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难忘母校
返育英母校——写在2013年10月27日校庆65周年返校日
2013-12-09 11:26:30
作者:第十二届校友 陈华(陈小娃)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012年修复的老校门坐落在小学部东南角上

东东在送同学的新作上签名留念

老育英沙盘-田野摄影

我们完成了五幅合成照片图

在主楼前合影

展示东东新作《军事外交赋》

    今天,我们回来了——
    育英学校的校友们。
    看到修复的中直育英学校的老校门⑴,
    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1958年进校学习时,
    我们这些小学生感觉校园好大好大,
    教室和宿舍相连——全部有走廊,
    下雨也可以上体育课——学校有风雨操场!
    还有高大的礼堂、宽阔的操场,
    藏书万卷的图书馆、芳香的芙蓉树……
    当然更忘不了,
    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园,
    里面有调皮的猴子、漂亮的孔雀、五彩小鸟,
    还有可爱的小白兔和山羊。

    变了,当我们再返回校园,
    暂新的学校使我们眼前一亮——
    不认识了,好像来到了另一个校园!?
    步入校门就感到了历史哲人思想的厚重⑵,
    巨大山石⑶立在主广场上,
    据说是来自井冈山的红色山岗;
    新教学楼座落有致,现代感强,
    刚建好的国学院⑷古色古香,建在南墙;
    老校长韩作黎⑸的半身肖像座在操场东向,
    教学楼间的每块空地上,
    都有色彩斑斓、让学子们充满遐想的地方⑹。

    在校生主动上前问候,
    校领导满面笑容迎侯路旁。
    我带着未能返校的老教师的嘱托⑺,
    浏览时问到了一位有20年教龄的女老师——
    老教学楼南面的成排大树曾经是什么模样?
    她告诉我1994年她来校工作时的印象,
    好像是梧桐树——大叶梧桐,现在校内还有几棵,
    但原址已是高耸的大楼占据了校园的西南方。
    她问到我离校的时间?——答曰:1964年⑻,
    哇,比她的教龄还长30年!
    我却突然意识到,
    真的有把年纪了——居然自己还不理会,
    此时的心态俨然还像童年一样。
    虽然我们的老校园变成了模型⑼,
    但记忆已经永远定格——刻在了我们的心上。

    在“思聪楼”⑽教室里,
    十二届的校友们相聚了,
    我班到校13人,是本年级中返校最多的一个班⑾。
    在校学生做了接待工作的精心准备,
    有录像、有座谈、有礼物⑿、有展现⒀,
    东东又带来了新作⒁,
    各班的同学也一起欢快座谈。
    大家聚会在校园门口合影,
    还留下了返校的真情感言(卡片)。

    流水如梭,时光飞转,
    当我们回首童年往事,
    自然是感慨万千。
    忘不了老教师们的辛勤培育,
    也忘不了生活老师的“麻麻烦烦”⒂;
    忘不了参演“兔妈妈种萝卜”⒃上了中央电视台,
    更忘不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唱响蓝天⒄。

    再见了——我们的母校育英,
    离开你已50年,
    我们成长了,可以让母校放心,
    各行各业的栋梁中有我们的身影;
    离开你已50年,
    我们成熟了,可以让母校宽心,
    在退休的日子里,我们又有了新的标杆⒅。
    红色校园里结出的种子,
    发芽、开花、结果了,
    又开始了“晚霞”的新征程。
    这是我们留给园丁们的欣慰,
    更是校友们为母校献上的一份厚礼重重!
    不是金钱可以衡量,
    不是官位可以标榜,
    我们无愧于育英学校的基础培养。
    祝愿母校永远走在新的起点上,
    培育一代又一代国家的栋梁!

    2013年10月28日记  北京

    注释:

    ⑴育英学校已重建,老校园基本上都拆掉翻建了。学校根据老校友的呼吁,2012年学校修复了老校门,坐落在小学部东南角上。
    ⑵进学校大门有一条66米长的“问道路”,镌刻有66句名言警句,分为“学习篇”、“修身篇”、“励志篇”,是学生入校第一课。
    ⑶“江山社稷石”取自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寓意不忘建国之基石。底座上有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启骧书写的“江山社稷”(正面)和“祖国、真理、责任”(背面)题词。
    ⑷学校的“西翠国学院”给学生们一个感受中国古老文化传统的真实体验场所。
    ⑸韩作黎是学校第二任校长,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为了明天”的办学理念。
    ⑹学校在校园内设立了数个小广场,分别起名为银杏、山楂树、白玉兰、碧桐、翠竹和红色校史广场等。
    ⑺我班主任李默老师因故未到校,他嘱咐我查问一下教师楼南边的树是什么树?(八届田野同学告诉我是大杨树,也好像有几棵榕树。谁对?)
    ⑻第十二届毕业生1958年进校(是第一批学习汉语拼音的学生,在进入电脑时代的今天,我们打好了基础,受益匪浅),住校学习六年,1964年7月离校。
    ⑼育英老校园的模型,由中直育英学校校友会提议,老校友自愿捐款建成。(我班捐助2400元,是大家前两次活动交纳的余款,所以未再征集,张利落实)。校园模型由13届校友完成,放在主楼大厅门口右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直育英校友的新疆情怀
·下一篇:忆念敬爱的高而全老师
·中秋夜雨
·辉煌60周年·竞相绽放的五朵鲜花——记家乡的五位女少数民族企业家(组图)
·同庆胜利日 共圆中国梦——记9月7日育英校友与南京红后代联谊会的联欢活动(组图)
·永遇乐·阅兵日念双亲
·破阵子·九三北京大阅兵
·北京八一校友会和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的代表前往三零五医吊唁汪东兴同志(组图)
·歌声带给我们力量(组图)
·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代表吊唁万里同志(组图)
·育英学校2015年中考喜报
·北京合唱协会关于开展向宫海燕同志学习的通知
中直育英同学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直育英同学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