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绪岳民俗博物馆体验老织布机。 闫盛霆摄
中红网山东淄博2018年3月27日电(闫盛霆、郗文娇、闻其东)到博物馆里感受农耕文化、民风民俗,利用模拟技术进行陶瓷工艺体验,近距离触摸刻瓷、内画艺术......在聊斋故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让更多的淄川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盛世文化自繁华。近日,淄川绪岳民俗博物馆、源一刻瓷博物馆、寅瑄乡愁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列入全国博物馆名录,数量位居全市第一。目前,淄川区共有博物馆11家,涵盖农耕文化、陶瓷文化、内画艺术、煤炭文化等方面,促进了对淄川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打造“乡愁之地” 体验民俗文化
乡愁是什么?对淄川区松龄路小赵村的老人们来说,乡愁可能就是寅瑄乡愁博物馆里那一架颇有年代感的缝纫机,村里的老人们看到它,就能想起小时候排队等着用这个缝纫机做新衣服的故事。
2016年5月,村民王昌花自费创办的寅瑄乡愁博物馆开馆。她把乡愁“装”进了这座充满乡村记忆的小小博物馆,为人们保留一块“乡愁之地”。
馆中的水井、石磨坊、场院等还原了曾经的劳动场景,让人们在参观的同时,通过一件件藏品打开尘封的历史记忆,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目前,馆中有1000余件藏品,其中民俗藏品500余件,古钱币和淄博陶瓷700余件,是历代农民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见证物,充分反映了鲁中地区农村社会的典章制度、社会经济、民风民俗。
从清朝中叶开始,小赵村的先人们就开始搓草绳养家糊口,这种小手工业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寅瑄乡愁博物馆对搓草绳的制作过程给予了详细的展示,还在为这种小手工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父辈们留下的这些生产生活工具养育了我们,也体现了那个年代的民俗。希望参观者们能够不忘初心,记住乡愁。”馆长王昌花表示。
在昆仑镇张李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院落。走进院子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的老物件,从锄镰锨镢到石碾石磨,瓶子、罐子、照片、灯罩,林林总总共有2000多件。这是淄川区第一家民办博物馆—淄川绪岳民俗博物馆所在地。
这个占地600余平方米的农家院落集中了原馆长王绪岳三十余年的心血。他自费收集农耕、灌溉、户织传统等农用器具,全面地反映中国北方农村上世纪生产与生活风貌。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目前该馆已成为向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场所,接受2万余人(次)参观。
挖掘文化内涵 展现文化魅力
一壶一世界、方寸绘乾坤。在青岭内画鼻烟壶博物馆,来自淄博理工学校陶艺班的学生们对300多件内画藏品倍感惊奇。黄英、娇娜、翩翩等聊斋形象在18个8厘米高的内画瓶中活灵活现,发丝、衣褶清晰可见……这一件件让人叹为观止的内画作品,都源自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派内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新的时代下,文化体验、传承方式日益多元化。博物馆承载的传统文化力量对更好地构筑文化精神、文化价值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
青瓷碎片铺成的水池,鹅卵石铸成的墙壁,在淄博昆仑陶瓷博物馆入口处,每一个小细节都体现出陶瓷元素。一进门,头顶是外形为馒头窑形状的球幕影院,旁边的墙体全部用木柴作装饰,与对面的窑炉相互辉映。木与火的结合,既是陶瓷生产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有薪火传承之意。在这里,可以看到淄博瓷厂出身的陶瓷艺术大师及其艺术品,了解淄博陶瓷史、陶瓷生产工艺展示,还可以进行陶瓷制作互动。当年的储料池、球磨机完整如初,与建筑浑然一体。这是一个集展览、研究、培训、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馆,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也为陶瓷艺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