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此文稿缅怀人民英模、回民英雄、抗日将领马本斋。上世纪50年代末,一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回民支队》曾经风靡一时,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部影片是根据冀中地区抗日活动中的真人真事创作改编的,影片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弘扬了马本斋的四种精神:爱党精神、爱国精神、英勇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再现了了华北平原上一支以回族同胞为主的部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历程。
马本斋(1902-1944),河北献县人,回族。早年投身奉军,东北讲武堂毕业。曾在东北军任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不满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弃官回乡。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抗击日本侵略军。1938年初,他率回民义勇队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1940年8月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荣获冀中军区授予的“打不烂,拖不垮,攻无不克的铁军”称号,屡建奇功堪称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抗日队伍。
1944年2月7日在山东莘县病逝。马本斋去世时,空中飘起大雪,军区为马本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当时根据地所属的冀南军区党政军主要领导宋任穷、王任重等尽数赶来参加葬礼。毛泽东的挽词是:“马本斋同志不死!”噢,这是毛主席当年大笔一挥提的词。马本斋啊,您在哪里?老回回都在呼唤您,人人都说您在天国。不,不!您在回回的血液中,您在回回的细胞里。周恩来的挽词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他以民族大义和抗日大局为重,按兵不动,使敌人的诡计落空。马母绝食殉国……留下了母子两代英雄的佳话。
朱德总司令撰写挽联,称赞马本斋将军母子两代英雄:“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联语表达了对马本斋及其母亲充满无限敬佩之情,高度赞扬母子二人的崇高革命气节,指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典范,虽死犹生,将世世代代被人们所敬仰和怀念。本联于戎马倥偬中信手拈来,但是,字字对仗得如天衣无缝。国岂能亡,有如此坚贞母子;寇何愁灭,凭这般肝胆英雄!长期残酷的战争损害了马本斋的健康,他死的时候半坐着,腿上还摊着正在写的《战斗札记》。
林伯渠、李富春挽马本斋:“率大军抗日寇,远近播英名,冀鲁豫河山增色;奉教义承母志,生死矢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郭仲容先生挽马本斋词:“于波涛澜倒之时屹然砥柱中流,激一时豪杰之心立万世人臣之则”。边区回协和延安清真寺共挽马本斋:“以大智大勇率吾族健儿驰骋冀中平原,坚强若盘石矫健若游龙百战威名寒寇胆;能不屈不挠为共产党员保持光荣称号,骂贼有高堂从军有介弟一门英烈照寰区”。黄敬、张霖之悼马本斋挽词:“伊斯兰抗战领袖,转战南北,积劳病故,回民举哀,武装御寇,共产党模范干部,因公忘私,致疾殉国,全党追悼,再接再励”。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将马本斋的故乡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县”,1954年将他的遗体迁至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苍江付东流”。岁月沧桑,浩气长存。马本斋在东北军当兵期间,写下了这首《抒怀诗》,抒发了其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男儿情怀。当年,随着《回民支队》这部影片在全国各地的陆续上映,很多观众认识了曾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马本斋,他的银幕形象也从此深入人心。大型纪念诗典《党旗颂——诗词联大观》 赵刚先生赋新声韵诗缅怀马本斋:“ 国破难求斗室安,救亡抗日纵平原。回族劲旅关国运,驱寇神州胜补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日本战犯尾浦银次郎曾在回忆录中描写神勇善战的马本斋率领的“白袍军”;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白袍军头戴白帽,身披白袍;冲锋时不像其他中国部队的‘敢死队’前面是拿大刀或长矛的士兵;“白袍军”前面是轻机枪和冲锋枪开路;后面的是短枪、步枪;最后面的是大刀长矛士兵。“日本兵见到所谓的“白袍军”就是我们舍生忘死的回民支队。
“中国梦•赶考行”诗词楹联颂党恩活动优秀诗词胡桂君作品《抗日英雄马本斋》诗云:“子牙河畔起高歌,回族英雄故事多。湿被蒙头炸碉堡,日装着体袭榆科。铁军总叫鬼魂丧,壮志偏遭疾病磨。大义丹心终不死,横刀立马向阎罗”。这支回民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以血荐轩辕,大义兴兵驱日寇,回民支队克敌顽。英雄母子一门烈,光耀中华万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