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出身望族,文武兼备,侠骨雄风,并非文弱书生。就是这样一个家庭的叛逆者,同时也拥有着极高的天赋,中过秀才,又在乡试中被列入“副榜”。徐家有田产百亩,又有数家商号,虽非钟鸣鼎食,但也要鸣锣开饭。徐锡麟仕途畅通,前程无量,但矢志革命,殉难时年仅34岁。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徐锡麟。“按照这样的家庭出身与资质,徐锡麟如果没有参加革命,完全可以是一个锦衣玉食、前途光明的人。但他却为了民族大义放弃了家庭,成为了一个义无返顾的旧民主主义激进革命家。”这个其貌不扬的晚清秀才,成功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成为名震江湖的泣血侠客。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仓促起义,枪杀安庆巡抚恩铭,不幸被捕。清廷处之以极刑,遭剖腹而亡。其威武不屈,慷慨就义,大义凛然,悲壮惨烈!剜取的心脏,鲜血飞溅,路石殷然,跳动如转珠,其状惨烈!徐的心脏后来被恩铭的卫队烹而食之,惨绝人寰的死,每读到此便让人哽咽。这就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所说的“吃徐锡麟”!其就义后,天色惨暗,滂沱大雨六天,尸柩暴淋在法场露天。笔者收集徐锡麟史料,心灵震撼,其人其事,尤其是慷慨就义的细节,凛然正气、磊落胸襟。先贤的英勇事迹和大无畏气概为后人钦服,正如柳亚子说:“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或可为世人真正认识绍兴人有所帮助。
湖南张春桂《七律•缅怀徐锡麟先生》二等奖:“同盟大事久周旋,光复乾坤一慨然。开创学堂谋起义,推翻帝庙敢维权。剜心岂可忘忧国,剖腹安能借补天。杰士名留千载后,功高屹立世人前”。那一代人,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真正的革命者更不为自己的家族聚拢财富。英雄的血没有白流!徐锡麟刺杀恩铭,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清朝大员,人人自危,惶惧异常,端方致中国陆军部大臣铁良电称:“吾等自此以后,无安枕之一日矣”。章大炎指出:“光复会比同于同盟会,其名则隐,然安庆一击,震动全局,立懦夫之志,而启义军之心,则徐锡麟为之也”。英雄之死,也大大激励了人们推翻清朝的斗志。安庆起义后又四年,武昌起义成功,随即中华民国成立,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
安徽安庆大观亭旁有徐烈士楼,是辛亥革命后为纪念清末绍兴籍革命党人徐锡麟而修建的。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曾登临此楼,并题写挽联挂于裙楼,深情悼念徐锡麟。联曰:“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这是副颇有气势的挽联。大气磅礴,恢弘壮美,字字血泪,声声哭号,引经据典,写得深切动人,是不可多得之佳构。借用古人名句入境,写出了后人对烈士的崇敬之情和烈士之死的重大意义,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全联用典自然,语言洗练,感情深沉,对仗严整,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来自《好词好句网》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他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徐锡麟:“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按孙中山先生指令,将马宗汉与徐锡麟、陈伯平追赠为“三烈士”,忠骸合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称为“浙东三烈士墓”,树碑立传,供后人瞻仰,苍天含泪祭英烈。
慷慨淋漓之笔,施之于哀挽,最易动目。吴恭亨追悼徐锡麟联云:“转眼便复河山,知烈士黄泉,了无遗恨;此心可质天日,借奸奴白刃,剖示同胞。”盖徐杀恩铭后,被执剖腹而死,联特醒出,语殊未经人道。时任绍兴军政府知事的俞景朗在绍兴徐锡麟祠祭奠英灵,当即撰挽联以祭:“烈胆警同胞,二千年皖水损躯,直比荆卿剑、博浪椎,一样大名垂宇宙;英魂归故里,倘异日蠡城话旧,应与越王祠、武肃庙,千秋浩气壮河山”。此联气势雄浑,一气呵成,大有与江水争流之势。该联用典甚多,不妨略加诠释。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人,曾受燕太子丹派遣,至秦刺秦王,未果被杀。博浪,地名,即博浪沙。椎,铁锤。张良曾派力士持铁锤于博浪沙阻击秦始皇,未遂。蠡城,即绍兴,因春秋赵国大夫范蠡曾居于此,故名。越王,指勾践。武肃,即吴越王钱镠,谥武肃。叙史析时,解人论事,抒怀慨叹,情真意切,感天动地,上联以荆轲、张良刺秦王事类比伯荪刺恩铭,落笔于“一样大名垂宇宙”;下联以越王祠、武肃庙类比徐锡麟祠,归结到“千秋浩气壮河山。”有理有据,脉络分明,气势雄浑,推崇倍至。
|