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父辈征程
记南洋华侨女杰黄薇
2014-04-18 14:19:59
作者:朱晴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在中国抗战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为了颂扬海外中华儿女对祖国抗战的贡献,我认识不久的一位新朋友,介绍我去采访抗战时期著名的华侨女记者黄薇。初夏的一天,我叩开了黄薇女士的家门,得以了解这位一度名声显赫的女记者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片断。

    曾作为新加坡《星洲日报》特派记者亲临徐州前线,以百余篇实况报道唤起广大侨胞的抗日热情;曾在菲律宾负责编辑抗日地下报纸《华侨导报》;还被提任过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第一任总编辑。这位新闻界老前辈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则源于少年时代对包办婚姻的反抗。

黄薇出生在福建龙岩,虽是书香世家却也难脱封建陋俗,四五岁时便被许给了当时省议长郑丰稔的二公子。说起来,这位郑议长也算是位开明和善的长者,虽然身居高位,却主动和刚上高小的黄薇通信,还把她信中的错别字一一改正后寄还。高小毕业,黄薇要去厦门的集美学校继续读书,他不但不反对,还表示要给予资助。说起这一点,她至今还心存感激之情。

    在集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黄薇求知欲旺盛,学习之余看了许多书报,开始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她活泼好动,又是学生会委员,学校里的各项活动自然少不了她,而且往往还是主角。同在集美学校读书的郑二公子对此颇不以为然,由于两人从未说过话,他便写信给父亲告状,说她在学校抛头露面,唱歌跳舞还演戏,简直不像个女孩子。郑议长已经从黄薇的信中觉察出了她思想上的变化,看了儿子的信更加担心这个聪颖大方的女孩子将会“飞”走。为了能拴住她,写信要她回家乡完婚,并许诺婚后仍可以继续上学。

    不过十四五岁,哪能就让婚姻羁绊束缚了自己呢?她明确地表示:自己短时间内不可能回去结婚,中学毕业还要上大学,尽管很感谢郑议长多年来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封建的包办婚姻是不合理的,希望能够解除婚约。

    一个普通人家的黄毛丫头竟然敢反抗有权有势的省议长,还大逆不道地提出退婚,这在当时的社会真是匪夷所思之事,一时间议论纷纷不一而足。痛感失望和难堪的郑议长恼羞成怒,不但派人对黄薇的母亲施加压力,而且要动用军队到学校将她强行抓回。黄薇闻讯并未被吓住,在哥哥的帮助下逃离学校,到厦门的一位同窗好友家躲了起来。抗婚终于成功了,但斗争并没有结束。(注:龙岩最早叛逆封建主义的三个女性是:黄薇、张翠君和郑惠英)。一年之后黄薇以优异的成绩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了,集美女子小学要聘请她去任教,却遭到校董的否决,理由是解除婚约是对社会的叛逆,这样的人没有资格为人师表。

    她被激怒了,愤慨地写出了对封建愚顽的控诉,并呼吁社会支持妇女解放的斗争,维护妇女做一个自由人的权利。这篇反对封建腐朽制度的檄文在《厦门日报》发表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的支持和鼓励使黄薇在受到极大鼓舞的同时,也深切地认识了报刊舆论的巨大作用,从而萌发了当新闻记者的念头。

    为了进一步汲取革命思想,黄薇毅然割断了初恋的情丝,奔赴有“马克思主义东方图书馆”之誉的日本求学。抗战爆发后,她又怀着为国捐躯的信念回到祖国,以笔为剑驰骋于抗日救亡的战场

    黄薇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去世后,哥哥把家搬到了南洋。她去探亲时接触到了不少大革命失败后流亡到南洋的进步人士,并通过他们了解到日本翻译出版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便决心前往留学研习,为此,她在倾心相恋的男友和苦心追求的理想之间做出了抉择。

    她考入日本明治大学,除学习政治经济学外,还在新闻系旁听,并很快成为学生左翼团体的领导成员之一。(注:在中共东京支部领导下,黄薇参加发起了“留东妇女会”,并加入“社会科学座谈会”等团体的革命活动)。“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露出狰狞的面目,中国大地燃起了抗战的烽火,她和一大批留日学生一起回国参战,在中共党组织的建议下又赴南洋宣传抗战,半年后作为新加坡《星洲日报》特派记者重返祖国。(注:黄薇此时参加了范长江、夏衍、胡愈之等爱国人士发起的抗日新闻人团体: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前身)。

    参加徐州会战实况采访的武汉战地记者团中,黄薇是惟一的女性。一身戎装加上一头与男子无二的短发,不论是在艰难的行军中,激烈的遭遇战中,还是在紧张危险的突围中,勇敢无畏的她只要不开口讲话绝对看不出是个女性。血与火的残酷洗礼非但没有使她退却,反而把她锻炼得更坚强。满目疮痍的国土,惨遭毁坏的家园,奋勇抗敌的战士,同仇敌忾的百姓,真实地再现于她的笔下,既记录了一页惨烈的史实,更唤起了众多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情。
从前线归来, 鞍马劳顿的她尚未挥去身上的征尘,就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又随世界学联代表团奔赴延安参观访问。在这方革命的圣地,太多的新气象深深地打动了她,吸引着她。想到自己虽然有足够的革命热情,却欠缺系统的革命理论,她由衷地渴望能够留下来学习和工作。

    这期间,毛泽东主席多次与她进行了亲切随和的谈话。针对她的愿望,毛泽东主席说:“当记者也是学习,你是回国参加抗战的惟一华侨女记者,把自己见到的写出来向海外报道,这个工作更有意义。”毛泽东还告诉她:“最近陕甘宁边区各界组织了一个参观团,到晋察冀边区去慰问参观,你可以同他们一起去,看看我们在敌人后方的工作、斗争情况。”

    虽然留在延安是黄薇由衷的心愿,但她还是遵照毛泽东的意思,开始了华北敌后的新历程。马背上长时间的颠簸对身体娇小的她绝不是件轻松的事,可是数千里行程,为了赶时间常常需要快马加鞭。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即便是痛经时也没有掉过队。黄薇在三个多月时间足迹遍及40多个县,采访了聂荣臻、贺龙、萧克、左权、周士第、甘泗淇、舒同、李达、孙志远、陈锡联等八路军著名将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地方权政负责人,抗战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等等。

    她以所见所闻写成的百余篇敌后通讯,或报道共产党领导群众英勇抗战,或揭露日寇在中国令人发指的兽行,或呼吁侨胞以药品等急需物资支援八路军。这些通讯先后在《星洲日报》、《星洲晚报》连载了6个多月,许多华侨报刊纷纷予以转载,在海外读者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不少革命前辈和爱国华侨日后回忆起来都说:当年就是读了黄薇的那些文章而回国参战的。难怪后来这些通讯结成集子出版时,萧克将军写下了这样的题词: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

    “还是去重庆吧,那儿需要你……”左权将军代表共产党说的一席话,使她又辗转来到政治形势与天气一样雾蒙蒙的山城,以华侨记者的特殊身份进行对敌斗争

    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不仅是人才荟萃之地,更是各派政治势力较量之处,斗争尖锐而复杂。(注:当时活跃在重庆的三位著名女记者是:新加坡“星洲日报”和香港“星岛日报”黄薇、“大公报”彭子冈、“新民日报”浦熙修)。活泼干练的黄薇很快就引起了上层人士的关注,宋美龄曾在一次会上请她就华北敌后的情况作报告,听后感觉她口才好,“很会做宣传工作”,特聘请她到“战时妇女干部训练班”讲课。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也很欣赏她的才干,希望她能参加国民党,表示准备让她当国民参政员,并可以派去美国留学。她却丝毫不为所动,以“我是一个新闻记者,最好不参加什么党派”为由予以回绝。

    她连续发表的那些有关延安和华北敌后的通讯,引起了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反感,蒋介石责怪宋美龄不该让她到训练班去宣传共产党,随即停了她的课。“皖南事变”后,她及时采访了叶剑英将军和冯玉祥副委员长,又不顾阻挠将周恩来“千古奇冤”的激愤诗作发到海外,让侨胞们得以了解事变的真相。对国民党破坏团结抗战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大胆揭露,从而也使自己进一步成了特务们必欲拔除的眼中钉。冯玉祥得知有人要加害于她,便十分关切地要她躲在自己的公馆里:“他们不敢到我这里来抓人!”

    黄薇平静地谢绝了他的好意说:“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不能在这种时刻躲起来,我要战斗,为了自己的事业哪怕牺牲一切。”

    无法说服她的冯将军久久地握着她的手,内心感慨万端,看着这个身材不高却有着无畏精神的女孩子,只好一再叮嘱:千万小心!

    关心她的又岂止冯将军,邓颖超也在为她的安全担忧,两次私下与她谈话,指出形势之严峻,要她马上离开重庆去香港。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她仍然不肯走,态度坚决地表示:当初回来就是准备为国献身的。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邓颖超大姐耐心地为她分析:“你想过没有,你是从日本回来的,他们会在这点上怎样做你的文章?”

    是啊,敌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他们完全有可能颠倒黑白把一个抗日女记者诬陷为汉奸,使他牺牲了性命还要蒙受不白之冤。如梦初醒的黄薇这才听了邓大姐的劝告,并在她的周密安排下离开了重庆。而就在飞机起飞前的几分钟内,还发生了一个有惊无险的小插曲:特务们没找到机会下手又不甘心让她走掉,就派了一个女官企图利用搜身之际栽赃诬陷她。他们没想到这位奉命来搜查的女官,竟是黄薇在妇女干部训练班上教过的学生。她一边用手在黄薇身上象征性地摸索着,一边俯在她耳畔悄悄地说:“我是你的学生,我不会害你。”

    就这样,她逃离了虎口。回忆当初的的情景,她满怀深情地说:“是中国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自学汉语 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我的父亲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组图)
·下一篇:汾河侠女——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代女兵王亦侠(组图)
·中秋夜雨
·辉煌60周年·竞相绽放的五朵鲜花——记家乡的五位女少数民族企业家(组图)
·同庆胜利日 共圆中国梦——记9月7日育英校友与南京红后代联谊会的联欢活动(组图)
·永遇乐·阅兵日念双亲
·破阵子·九三北京大阅兵
·北京八一校友会和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的代表前往三零五医吊唁汪东兴同志(组图)
·歌声带给我们力量(组图)
·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代表吊唁万里同志(组图)
·育英学校2015年中考喜报
·北京合唱协会关于开展向宫海燕同志学习的通知
中直育英同学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直育英同学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