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兰原名魏兰兰,1940年11月生于延安,在延安保育院长大。在战争年代随父母转展南北,饱受战火洗礼。1948年进西柏坡下东峪中直育英小学,1949年随学校进京,是育英学校第二届毕业生。1954年进师大女附中。1960年参军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5年10月毕业。1997年退休。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师职干部,大校级衔。曾兼任东南大学、哈工大和原华东船舶工业大学教授,中国惯性学会副秘书长。
魏兰同志曾先后在原六机部七院、原国防科委、原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工作。1965年至1978年在七院科技部工作期间,主管我国海军第一代舰用惯性导航系的研制,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壹等奖;1978年至1997年在国防科委、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科技部工作期间,曾主管过国家级重点工程第一代核潜艇和“远望号”远洋卫星测量船的研制管理,这两项工程均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与之配套的46项技术配套项目获国防科技进步奖;参加过12型舰艇58次海上试验,参加了东风5号洲际导弹全程试验末区海上试验现场组织工作,及第一代潜地导弹3次海上大型试验的现场组织协调工作;参加了第一次核潜艇南海大深度深潜试验,创海军史女子大深度下潜记录。荣立三等功和多次嘉奖。曾撰写了学术著作17篇,有的在中、俄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家科协全国第二次代表会议上宣读并发表,有的刊登在国家有关一级刊物。
2003年3月,国家科技部会同总装备部组织跨部门的专家组(魏兰是成员之一),开展“我国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课题研究。由此,在我国率先提出了“军民融合”的理念。研究成果为国家制订2020年中长期科技规划提供了咨询意见,同时得到了中央髙层领导的髙度重视和肯定,为党中央战略决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的战略方针,魏兰参与策划和组织了60多次的“民参军”活动,并与丁锋同志一起编撰了《民企参军必读》。
魏兰积极参加红色文化活动,并与丁锋同志一起编撰了《魏传统书法精品选》、《魏传统诗选》、《魏传统诗词全集》。
从2012年起,用3年时间,魏兰与两弹一星历史研究分会核潜艇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一起组织编撰了《中国核潜艇之路》,这是一部110多万字的巨著,此举为传承弘扬核潜艇精神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