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西路军鏖战永昌》(三十五)
鏖战东二十里铺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红九军二十七师奉总部命令在东二十里铺一线设防,以钳制敌人对驻扎在永昌县城红军总部的进攻。冬季的永昌气候异常寒冷,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尽管衣衫单薄,武器弹药、粮草补给严重短缺,二十七师将士却毫无畏惧,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依托每一个村庄,院落,土堆、树林,英勇顽强的阻击着敌人的进攻。
步步紧逼的马家军依仗适应环境,步骑兵作战灵活,补给充足,又有空中支援等优势,以五个旅,七个民团的兵力轮番向东二十里铺沿线阵地发动猛攻,妄图一口吃掉固守阵地的红军将士。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最后,二十七师指战员数百人被重重包围在一处用粘土夯筑的庄园和周围不到三十米的狭小地带。面对强敌,师长刘理运身先士卒,指挥战士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疯狂进攻。前面的战士倒下去,后面的奋不顾身冲上去,鲜血把大地上的白雪染成了一片鲜红。
十二月二十四日,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损兵折将的马家军前敌总指挥马元海恼羞成怒,依仗人多势众,在密集的枪炮掩护下,向红军固守的庄园发起疯狂进攻。中午时分,一股敌兵在骑兵的配合下终于冲破了二十七师外围防线。情况万分危急,只见刘理运师长纵身跳下矮墙,将手中的大刀一挥,圆睁着喷火似的眼睛对战士们高喊:“同志们,一定要把阵地夺回来,跟我冲啊!”
随着呐喊声,几十名身经百战的红军战士冲出院落,大刀、木棍在敌群中左劈右砍,如猛虎下山。惊慌失措的敌军顿时乱作一团,哭爹喊娘,连滚带爬溃败而去。阵地终于夺了回来,刘理运师长的左臂也受了重伤,混战中一个头戴羊皮帽子的大胡子骑兵挥动马刀向他斜劈过来。情急之下旁边的战士用木棍砸断了马腿,但是,锋利的刀尖还是深深划过了刘理运师长的臂膀,鲜血顿时染红了他半个身子。
夜色渐渐暗下来,敌军停止攻击,在四周架起火堆将庄园围得水泄不通。匍匐在外围阵地上,望着不远处如鬼火般忽闪着的敌军篝火,刘理运的眉头紧皱了起来。继续固守在这样一座孤立的庄园里,将面临弹尽粮绝,全军覆灭的危险。必须趁着夜色派人和总部取得联络,里应外合突围出去。沉思良久,刘理运的目光落在一边匍匐的警卫员陈满顺身上。陈满顺还不到十九岁,个头不高却很机灵。
回到院落里,刘理运望着陈满顺说:“满顺,交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
陈满顺用袖头抹一把被战火熏黑了的脸挺胸说:“请师长下命令。”
刘理运沉声说:“今晚你要摸出敌人的包围圈,向总部求援,派兵接应我们突出重围。”
陈满顺挺身行了一个军礼,目光坚毅的说:“请师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后半夜,趁敌人困倦麻痹的时候,陈满顺凭借庄园西北角稀落的杨树林向外摸去,悄然隐没在夜色里。不一会,一阵密集的枪声从不远处传来,随着枪响所有红军将士的心都揪了起来。时间一点点过去,直到天明也没有任何的消息。一夜未眠,刘理运眉头拧得更紧。心想,陈满顺到底摸出敌人的包围圈没有,或者总部那里无法抽兵接应。刘理运知道在围攻东二十里铺的同时,敌兵已绕道攻打永昌县城和水泉堡。
二十五日清晨,当太阳探出头来的时候,敌军已经黑压压扑向二十七师阵地,情势比前一天更为严峻。原来,马元海见红军顽强抵抗,拼命守卫庄园,以为被围困的是红九军军部。于是,连夜增兵添将,加紧了对庄园的围攻,并扬言午饭前拿下东二十里铺,全歼被困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