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江氏传说
婺源,一个古今名人辈出的地方。南宋著名诗人朱熹的这首诗,就是赞美自己的家乡婺源。
婺源江湾村,这颗在绿水青山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村前一座古香古色的牌楼上,如今还有江氏名人亲笔题写的“江湾”二字,他的祖籍,就在婺源县江湾村。
江湾村位于婺源县城紫阳镇东部、江湾水下游梨园河的一个河湾处,距县城28公里。原名云湾,因萧江氏迁此后,子孙繁衍成旺族,以姓氏改村名为江湾。江湾村的江氏之先祖原本姓萧,故曰萧江氏。萧氏在中国历史上显赫辉煌,三千多年来,先后出过帝王、名臣大将。那么,萧氏又是怎样变为江氏的呢?
据《兰陵萧氏二书》记载,江湾的萧江氏乃西汉初宰相萧何的后裔。萧何之后传至南北朝时, 萧衍做了高祖武帝,江湾的萧江氏乃是高祖武帝的长子即昭明太子萧统之后嗣。到了唐代,这一派中的萧氏曾有八人相继出任宰相,史称唐朝萧氏“八叶宰相”。
据史料记载,“八叶宰相”之一的萧遘之仲子萧祯,在任江南节度使时,因父蒙难,隐居安徽歙县篁墩,为避祸害,又“念先世从北渡江而来,遂易萧姓以为江氏。凡江氏宗于萧者,此其鼻祖也”(出自《萧江全谱》)。自萧祯易姓江后,江祯即为萧江一世祖。二世祖江董是江祯的长子,因其由歙县篁墩迁婺源水路皋径,成为婺源萧江始祖,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迁来云湾,子孙逐渐繁衍成为云湾的巨族,故改云湾为江湾。
江湾钟灵毓秀
何以见得江湾人杰地灵呢?这是因为 江湾地处群山怀抱的河谷地带, 山明水秀,松竹连绵,白墙黛瓦的徽派风格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
江湾处于群山环抱的河谷地带,梨园河由东而西呈“S”形经村南侧流过。村落坐北朝南,背(北)靠后龙山,前临梨园河。说起后龙山,江湾人自豪地与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联在一起,对我们说,毛泽东受荫于前龙山,我们江湾人得益于后龙山,江湾村的龙脉山,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
山之东北有“仙人桥”。仙人桥系由人工垒土造的一道山梁,长约100米,顶宽70厘米,它是古人信奉风水观念的产物。相传,因为江湾由东北灵山经硃笔尖蜿蜒至后龙山的山(龙)脉,在此断开了,“地仙”(风水先生)言,江氏一族若想兴盛,则须将此缺口堵上,接通龙脉,方可兴旺发达;信奉风水的江氏接受了地仙的指点,于是垒土造成这道仙人桥,且“桥”面还有意识地垒成呈波浪形弯曲的龙游状,以此造型来说明这是一条活龙。
江湾符合理想的风水格局,处于群山环抱的河谷地带,梨园河由东而西呈“S”形经村南侧流过。村落坐北朝南,背(北)靠后龙山,前临梨园河。河的南岸有攸山清澈的梨园河水,潺潺地流着,环绕着宁静的江湾村,清沏的河水平静地流淌,如同在吟唱着一首甜美天人合一的情歌。江湾村就是处于这样的风水格局 ,一方风水养育一方人的灵性。
江湾人文荟萃
江湾人文荟萃,萧江氏一族,入仕者众多。萧江氏迁居江湾后,文风素盛。据民国《婺源县志》记载,江湾由科举或荐辟等步入仕途、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者,有24人;江湾潜心著书立说、光耀词林者计19人,著作达92部,且都是历代名人。
其中名声最著者,乃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还有诸如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清代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任七品以上仕宦有25人,是婺源书乡代表 。
江湾固然有好风水,但是重要的是历史
上江湾人注重教育。萧江氏迁居江湾后,一直注重对人才的培育,正如《萧江全谱·祠规》中所言:“子孙幼冲时,……必慎择严师、贤友教之正学,造就其才,光显门户。”为此,萧江氏一族文风素盛,以才入仕者也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