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和红岩儿女联谊会”参观团在新疆石河子周总理纪念馆合影。(2011年9月)
左起原省立迪化一中校长中共党员李云扬之子,林基路之子,李云扬的外孙女,李云扬之女,林基路儿媳,作者,林基路的两个女儿林令婉和林枚。(2013年9月)
我是中直育英第11届校友,也是育英接收的第一位维吾尔族学生。育英的少数民族校友还有与我同届的平康•平措汪杰(藏族,其父是第一批藏族共产党员),1届的金星(回族,其父是原延安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金茂岳),12届吉平(蒙族,其父是第一批蒙古族共产党员,第一位少数民族大使),我们中有少数民族的烈士后代,在中央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的后代和开国时建立的民族事务委员会干部的后代……
在育英的六年寄宿制是我终身难忘的。庄重的校门和影壁;主楼走廊上世界名人的挂像;温馨的图书馆;宽敞的室内体育室;可供音乐课和集会两用的大礼堂;假山和动物园至今历历在目。留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快乐幸福的集体生活,团结一心,共同进步和“五爱”精神始终陪伴着我们。
这也是多年后的今天,每一届育英校友都在春节团拜上欢聚一堂,都常在校庆这一天聚会,并组建了校友合唱团。也是在多年后,我们竟在不同的革命传统活动中又再次相遇,互相知道了各自的家庭背景,一同担起了承前启后的使命。
早在198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行了纪念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烈士牺牲40周年活动。育英第1届的校友张虹生(张闻天之子),邵华(毛泽东的儿子毛岸青之夫人)和第2届的毛远新(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之子)被邀参加。我虽然第一次见到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他们的背景,对他们父辈对于新疆解放事业建立的功勋,以及我父亲等少数民族革命青年怎样在中共党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我并不知道在这些大哥大姐中有我育英的校友。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收集和著写我的父亲阿不都木•阿巴索夫同志的指示。阔别多年的我父亲的老战友都纷纷写回忆文章。我也暗自下决心,要把父辈的革命实践写书著卷,永远流传。2010年,在我积极收集有关史料时,远在南京的张虹生校友,热情地帮我联系到了写过纪念我父亲文章的,家住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蔡锦松同志。
2011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的父亲90诞辰之际。我与“西花厅和红岩儿女联谊会”参观团来到我的家乡新疆。我们团中有来自中直育英第4届的童丹宁(童小鹏之子),6届的龙铮(原福州军区副司令龙飞虎之女)和3届的周林歌(原一机部长周子健之女)。童丹宁的父亲,时任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副秘书长、代表团办公厅副主任的童小鹏同志,于1946年12月在南京梅园新村30 号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地,迎领我父亲拜会了董必武同志,并根据中央指示安排了中共南京办事处电台台长彭长贵(现名彭国安)同志随我父亲回到新疆,建立与延安的联系。
在周总理纪念碑、纪念馆参观时,我们看到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当年视察新疆时留下的题词、诗句和照片,再一次激起了我们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崇敬和怀念。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是我们这次红色旅游的最大收获。
2012年12月,我撰写的我父亲的传记《大爱无疆》—我的父亲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和他的良师益友们问世。在向83年聚会的朋友们发放时,了解到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写了父辈的书籍,大家深感到有义务把这段历史发扬光大。
今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又举行了纪念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烈士英勇就义70周年活动。步入60的我们又在父辈战斗过的地方新疆聚集在一起。这次来自中直育英的有毛远新全家,寻找多年的育英第1届的郝流霞(郝冰清的女儿,新疆监狱中的孩子们都称她石头),第2届的邓金娜(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第二任主任邓发的女儿),育英第9届的李小女(瞿秋白的外孙女)。
我们和自治区的领导一同出席了乌鲁木齐烈士陵园的祭奠活动和新建烈士事迹陈列馆的揭幕仪式。纪念馆里丰富细致的展示激起了30—40年代从延安派来新疆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后代们的强烈共鸣。他们共同回忆着当年的监狱生活,追忆着父辈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革命情怀。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泽民故居、新兵营虽然不是第一次来,但是,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由新疆艺术学院演出的《红歌颂英雄 牢记党恩情》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当年坐监狱的孩子们热泪盈眶的与台上演员同唱着《小麻雀》和《囚徒歌》,追忆之情达到了高峰。我们正在努力促成以喜闻乐见的电视剧方式,把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搬上舞台,永保子孙万代后继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