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大多对于老子这段话的解释,一般就是:
使大国再回到以前那种许多小国家的状态,有种种大的器具(“什佰之器”,也有解释为军队的。)而不使用它。使人们看重生死而不随意地外出迁徙,虽然有车船,也不去乘坐。虽然有武器军队也不用。使人们回到远古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中去。这样,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相互之间到老死都不必互相往来交流。
以上的白话直解似乎不错呀,其实不然,这里我们有“另类”的解释:
小国寡民,小是次一等,不是头等的。寡是少,稀有为贵,这也是帝王自称的另一层含义。小国寡民就是反过来将人民群众、把老百姓放在寡——首要的地位上;国家政府次之;君王领袖(儒家要求的是内圣外王的圣人)与管理者则真正地成为人民的公仆。
什佰之器。佰字古时读伯,为古时军队编制单位,百人为佰。佰也是管理一百名军士的长官。古时军队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使有(老子认为还是要有强大的军队)什佰之器而不用,就是即使有强大的军队也不需要使用它了。
使民重死。让人民富裕起来,生活美满了的人们自然就珍视生命,就“重死”。
虽有舟舆,无所乗之。舟舆,这里引申为事物有可乘之机的工具。乗,乘机,投机取巧。是说虽然有机可乗,但人们不愿、也没有必要去冒险投机。
往来,《易经》之《泰卦》为“小往大来”;《否卦》为“大往小来”。泰否不停地交替,是社会始终动荡不安之象。
“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一幅民心质朴,丰衣足食,国与国之间和睦相处,互不侵犯,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的图景。
与老子同时代的儒家思想也有同样的理解:
《孟子·尽心章句下》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正论》说:“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道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得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国者,小人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
《论语·泰伯篇》载:“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孔子说,对于圣王禹的美德,我是无话可说的了,因为他实在是好的无可挑剔了。他在自己的饮食上非常简朴,然而敬事神明的祭品置办得丰盛整齐;自己平时所穿的衣服很破旧,而在国礼祭祀时所穿戴的衣帽是那样的精美;自己所住的宫室低矮简陋,然而却全身心地致力于农田水利的建设。像这样公而忘私、公私分明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的好君主,真是无话可讲了啊!
古时“天下”与“国家”虽然可以指同一的地域,但老子认为,普遍地适合于老百姓的社会秩序,只有圣人能够建立与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