之旅。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其他学员走了,她没走,她要重复学习一个月,夯实基础。老师说,孩子你怎么不走啊?她说,广告上说本期学不会,下期再学呀。老师笑,曹志敏也笑。
都市里的繁华,震撼着她的心灵,她根本没想走,她想做城里人,而且做大城市的人。
两个月说过去就过去了,该学的,学了,该会的,会了,而且烂熟于心,她还是没有走。老师又问:“小敏,还不走呀?”她说:“老师我帮你干活吧,你管我吃就行了。”
于是,擦黑板,扫卫生,接待新学员能干都干,老师夸她,真是有心的孩子。
又是机缘巧合,一天,主讲老师病了,百八十号学生,干巴巴地等着老师上课。校长说,救急如救火,小敏你上。
那天,曹志敏一夜未眠,她对着镜子反复演练,直到滚瓜烂熟。第二天,因为个子矮小,她只能做在操作板上授课,一节课下来,几乎完美。老师康复复课,学生们嚷着,“让小老师讲啊!”。老师非常大度,说,“小敏,那你就讲”。
从此,刚刚来大城市不足三个月的曹志敏手执教鞭当起了老师,而且,每月有了15元的收入。她欣欣然不能自己,她给当兵的哥哥写信:哥,我挣钱了。她给家乡的父母写信:爹妈,我挣钱了。大家半信半疑,小敏真的出息啦?
小敏真的出息了,她不满足现状。她所在的裁剪学校,技法单一,款式单调,多以列宁装、学生装、军便服为主,连西服剪裁都没有。她决定北上北京进修。
舅舅在北京当兵多少年,他帮助外甥女联系了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当了一名旁听生。为了不给舅舅一家添麻烦,她白天听课,晚上打工,自食其力。一年之后学业完成,她回到了石家庄城角庄裁剪学校,想报答老师、校长的培育之恩。可是,她失望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没了。她失业了,这就意味着她梦想城里人的生活破碎了。
好在,梦犹在,这时候显示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曹志敏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她在另一个服装裁剪班找到一份工作,她拼命工作,想多一份收入,然而,老板很黑,几个月下来,没给过她一分钱。那些日子,她几乎每天都是馒头白水,白水馒头。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囊中羞涩,她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连馒头都买不起了,在讲台上,她晕倒了。醒来时,那些大姐姐学员都围在她的病床前嘘寒问暖。这些大姐姐们得知了她的情况,毅然施以援手,轮流为她送饭。就是在这样的危难中,她依然没有轻言放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走出困境就走向希望,桥东区培训中心的刘主任知道了她的情况,说,小敏自己干吧!
自己干也不容易,要当地派出所证明信,500元押金。曾经的学员大姐姐们再次伸出温暖的手,大家每人五块钱,凑了300,曹志敏在家筹集了200,“曹志敏服装裁剪学校”在鞭炮的爆裂声中诞生。
时间,1983年10月1日国庆节,当时,曹志敏19岁。
第一期,收入2000多元,曹志敏从这时起完成了农村女娃、学员、老师到校长的社会角色转换,也为她今后走进辉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智慧和成功是在困难中走出来的
学校成功了,曹志敏成功了。几经拼搏曹志敏融入大城市,她实现了自己的少女时的梦想,成了地地道道的城里人,而且比一般的城里人更富有、更自在、更潇洒、更气派。那个农村户口的枷锁变得可有可无。
人生必然要历经风风雨雨,人生必须要走过沟沟坎坎,人生一定要经受艰难困苦。曹志敏常说,吃亏是福,智慧和成功是在困难中走出来的。
事业成功为曹志敏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大哥大、电动车等等都有了,但是,前进中的困难依然接踵而至,不期而遇。
把事业做强做大,是挡不住的洪水在曹志敏心中汹涌澎湃。
1998年.曹志敏励志要扩大学校规模,她花了30万元承租了一个部队闲置营房,专业设置延伸到了机械制造、数控机床、氩弧焊等不同专业体系,除留在丈夫手里10万元,她几乎花尽了全部所有。
困难说来就来——非典来了,学校人进不来,也出不去,招生更是无从谈起。没有学员,工作人员、教职员工工资一个都不能少,仅有的10万元,也在丈夫手里因为单位封闭不能支取,曹志敏水穷山尽。
一下子,她变得很无助,感觉自己挺可怜。她想起了一个挺有钱的姐妹。用仅存的一点小钱,请人家吃了羊肉串。她希望借2万元,先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玩笑中,这位姐妹无意中说了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曹志敏心被灼伤了,她强作欢颜,把眼泪吞进肚子。第二天,当那个姐妹打电话通知她的时候,她拒绝了。
伤不起,真的伤不起。然而,困难面前不低头,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品质。面对空空如也的营房,她突然豁然开朗——这不是钱吗?于是,她开始把宽裕的房屋、空地转租,一下子收了100多万。不仅把投入全部收回,还净剩几十万。
曹志敏说,要感谢关怀,也要感谢困难,在困难面前人往往会置之死地而后生。
吃亏是福,智慧和成功是在困难中走出来的,听起来朴实无华,但极富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