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阐述了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以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华夏女杰李坚真之所以能从客家山区一个普通的童养媳成长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县委书记、第一位全国妇女部长、第一位女的省纪委和省委书记、第一位女省人大主任,与她所成长家庭的良好家教家风是密不可分的,她的成长成才经历就是对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对个人成长、成才作用最好的诠释。
一、良好家庭家教家风是李坚真成长的沃土
客家人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居住在客家地区的丰山万五公朱氏牢记《朱子家训》——“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继承和发扬崇尚文化、勤奋俭朴、开拓进取的宗风,在清溪(原白溪)祖屋宗祠开设“绍阳书室” 开设初小班,在龙岗梅桥建立 “紫阳学校” 开设高小班,免费对外族招生,各自然村开办私塾,高薪聘请先生,设常田以收租息救济资助贫困家庭学子,从此,朱氏人才辈出。李坚真的养父朱耀宏就是一位在朱子家训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普通的客家人,他虽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却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二、养父多给学费感动先生让李坚真当旁听生
李坚真从出生八个月起就被卖到丰顺县黄金镇蕉头窝的朱耀宏家做童养媳,旧社会绝大多数童养媳的命运是悲惨的,那时,童养媳就是小媳妇,客家话叫做“使婢妹”(家奴)、是养来“做家”干活的。然而,李坚真这个“童养媳”却享受到优厚待遇——养父母开明平和从不重男轻女,把她视为己出,疼爱有加,精心抚养,从小精心呵护着她,宽严并举,因势利导。李坚真刚到朱家时没有名字,养父朱耀宏亲自给她取名叫李见珍,把她当作珍珠宝贝来养。当年, 山区文盲多,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无钱上学,女孩更没资格上学堂,李坚真的养父家是贫苦家庭,然而为了使李坚真能初步识文断字,不当睁眼瞎,10岁时养父母让她带二弟一起到6里外的白溪村上私塾,养父朱耀宏还特意找到私塾先生商量并另付学费钱让李坚真一旁听课,私塾先生破例同意她当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旁听生。老大(原来“丈夫”,后为兄长,)日犬待她如亲妹妹,爱护有加,上小学时也常常带她到学校旁听。十五六岁时母亲常常领她一起担柴到黄金集市上卖,换些油盐布料等生活用品,同时让她见见世面、增长知识。
三、养父母同意并支持李坚真参加革命
李坚真的养父朱耀宏通晓地理,经常走村串户给当地人看风水,见多识广,也见过了当时社会上的很多不平事,对共产党的主张比较认同,在其表哥共产党员刘亚溪的影响带动下,经常帮助地下党做事。1926年5月间,我党早期的农民运动领袖澎湃等人来到蕉头窝李坚真家里召开农运骨干会议,朱日犬参加了会议,李坚真在村旁山岗檀树下放哨,在澎湃的指引下李坚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朱耀宏深明大义非常支持李坚真参加革命,从不限制李坚真的行动,还经常帮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着放哨、送饭等。1928年10月,李坚真当上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在她带领下丰顺县革命队伍蓬勃发展,国民党却对她却恨之入骨,到处张贴悬赏抓她的告示,养父朱耀宏知道后非常担心,劝她到南洋投靠亲戚,李坚真坚决不同意,坚持留下来继续革命斗争。在丰顺暴动的一次战斗中,李坚真不幸受伤,养父朱耀宏非常心疼,把她藏在人迹罕至的猫狸窝养伤,全家里人连续几个月冒着生命危险为李坚真送饭送药,直至李坚真伤愈重返革命队伍。
四、养父母同意李坚真由童养媳转为女儿身份
李坚真跟随彭湃参加革命后,认识到童养媳是封建遗留的糟粕,严重阻碍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她和“小丈夫”形同兄妹,只有兄妹之情,两人商量后,决定向父母提出解除童养媳关系,共同反抗封建社会的“童养媳”婚姻制度,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养父母充分尊重她的人格尊严——同意她由童养媳转变为养女,并保留李姓的深明大义壮举,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