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45年前,1974年1月19日的西沙海战,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海军对外作战第一次完胜。是中国海战史上无法忘记的一天。谨以此祭奠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18名烈士。
1974年1月15日、16日,南越当局派出“李常杰”号和“陈庆瑜”号军舰侵入我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向甘泉岛开炮,打死打伤中国渔民和民兵多人,相继占领了金银岛、甘泉岛。19日9点04分,敌舰先开火了,紧接着,南越的四艘舰艇突然开始向外围撤离,和中国军舰的距离越来越远,展开了攻击队形,想利用大口径炮射得远的优势攻击我军,我军指挥部立即发出战斗警报,通令各舰艇占领阵位,准备战斗。
可是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美军退出越战泥潭后,将部分重武器留给了南越当局,入侵我国西沙永乐群岛的舰艇就是美制装备,(双方军舰总吨位比:1760吨 VS 6000吨)相比之下,中国这4艘舰艇的总吨位,还不及对方的1艘,而且对方普遍装备火控系统,中国舰艇则基本上还是人力操作。双方实力对比之悬殊,是显而易见的,
当天,我国承担补充给养任务的扫雷舰389舰,不意成为战斗的生力军。当时,敌人10号舰从背面向389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燃起大火的389舰艇已是伤痕累累,舰身严重倾斜,战士伤亡在不断增加,肖德万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开足马力撞上敌舰,389舰要作最后一搏。“轰隆”一声巨响,两舰撞上了,此时我389舰轻重火力全开,机枪、冲锋枪、手榴弹朝敌舰倾泻,战士们用上了一切能杀敌的武器,敌人的重武器没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万万没想到,海战竟然有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在中国海军的战史上被誉为“海上拼刺刀”,后来389严重受损退出战场,我军271、274将敌4号、5号舰重创逃跑后,赶过来将敌10号舰合围击沉。
就这样,中国海军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采取灵活的战术,击沉南越军舰1艘,击伤3艘,毙、伤敌数百人,创造了以小舰打大舰的成功战例。在这场海战中,我海军也付出沉重代价——18名官兵英勇牺牲,67名参战人员受伤,389号扫雷舰、274号猎潜艇损伤严重。
在烈火中永生,魂归大海!牺牲的烈士他们是:
01;冯松柏烈士:湖北省黄陂县人,274艇政委,终年39岁,一等功臣。 02;曾端阳烈士:湖南省涟源县茶园公社人,终年22岁,271艇仓段兵,一等功臣。 03;周锡通烈士:广东省潮阳县人,274艇副艇长,终年34岁,二等功臣。 04;王成芳烈士:湖南衡阳县人 ,389舰水雷班班长,终年25岁,三等功臣。 05;姜广有烈士:辽宁省金县人,389艇扫雷电工兵,终年23岁,三等功臣。 06;郭玉东烈士:山东济南人,389舰上士班长,终年24岁,一等功臣 07;杨松林烈士:籍贯湖南衡阳,扫雷电工班班长,一等功臣。 08;王再雄烈士:籍贯浙江平阳,舱段兵,一等功臣。 09;何德金烈士:籍贯广东清远,电工班长,二等功臣。 10;文金云烈士:籍贯湖南衡东县,副机兵,二等功臣。 11;石造烈士:籍贯湖南涟源县,副机兵,二等功臣。 12;黄有春烈士:籍贯安徽广德县,主机兵,三等功臣。 13;李开友烈士:籍贯广西,主机兵,三等功臣。 14;曾明贵烈士:籍贯广西,电工兵,三等功臣。 15;周有芳烈士:籍贯湖南涟源,水雷兵,三等功臣。 16;郭顺福烈士:籍贯广东中山县,炊事班班长,三等功臣。 17;林汉超烈士:籍贯广东,舱段班班长,三等功臣。 18;罗华胜烈士:籍贯广东河源,报务班班长,三等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