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西路军鏖战永昌》(三十三)
西路军智取永昌城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份,一股强劲的西伯利亚寒流横扫了河西走廊大地,落了一场大雪之后,走廊大地顿时成了银白色的世界。永昌城四座城门全部被封堵,城门楼上架着机枪,城墙头堆积着大量的沙包、石头、砖头、瓦片和滚木。由马步青骑五师工兵团两百余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和县政府组建配备了大刀、长矛等武器的八百余名壮丁,在城墙上面昼夜值勤。战争阴云完全笼罩了这座古老的县城。从凉州西四十里铺时断时续传来隆隆的枪炮声,使古城里的人惶惶不可终日。
国民党永昌县防御指挥部,县长段永新犹如惊弓之鸟。数日来,他在办公室里反复研究部署县城防御计划,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使他眼眶深陷嘴唇干裂。他的智囊团成员有工兵团二连马连长、壮丁团吴团长等。他们一个个都像斗败架的公鸡,打不起精神来。他们知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已经兵临凉州城下,很快就要进入永昌县境,要阻截红军西征的步伐,仅凭他们现有的那点武装力量是万万不行的。不过,他们还不打算放弃抵抗的念头,要做一番垂死挣扎。他们的如意算盘是,永昌城有比较坚固的城墙,西路军远道而来,没有重型火炮,不用担心炮火的轰击。再说了,县政府为阻击红军攻城,为几百名士兵配备了新式武器和八百余人组成的壮丁协同作战,只要守住四座城门,居高临下,完全有能力打乱红军攻城的节奏,等待援军解围尚存一线希望。可是当十一月四日,传来凉州西四十里铺被红西路军一举攻克的消息后,段永新企图以县城坚固的城防设施做垂死挣扎的希望基本破灭了。
县长段永新的脸色苍白如纸,看着两位助手:
“各位!形势于我们相当不利呀。西四十里铺被红军包围了。如果马司令的部队不能击溃红军的进攻,一旦失守,战火马上就要烧到永昌城。”
段永新的分析是符合事实的。红三十军已将凉州西四十里铺围得水泄不通。红三十军两个师把马步青在此设防的两个旅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死伤两千余人后,退缩在数十个土围子里,等待援军解围。
马连长听后,浑身颤抖不止结巴着说:
“县长,如此看来红军队伍的确厉害。凉州西四十里铺一旦被红军攻克,永昌城凶多吉少。”
段永新:
“眼下形势的确严峻。不过,我们千万不能丧失守卫城池的勇气和信心,要尽力而为打好护城之战,绝不让红军轻而易举攻克永昌城。”
然而,吴团长却对打好护城战的底气明显不足没吭声,只是礼节性的点头表示赞同县长的意见。 ……
凉州陈家东庄西路军临时指挥部。
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正在研究作战计划。这时候,通讯员把凉州西四十里铺的战斗情况向两位首长作了汇报。随后,两位首长根据敌情变化,重新部署新的战斗方案。
徐总指挥:
“如果我军不能尽快拿下西四十里铺,我认为不如放弃算了,毕竟我军的主要任务是西征,不可在此久留,同敌人打消耗战于我军不利,我们的武器弹药只有消耗没有来源。”
陈政委听完徐总指挥的分析,不大赞成徐总指挥的观点:
“不妥。我军为攻克敌阵地,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半途而废不划算。”
徐总指挥耐心解释:
“可是顽敌的阵地固若金汤,我们打不起消耗战。”
徐总指挥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红军抢渡黄河之后,首战吴家堡、大捷一条山,虽然取得巨大胜利,重创了马家军,但是红九军在古浪一战损失比较惨重,两千余名战士光荣牺牲,使红九军的军事实力大大减弱。部队撤出古浪后,数万名敌人穷追不舍,整个战局对西路军来说相当不利。
徐总指挥见陈政委没有放弃进攻的打算,思考了几秒钟后,又说:
“敌人现在龟缩在工事里,我军在强攻不奏效的情况下,倒不如撤退算了。”
陈政委见徐总指挥要撤退的态度坚决,又分析的合情合理,于是接受了徐总指挥的建议:
“好吧!既然这样,马上通知作战部队立即停止围攻敌人。撤退。”
三十军结束对敌人攻击后,在军长程世才率领下,先头部队向永昌城进发。
永昌城。
段永新得知西路军向永昌城进发的消息后,立即命令全体守城士兵处于临战状态。城墙上面除了士兵和壮丁外,为了壮大声势,防御指挥部把城内六千名男女老少驱上城墙,男人们一律手持䦆头、洋镐、铁锨。妇女和儿童手拿石头、砖头等原始武器。
三十军的先锋队赶到城墙下面的时候,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准备发起攻击。因永昌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城,有数百年的历史,位于县城中心的钟鼓楼是一座永昌人引以为自豪的明代建筑物,是古城历史悠久的象征,一旦毁于战火,其损失不堪设想。军长程世才在攻城前告诫战士们,为了保护好文物古迹,在同敌人交战时,尽量多用大刀和刺刀,少用枪炮。在强攻的同时,采取瓦解敌人的办法,和平收复永昌城。因此,二六八团团长杨秀坤率领先遣队到达城墙下面后,向城头敌士兵喊话:
“马军弟兄们!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请你们不要开枪,打开城门。”
城墙上的敌士兵和壮丁见城墙下面的红军说话客气,议论声此起彼伏:
“啊呀!他们并不像民国政府宣传的那样,都是红头发绿眼睛的人,他们的长相和我们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大冬天他们全部身穿单薄的灰色破烂军装,头戴八角帽,足穿草鞋,打着裹腿。”
杨秀坤见敌人未打枪,做进一步的瓦解工作:
“弟兄们!国难当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把枪口一致对外,打击入侵我国土的日本人!”
马连长见士兵们对城墙下面的红军喊话很感兴趣,议论声此起彼伏,怒火燃胸了:
“弟兄们!别嚷嚷了!你们千万不能听信他们的反动宣传,他们都是吃人的魔鬼,他们一旦打进城里来,咱们谁也别想活命。”
杨秀坤继续向敌人宣传红军的革命主张: “弟兄们!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我们到河西走廊来建立抗日根据地,只要你们放下武器不与我们为敌,红军队伍是不会伤害你们的!”
肩负为党国效命的县长段永新听着城下面红军宣传,胸腔里冒火了。这个老顽固双手颤抖着拿起枪,向城墙下面正在喊话的杨秀坤放了一枪,却未击中目标。
久经沙场的杨秀坤强压胸腔里的怒火,面不改色心不跳,拔出枪:
“弟兄们!你们不要执迷不悟了,赶快放下武器,否则,后果自负!”
不知深浅的马连长见县长开枪后,似乎也想借此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枪法,他的头刚在沙包后面晃动了一下,杨秀坤不适时机举枪朝那颗头开了一枪。好家伙,这一枪不偏不倚,正好穿透马连长的脑门。敌人见此情景大惊失色,他们领略了红军战士的枪法后,军心动摇厌战情趣越来越强烈。
杨秀坤依旧高门亮嗓喊: “我现在命令你们,赶快放下武器。否则我们的大队人马兵临城下的时候,问题的性质可就严重了。” 恰在此时,红军骑兵连赶来了。他们迅速列队,拉开攻城的阵势。
县长段永新见情况不妙吓得尿湿了裤子: “我的妈呀!这可怎么办呢?”
敌士兵见状马上围上来,极力劝解: “县长!咱们的这些破枪烂炮根本不是红军的对手。抵抗死路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