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适应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激烈斗争的需要,兵家出现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打仗。因此一些有识之士纷纷研究“擒敌制胜”的军事理论。孙武所处的时代是春秋后期,出生于贵族家庭,又是武将世家,因而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并能接触到军事文献与档案资料。春秋中后期战争十分频繁,孙武总结了战争的经验和规律,使之上升为军事理论,形成了《孙子兵法》十三篇这部伟大著作。后来孙武随父亲流落到吴国,结识了吴王阖闾的谋臣伍子胥。经过伍子胥的推荐孙武带着兵法书稿见到吴王,得到了吴王赏识,任他为将。他曾以三万军队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攻入楚国都城。从此,吴国强盛起来,“以威齐晋,名显诸侯”。此后,孙武辞去军职而隐居乡间,专门修改完善他的《孙子兵法》。
可见,《孙子兵法》的形成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踊跃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印证、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孙子兵法》尽管饱含着光辉的哲学思想,但它毕竟不是哲学专著。它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寓于对战争和军事的论述中的,仍然是朴素的,仍然处于不自觉或半自觉阶段。真正使唯物论、辩证法上升为成熟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学习运用《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现在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不会迷失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