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德高声自远,追思前贤慕长风,尽善为民需尽美,纪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同志。
1918年,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临行前挥毫作诗,以抒情怀:“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沉浮谁主问苍茫,一啸风雷震大荒。革故励新求尽美,年方二七永流芳。从诗的意境看,青年王尽美的这首诗所蕴涵的革命志向和豪情,与同时代毛泽东的交情甚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和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诗作异曲同工。
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人物传记,王尽美的革命事迹总是令人肃然起敬。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王尽美是毫无争议的杰出代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王尽美也当然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王尽美的革命事迹总是令人肃然起敬。他作为我党和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影响了大批志士仁人走上革命道路。1921年创建济南共产党组织,7月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翌年,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并前往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结识了孙中山先生。1925年1月,王尽美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王尽美不但是宣传革命思想的先驱,而且多才多艺。王尽美娴于丝竹,他在参加莫斯科举行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主革命团体代表大会期间,曾以琵琶弹奏《梅花三弄》等中国古典名曲,为听众所欣赏。歌曰:弹弦谱曲又吟诗,尽美才情尽善之。立志为民奔走日,投身是党诞生时。作为一个年轻的革命者,王尽美的文学爱好是喜欢写诗。他为《省立一师周刊》写的发刊词中,明确地提出:“……出此周刊,作同胞晨暮之钟鼓,庶几使梦者醒,醉者苏,协力同心,共谋救国之策。”
他写作了大量的古体诗,只是由于环境的残酷恶劣,保存下来的微乎其微如“自由花鲜血浇出,凯旋门白骨堆成”。其又有《肇在造化--赠友人》一诗嵌名诗改曰:“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具有家国情怀,栋梁之念,从原生态的天然本真中,凸显一种人生的终极关怀,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所透,作者正处青春飞扬的时代,立志将人间的污泥浊水荡涤净尽,人间正道是沧桑,站在家乡的乔有山下,试看江山易主,见证人民当家做主的飞升与守望。
轩辕荐血救危亡,敢将国运问苍茫。奇才何故天偏妒,总使英年命早丧。1925年春节前,王尽美在济南因疲劳过度吐血晕倒,入院治疗。时值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爷爷心急如焚,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岛投入战斗。他与邓恩铭共同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并成立胶济铁路总工会……直到1925年8月19日因肺病病逝。他是党的一大代表最早辞世的。星火不尽,奋斗犹美。他像一颗璀璨的流星,虽然短暂,却在广袤深邃的天空划出了一道耀眼绚丽的光芒,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星空和人民心中。上海张立挺先生《王尽美赞诗》有曰:“同为画舫起航人,搏浪迎风驶远津。立志蓝图成大业,呕心理想献终身。泰山不倒巍齐鲁,北斗高悬耀海滨。九十年来君未去,长闻遗嘱语谆谆”。
中共“一大”后,董必武就与王尽美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王尽美病逝后,董必武曾多次回忆起这位并肩战斗过的同志。1961年8月21日,董必武去武汉途中,深情地怀念起王尽美,在列车上挥笔写了一首《忆王尽美同志》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天降奇才出鲁东,攻书学剑势如龙。梅花一曲高朋醉,妙作千言众心同。 诗尽美,语多锋。疾呼迅走为工农。英年溘逝犹存梦,魂系青城不老松。毛泽东、董必武对王尽美的怀念、评价和认知,从更权威的角度诠释了王尽美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突出贡献和崇高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在青岛视察工作时,曾特意向山东党的负责同志讲起王尽美,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1969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九大开幕式上,追念为革命牺牲了的“一大”代表时,首先提到了王尽美和邓恩铭。王尽美的光辉事迹永久留传给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他伟岸身影在华夏大地永久飘扬。为工人写的歌谣强调“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为农民写的歌突出“人穷非穷命,世道太不公”;对军阀军队士兵则宣传“小兵死千万,大官立了功”。王尽美去世后很久,这些歌谣还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