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修复的老校门坐落在小学部东南角上
东东在送同学的新作上签名留念
老育英沙盘-田野摄影
我们完成了五幅合成照片图
在主楼前合影
展示东东新作《军事外交赋》
今天,我们回来了—— 育英学校的校友们。 看到修复的中直育英学校的老校门⑴, 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1958年进校学习时, 我们这些小学生感觉校园好大好大, 教室和宿舍相连——全部有走廊, 下雨也可以上体育课——学校有风雨操场! 还有高大的礼堂、宽阔的操场, 藏书万卷的图书馆、芳香的芙蓉树…… 当然更忘不了, 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园, 里面有调皮的猴子、漂亮的孔雀、五彩小鸟, 还有可爱的小白兔和山羊。
变了,当我们再返回校园, 暂新的学校使我们眼前一亮—— 不认识了,好像来到了另一个校园!? 步入校门就感到了历史哲人思想的厚重⑵, 巨大山石⑶立在主广场上, 据说是来自井冈山的红色山岗; 新教学楼座落有致,现代感强, 刚建好的国学院⑷古色古香,建在南墙; 老校长韩作黎⑸的半身肖像座在操场东向, 教学楼间的每块空地上, 都有色彩斑斓、让学子们充满遐想的地方⑹。
在校生主动上前问候, 校领导满面笑容迎侯路旁。 我带着未能返校的老教师的嘱托⑺, 浏览时问到了一位有20年教龄的女老师—— 老教学楼南面的成排大树曾经是什么模样? 她告诉我1994年她来校工作时的印象, 好像是梧桐树——大叶梧桐,现在校内还有几棵, 但原址已是高耸的大楼占据了校园的西南方。 她问到我离校的时间?——答曰:1964年⑻, 哇,比她的教龄还长30年! 我却突然意识到, 真的有把年纪了——居然自己还不理会, 此时的心态俨然还像童年一样。 虽然我们的老校园变成了模型⑼, 但记忆已经永远定格——刻在了我们的心上。
在“思聪楼”⑽教室里, 十二届的校友们相聚了, 我班到校13人,是本年级中返校最多的一个班⑾。 在校学生做了接待工作的精心准备, 有录像、有座谈、有礼物⑿、有展现⒀, 东东又带来了新作⒁, 各班的同学也一起欢快座谈。 大家聚会在校园门口合影, 还留下了返校的真情感言(卡片)。
流水如梭,时光飞转, 当我们回首童年往事, 自然是感慨万千。 忘不了老教师们的辛勤培育, 也忘不了生活老师的“麻麻烦烦”⒂; 忘不了参演“兔妈妈种萝卜”⒃上了中央电视台, 更忘不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唱响蓝天⒄。
再见了——我们的母校育英, 离开你已50年, 我们成长了,可以让母校放心, 各行各业的栋梁中有我们的身影; 离开你已50年, 我们成熟了,可以让母校宽心, 在退休的日子里,我们又有了新的标杆⒅。 红色校园里结出的种子, 发芽、开花、结果了, 又开始了“晚霞”的新征程。 这是我们留给园丁们的欣慰, 更是校友们为母校献上的一份厚礼重重! 不是金钱可以衡量, 不是官位可以标榜, 我们无愧于育英学校的基础培养。 祝愿母校永远走在新的起点上, 培育一代又一代国家的栋梁!
2013年10月28日记 北京
注释:
⑴育英学校已重建,老校园基本上都拆掉翻建了。学校根据老校友的呼吁,2012年学校修复了老校门,坐落在小学部东南角上。 ⑵进学校大门有一条66米长的“问道路”,镌刻有66句名言警句,分为“学习篇”、“修身篇”、“励志篇”,是学生入校第一课。 ⑶“江山社稷石”取自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寓意不忘建国之基石。底座上有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启骧书写的“江山社稷”(正面)和“祖国、真理、责任”(背面)题词。 ⑷学校的“西翠国学院”给学生们一个感受中国古老文化传统的真实体验场所。 ⑸韩作黎是学校第二任校长,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为了明天”的办学理念。 ⑹学校在校园内设立了数个小广场,分别起名为银杏、山楂树、白玉兰、碧桐、翠竹和红色校史广场等。 ⑺我班主任李默老师因故未到校,他嘱咐我查问一下教师楼南边的树是什么树?(八届田野同学告诉我是大杨树,也好像有几棵榕树。谁对?) ⑻第十二届毕业生1958年进校(是第一批学习汉语拼音的学生,在进入电脑时代的今天,我们打好了基础,受益匪浅),住校学习六年,1964年7月离校。 ⑼育英老校园的模型,由中直育英学校校友会提议,老校友自愿捐款建成。(我班捐助2400元,是大家前两次活动交纳的余款,所以未再征集,张利落实)。校园模型由13届校友完成,放在主楼大厅门口右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