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毛主席来到北戴河,雨中游览鸽子窝风光,留下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时光回溯到一千七百四十七年前,有另一位伟人在同样的地点,面朝大海,雄视四方,横槊赋《观沧海》诗。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征乌桓,大胜归来,经碣石山留下千古名篇。想起当年曹操东临碣石击节赋诗的情境。不由得人们在吟哦间肃然起敬。
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观沧海》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的。通过写沧海,抒发诗人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突兀耸立的山岛点缀在苍茫辽阔的海面上,景象是那样的壮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在萧瑟的秋风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这里呈现的是浪漫和积极的心绪,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眼中的大海,胸中的大海,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毛泽东对曹操的诗作是十分欣赏的。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曹操得到毛泽东的点评是最多的了,肯定曹操的政治功业,称赞曹操的军事才能,还欣赏曹操的文采风骚,据说毛泽东对曹操各种形式的评价达三十次之多。曾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并十分喜欢曹操的诗,他说: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他还说过,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毛泽东诗作中绝大部分是传统诗词,能以极少的字数,把一种情感、一种思绪、一种意境表达得至善、至美、至真、至深;且又有无限韵味沁入人心脾。因此,当毛泽东客羁北戴河,面对浩瀚的大海,不由得想起当年曹操东征乌桓的那段历史,和他的千古名篇《观沧海》,以致顿生无限感慨,诗情随海潮澎湃,在同样的地点,面对同样的情境,写下了同样豪迈浪漫的诗篇《浪淘沙·北戴河》。
词一开始就给人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声势夺人,俯视的角度,将幽燕和大海尽收眼底。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巨浪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飞落,腾起,相触相激,气象磅礴,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此时此地此景,诗的意境或也取轧于一千多年前曹操登碣石山观海的往事和《观沧海》诗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仰观,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这不仅是躯体的高度,而且是精神的气度。这种气度无疑是很宏大的。“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突出风雨中海天莫辨、浩无际涯的景象,倾注了词人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情感。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江山如画,人生如梦。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 “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让人感觉十分壮丽。“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的戎马生涯,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的性格特征。“遗篇”指的当然就是曹操的《观沧海》诗了。“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结尾这两句画龙点睛,点出了全篇的主旨,词语简练,含义无穷。是毛泽东借用曹操《观沧海》中的句子,古今对比,把“换了人间”更鲜明地突出出来了,升华了诗词的主题。好一个“换了人间”4个字,便把全篇的主题思想点醒,而且把诗的意境扩大了,远远超过了北戴河一地的范围。真是热情洋溢,义蕴弘深;尤妙在戛然而止,即以此作结,更觉余味无穷,含蓄不尽。
毛泽东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这是主席独特的审美观点。诗风基调豪放雄健,词风则钟情于“既苍凉又优美”的艺术境界,成为融合两派、独树一帜的独特风格。总之,任何真心诚意去认真阅读欣赏毛泽东诗词的人,不仅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更会得到精神的洗礼和振奋,在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增强生命活力的同时,也会得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同各种敌对意识形态的侵害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思想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